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显著改变,互联网也正在凭借其自身诸多优势,逐渐超越电视、广播、报纸这传统三大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发源地和交汇场,是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力量。虚拟世界的网络舆论,在宏观上一定程度反映了真实的社会舆论,并对现实世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目前我国的社会生活中,互联网所起的作用远非其他媒体可以比拟。 由于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的巨大影响力,近年来党和政府开始高度重视网络舆论。胡锦涛同志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然而在学术界,网络舆论研究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情,其内容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的研究围绕网络舆论的若干方面,解释了网络舆论的概念、发展过程以及社会作用,但是尚有一些关键问题等待解决。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网络舆论传播及其导向规律,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分析了舆论形成过程、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最优监控与导向、网络舆论的法律问题和利用网络舆论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等。主要创新点包括: 1)深入研究了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关于DM (Deffuant Model)模型的舆论演化,现有文献仅分析了同质个体组成的群体舆论的形成,相应的计算机仿真也比较粗糙。本文首先基于DM模型的演化规则,对群体舆论演化规律和参数的关系进行了更为细致的仿真。然后,我们对基本DM模型进行扩展,研究了二维观点的群体舆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由于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增加,网络舆论收敛到“一致结论”难度更大,很多场合最后往往形成2-3个结论。第三,根据舆论引导的需要,研究了单一的外部观点对群体舆论的作用,通过仿真发现,如果新增外部观点的影响力较小,群体中一些个体仍能够不受干扰,仍然会形成独立的观点;如果影响力较大,群体中没有独立观点形成,绝大多数网络舆论接受外部观点,此外,还发现网络群体难以接受极端的外部观点。第四,根据舆论竞争的需要,研究了群体在竞争性外部观点作用下的舆论演进,通过仿真分析了外部观点影响力、中性观点及非中性观点,以及外部信息影响力不对称这些情况,认为如果希望取得舆论引导的成功,必须使主流观点获得优势。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政府的舆论引导提供参考。 2)以最优化理论为工具,分析了政府对舆情热度问题的监控问题。现有文献认为,只要出现舆情问题,政府都要早早的介入,大力消除网络舆论影响,忽视了舆情监管中的政府成本。本文从政府舆情监管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出发,分析了该问题的泛函优化模型,从最优的角度看,因为成本的关系,政府对舆情的态度应该考虑事件的性质,有些时候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舆情热度,有时则不行,取决于具体情况、问题性质,即舆情带来的负作用与监管成本的比较。此内容的分析能够为政府的舆情监管提供参考。 3)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分析了互联网中信息传播及发表言论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针对网络舆论的负面作用导致的网络侵权等行为,通过比较网络侵权不同于传统侵权的特点,探讨了网络侵权行为的定义、责任主体及责任客体,为如何应用法律的管理手段对网络侵权等行为进行事后治理和通过规范进行引导提供依据,作为主要起草者参与制定了《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侵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同时就通过网络舆论及其引导,掌握民意、集中民智,形成正确决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一文;齐佳音;方滨兴;李欲晓;;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建立初探——概念界定与基本维度[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郭婷;;公共危机中的网络舆论探析[J];今传媒;2011年08期
3 陈玉霞;;从“李信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李勇;张科;周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论坛舆论管理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陈华;徐娟娟;;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创新;2009年08期
6 燕志华;;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J];传媒观察;2009年12期
7 邓燕;;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范立国;王红斌;;网络虚拟社会的现实化管理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秦健;;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控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10 董娇蕊;段闪;;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优势与负效应规避——以徐州“一夫二妻”区委书记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朱国东;关于网络舆论演进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刘智;网络社区危机信息传播与干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792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9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