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社交媒体中公共事件传播的“后真相”现象探析

发布时间:2020-08-15 09:36
【摘要】:2016年11月,《牛津词典》将“后真相”选为2016年年度热词,虽然这与“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下美国总统”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后真相”却超出了政治领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体现了“后真相”所表征的社会现象,已经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影响了公众对于真相的观念变化。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关于公共事件的讨论已时常出现“后真相”现象。从“后真相”一词的命名可以看出,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革新性,因此,首先需厘清“后真相”现象的概念、演进以及表现,其核心为“情感”与“舆论”,本质含义是:在对民意的影响力上,情绪的影响力大过事实本身。在当前的社交媒体时代,“后真相”现象在公共事件的传播中频频出现,其表现形式也颇为多样,例如网贴新闻化、舆情反转、刻板成见以及情绪化表达等等。其次,在对“后真相”现象的运动机理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后真相”现象的形成因素是多重的,包括了后现代文化、媒介环境和社会心理角度等多方面;按照公共事件出现、传播扩散、消退衰减的过程,“后真相”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的传播特征包括,实时化内容生产使得真相被渐进挖掘,传播主体多元化造成公众信息判断的复杂化,情绪的传染性推动内容的传播,算法推荐技术造成的“过滤气泡”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了个体的偏见,集中而短暂的注意力加速了议题的变换和衰减;当前,“后真相”现象已经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既要看到其正面效应——反映民意,推动公共事件的解决,同时也要看到带来的负面效应——挑战新闻业客观性的基本原则,造成新闻专业主义的危机,导致社会信任异化,从而有针对性的规避负面效应的产生。最后,依据上文中,“后真相”现象在社交媒体中所呈现的表现形式、形成因素、传播特征以及效应,我们应当从媒体、技术、公众等角度应对“后真相”现象的负面效应,形成多主体、全方面的舆论新形态治理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D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参议员倡议禁止社交媒体页面“无限滚动”[J];中国报业;2019年15期

2 孟健;隋丽丽;;档案社交媒体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9年23期

3 埃斯特·凯泽亚·索普;张建中;;全球社交媒体发展的五个趋势[J];青年记者;2019年22期

4 刘昱廷;;社交媒体中的政治参与——以美国为例[J];视听;2019年09期

5 傅春长;;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抑郁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09期

6 张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及其引导方略[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7 万凯莉;;社交媒体信息全民参与保存模式研究[J];中国档案研究;2015年00期

8 陆丽雯;;方兴未艾的加拿大档案界社交媒体应用[J];上海档案;2015年11期

9 姜珑;;社交媒体时代宣传观念的转变——以江苏教育部门为例[J];江苏教育宣传;2016年01期

10 雷贺羽;;社交媒体联盟的社会化合作[J];上海档案;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东;;社交媒体研究的十年回顾:2007-2017[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社交媒体正在成为科学的挑战?——美国反氟化物危机带来的启示[A];科学媒介中心2015年推送文章合集(上)[C];2016年

3 杨婉悌;;社交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与文化的传播应用[A];创新:档案与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4 乔诗绮;马静;刘康昱;王明辉;;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5 施蓓琦;王丽鲲;田冬迪;王冕;;基于社交媒体地理数据挖掘的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分析[A];卫星导航定位与北斗系统应用2017——深化北斗应用 开创中国导航新局面[C];2017年

6 梁君健;;营销与秩序:社交媒体时代的电影言论规范[A];影博·影响(2016年第07期 2016年合订本下 总第103期)[C];2016年

7 "基于社交媒体的科普轻游戏设计开发"课题组;郝倩倩;;基于社交媒体的科普轻游戏设计开发研究报告[A];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下册[C];2017年

8 刘传江;覃艳丽;李雪;;网络社交媒体使用、社会资本积累与新时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合——基于六市1409个样本的调查[A];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王熠;史铭;;海外社交媒体新闻传播分析系统的原理与实践[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学术论文篇)[C];2017年

10 代玉菲;;社交媒体时代电视舆论的传播模式[A];首届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海金;让食品安全谣言止于“治者”[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6年

2 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侯丽;社交媒体对新闻的控制权过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3 智雅;江南布衣2019财年纯利升18%社交媒体会员贡献大[N];中国服饰报;2019年

4 刘华;社交媒体赋能农商行营销升级的研究[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9年

5 蕊睐 编译;一名社交媒体编辑的“生意经”[N];中国青年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操秀英;社交媒体炒旧闻:《科学》子刊称中药致癌[N];科技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杜海川;中期选举前,美社交媒体风声鹤唳[N];环球时报;2018年

8 金惠真;韩社交媒体查出大量自杀自残图片[N];环球时报;2018年

9 记者 刘海英;社交媒体使用越多可能越感孤独[N];科技日报;2019年

10 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朱述超;反思灾难影像的社交媒体传播[N];社会科学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漆舒汉;社交媒体中品牌实体信息检索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刘培磊;社交媒体热点检测与追踪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王静;基于社交媒体评论的客户需求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4 朱江;社交媒体的实时分享对消费者就餐体验和品牌评价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张婧;面向中文社交媒体语料的词法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6 王亚坤;基于机器学习的社交媒体文本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7 丁冠琪;企业社交媒体、知识分享和员工创造力[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8 吴艳;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9 李舒辰;社交媒体中的个性化推荐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10 何兴盛;突发事件下社交媒体用户的协同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z褝_;智力障碍体育赛事社交媒体推广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年

2 许晓梦;网红的传播动因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3 张钰莹;多方博弈中的社交媒体平台治理[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年

4 陆舟;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5 李璀;社交媒体中网络段子的传播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6 段明月;内容感知的社交影响力建模和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魏靖涵;社交媒体中公共事件传播的“后真相”现象探析[D];吉林大学;2019年

8 安超蕊;社交媒体传播语境中的爆款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9 孙f涛

本文编号:2793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93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0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