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央视《中秋晚会》的文化记忆建构

发布时间:2020-08-13 21:02
【摘要】: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身份的精神标识。央视秋晚是借助电视媒介的文化仪式,以记忆生成的时空建立,民族文化符号的视听呈现与文化内涵的意象构建,唤醒全球华人文化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实现国族认同。本文运用文化记忆理论,以央视秋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旨在论述央视秋晚如何建构文化记忆,从而实现国族文化身份的认同。第一章,央视秋晚结合中秋民俗,以固定的节目形式与节目内容实现仪式化的电视呈现。同时,笔者概述了文化记忆的内涵,着重论述了文化记忆的媒介维度,为接下来的文本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基于文化记忆在时空向度的特性,笔者从两个方面论述央视秋晚记忆生成的时空营造。在共时性上,央视秋晚运用电视媒介技术与实景搭建,为全球华人共同参与的记忆生成提供特定的空间。在历时性上,央视秋晚通过不断延续民族记忆,再现经典记忆以及建立过去与现代的连接等方式,从而实现文化记忆在时间上的延续与强化。第三章,央视秋晚通过对文化符号的选择,以电视视听符号的方式铭写记忆。极具中华民族标识的文化符号不断被书写与创新,勾勒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集体形象。第四章,央视秋晚运用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象,将文化符号深层意指的文化内涵固定地凝结在这些意象中。笔者通过对央视秋晚的文本统计与分析,分别选取了“中秋月”之“圆”意象,荷花之“和合”意象,水之“乡愁”意象进行深层内涵的论述。结语,文化记忆是过去与现时的关联,借助共同的仪式和文本来建立群体身份的连接。央视秋晚通过文化记忆保持与过去的联系,全球华人共同参与文化记忆的现时共享,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建构国族身份的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迪;;春晚:属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J];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01期

2 燕海鸣;;博物馆与集体记忆——知识、认同、话语[J];中国博物馆;2013年03期

3 赵静蓉;;文化记忆与符号叙事——从符号学的视角看记忆的真实性[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王亚芹;;文化记忆中的影像符码——解读春晚三十年[J];电影评介;2012年07期

5 刘燕;;国族认同的力量:论大众传媒对集体记忆的重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燕海鸣;;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3期

7 刘晔原;;电视艺术:守望民族的文化记忆[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18期

8 楚学友;;制造认同、唤起记忆与文化想象——对《中华情》的文化解读[J];中国电视;2007年11期

9 张兵娟;;仪式 传播 文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03期

10 唐少杰;;从文化记忆到记忆文化[J];河北学刊;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于平;;文化记忆与文化想象[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晨;中国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邵鹏;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靖阳;乡村建设中“乡愁元素”的提取与其意象化表达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2 孙娟;《传承者》对文化记忆的媒介建构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3 夏语檬;乡土中国的影像传播与文化记忆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4 李双赫;舞蹈创作中的意象表达[D];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

5 王恒;从私密到公开:《见字如面》中集体记忆的建构[D];安徽大学;2018年

6 邹琪;融媒时代怀旧类电视综艺节目对集体记忆的建构[D];湖北大学;2017年

7 麻月婷;我国网络媒介中的抗战集体记忆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唐金菊;文化记忆在影像中的建构[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欣;文化记忆理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马路平;关于春晚建构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92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92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b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