微信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09:35
【摘要】:本文以中国即时通讯应用工具的代表——微信为研究对象,旨在从用户使用微信的自我呈现,用户在微信传播中的人际关系类型、阶段和微信传播行为的发生情境方面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试图研究微信传播对用户的自我呈现、人际关系扩展和维护三方面的影响,其中的主要关注点则集中于微信传播对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首先,本文从微信本身出发对其传播概况进行剖析,具体从微信的发展概况和传播特点两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二,本文进入微信传播中的人际关系层面。基于社会渗透理论,本文将微信传播中的人际关系分为熟人类、日常社交类、工作类和陌生人类,指出微信传播中的人际关系的三大影响因素,并与现实和网络人际关系进行比较。第三,本文结合实证研究,从微信传播中的自我呈现,人际关系的扩展和维护三个方面出发,以探讨微信传播对用户人际关系的影响。例如在自我呈现层面存在对自我开放区域、自我知识、自我形象管理、自我表露和人际互动参与度的影响;在人际关系扩展层面存在“强制性”人际关系建构、弹性社交可能引起低俗化关系扩展、人际关系的扩展程度有限的影响;在人际关系维护层面存在对人际关系巩固和重塑的有利影响,以及人际互动惰性、人际关系“期望破坏”和虚实的传播环境引发的相关消极影响。最后本文在总结微信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同时,提出对当代人际关系影响的相关思考以及研究局限和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图文】:
发展概况月 21 日,腾讯公司正式推出微信。这是一款依托于智能现即时发送和发布语音短信、文字、视频和动静态图片近免费即时通讯应用。作为国内首款世界级的 IM(即时,微信的全球累计注册账户数高达 11.2 亿,创造了国纪录。根据目前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数据显示,在第一季期间,全球不含中国大陆的市场,用户增长率达 社群品台之冠。在 16 至 64 岁的中国网民群体当中,微至 73%。①截止 2014 年 11 月,微信和 WeChat 的合并月 亿,相比去年同期涨幅为 39%,增速超过腾讯的另一个王bal Web Index 指出,微信已迅速发展为全球社交网络的都有增长,是第一个触角伸入全球的非美国社交平台。
3.1.1 有利于扩大开放区域、表达真实情感情感是社会个体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了自身需求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对所认知的事物、其他社会个体和自身的态度体验。它是在主我与客我之间,作为一种心理过程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根据企鹅智酷数据显示,微信用户多为男性(男女比例为 1.8:1),用户年龄段绝大部分处于 18 至 35 岁之间(见图 3-2)①,当下的社会个体,尤其对于男性青年来说,历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加大等种种困扰,同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织的因素都会在某些程度上左右人们的人际互动,甚至使得部分的现代人时常陷入羞涩、多疑、尴尬等社交恐惧当中。实际上,人们渴望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实现关系的构建,互相理解、尊重以排解“现代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现代人都表现为“孤独而沉默的一代”,这种状态类似于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1980)中提出的“容器人”概念,都是为了渴望能够摆脱孤独的状态。即使每个社会个体身边所围绕的人数众多,但他们依旧感到寂寞,如容器碰壁一般,情感无法找到深度倾诉的对象。
主要来源是基于社会文化预期出现的行为(预测性期望而选择的行为(指示性期望),人们所获信息量的多少决定内容的偏差。其中主要涉及两大核心概念:破坏评估(V传播者回报价值(Communicator reward valence)。通过对另自身所处的人际关系阶段及传播情景的考察,个人会对另一行为产生期望,一旦认为另一方的实际行为破坏了期望,这坏评估,即个人对非期望行为的积极和消极的评估。传播者生破坏期望的另一方作出的评估,看另一方是否有报答或惩能够满足或阻碍自我需求的能力。
本文编号:2790358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图文】:
发展概况月 21 日,腾讯公司正式推出微信。这是一款依托于智能现即时发送和发布语音短信、文字、视频和动静态图片近免费即时通讯应用。作为国内首款世界级的 IM(即时,微信的全球累计注册账户数高达 11.2 亿,创造了国纪录。根据目前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数据显示,在第一季期间,全球不含中国大陆的市场,用户增长率达 社群品台之冠。在 16 至 64 岁的中国网民群体当中,微至 73%。①截止 2014 年 11 月,微信和 WeChat 的合并月 亿,相比去年同期涨幅为 39%,增速超过腾讯的另一个王bal Web Index 指出,微信已迅速发展为全球社交网络的都有增长,是第一个触角伸入全球的非美国社交平台。
3.1.1 有利于扩大开放区域、表达真实情感情感是社会个体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了自身需求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对所认知的事物、其他社会个体和自身的态度体验。它是在主我与客我之间,作为一种心理过程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根据企鹅智酷数据显示,微信用户多为男性(男女比例为 1.8:1),用户年龄段绝大部分处于 18 至 35 岁之间(见图 3-2)①,当下的社会个体,尤其对于男性青年来说,历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加大等种种困扰,同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织的因素都会在某些程度上左右人们的人际互动,甚至使得部分的现代人时常陷入羞涩、多疑、尴尬等社交恐惧当中。实际上,人们渴望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实现关系的构建,互相理解、尊重以排解“现代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现代人都表现为“孤独而沉默的一代”,这种状态类似于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1980)中提出的“容器人”概念,都是为了渴望能够摆脱孤独的状态。即使每个社会个体身边所围绕的人数众多,但他们依旧感到寂寞,如容器碰壁一般,情感无法找到深度倾诉的对象。
主要来源是基于社会文化预期出现的行为(预测性期望而选择的行为(指示性期望),人们所获信息量的多少决定内容的偏差。其中主要涉及两大核心概念:破坏评估(V传播者回报价值(Communicator reward valence)。通过对另自身所处的人际关系阶段及传播情景的考察,个人会对另一行为产生期望,一旦认为另一方的实际行为破坏了期望,这坏评估,即个人对非期望行为的积极和消极的评估。传播者生破坏期望的另一方作出的评估,看另一方是否有报答或惩能够满足或阻碍自我需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兰;网络中的人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1年03期
2 聂磊;傅翠晓;程丹;;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新闻记者;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2790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9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