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媒介化视域中的“讲故事”

发布时间:2020-08-21 13:20
【摘要】: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人类传播实践,“讲故事”在人们口耳相传、来回往复的谈话中展开,其对世界的关照和解释,包含着讲述者与倾听者之间的共享、沟通、互动以及对周边资源的动员,承载着特有的媒介逻辑和媒介语法。可以说,在文字还未出现时,人们就已经通过“讲故事”的实践编织起人类社会的意义之网。然而,当人类传播被文字和印刷技术中介之后,“故事”的重要性逐渐被“信息”所取代,“讲故事”至多被视为一种写作技巧,其影响虽不曾消失,但已归于沉潜。当前,在建基于互联网的、高度媒介化的社会中,“讲故事”的实践被再度唤醒、强力激活,以一种富有穿透力的媒介逻辑进入了不同的社会领域。于是,我们发现:一方面,无论是专业媒体、机构媒体还是个人自媒体都将“讲故事”视为创新传播理念、增强传播能力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从国家政治领域,到专业群体、行业精英,亦或是普通个体都开始了自身的“讲故事”实践。基于此,本研究从媒介逻辑与社会各个领域的互动出发,试图以“美好生活”——这一关涉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迁、以及每个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政治话语和社会议题为抓手,使用个案研究、文本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探究在媒介化环境中,各个领域的“讲故事”实践如何开展,又如何共同形塑了关于“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首先,本文论证了作为一种媒介逻辑的“讲故事”,从“显见”到“沉潜”到被再度“激活”的流动过程。同时,在媒介化理论的社会建构路径之上,本文指出:应将关注的焦点从“作为文本的故事”转向“作为实践的讲故事”之上;并强调“讲故事”实践包含着多元主体的行动与创新,而非媒介逻辑对其他社会建制的单向影响。其次,本文着眼于国家政治领域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战略规划,认为这一政治传播理念的生成倚赖于政治领域和媒介领域的互动与互塑。在媒介化背景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讲故事”的方式阐释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在国际传播中,“中国故事”成为打破中外沟通壁垒,呈现“美好中国”的高效“转译机”;在国内舆论引导上,讲好“人民故事”则成为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的强力“助推器”。同时,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和相关报道的分析,本文认为以“习近平讲故事”为代表的媒介化实践,叙事轻灵、回归口语、重视情感、长于互动,实现了宏大与微末、理性与情感、主体与客体的互融。在“习近平讲故事”的话语实践和创新之中,政治领域实现了其“美好生活观”的社会抵达,并为其他行动主体参与“美好生活”的话语言说提供了框架。进而,在国家政治理念的引领下,伴随着媒介化与其他社会进程的深度互动,各个领域的行动者开始了自身的故事讲述,引发了围绕“讲故事”实践的多维共振。首先,作为“讲故事”实践的“排头兵”,主流媒体搭建起新时代主流舆论引导的媒体矩阵。同时,各个行业领域火热地开展起“讲好本行业故事”的动员,其中行业精英们通过“讲故事”,将其通往“美好生活”的成功学分享给行业共同体及社会公众。此外,以“新移民”为代表的普通社会个体也越来越多地经由媒介讲述自己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新移民”们获得的存在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成为其在大都市追求“美好生活”时的心理支撑和精神寄托。媒介化的进程中,政治领域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理念,国家领导人率先将“讲故事”的实践运用于新时代“美好生活观”的阐释之中,并引发社会共振,一种关于“美好生活”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逐渐嵌入日常生活实践的常规和琐碎之中。于是,“美好生活”搭载着“讲故事”的列车,逐渐成为了一个能够融通中外、勾连上下的新范畴:在多元主体的“讲故事”实践中,政治领域、主流媒体、行业机构和普通个体共同形塑出“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而由此引发的,关于“故事”与“信息”、“媒介”与“人”以及媒介研究的“实践”路径的思考,为我们在媒介化背景下重思人类沟通和社会整合提供了可能。因而,笔者亦希望以“讲故事”为切口,为人类铺建“巴别塔之路”的进程贡献一块小小的砖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媒介化社会[J];当代传播;2016年06期

2 梁庆婷;陈伟;;媒介化社会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教育导刊;2017年04期

3 赵冬冬;;媒介化维权的实践机制——以聂树斌案为例[J];视听;2017年03期

4 冯月季;;论媒介化社会控制论及其悖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5 克劳斯·布鲁恩·延森;曾国华;季芳芳;;界定性与敏感性:媒介化理论的两种概念化方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01期

6 刘鹏;;打通大学生群体与媒介的关系——评《媒介化生存与大学生成长》[J];传媒;2017年14期

7 马飞峰;倪勇;;媒介化生存的社会学反思[J];青年记者;2017年08期

8 高慧芳;;“地球村”:媒介化进程中的新型空间[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9 张琳;;媒介化社会下高校教育改革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7年14期

10 刘明洋;吕晓峰;;媒介化社会视角下的新媒介伦理建构[J];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逾涵;刘美英;吴颖;蔡俊杰;;新媒体视域下的体育迷媒介化生存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15年

2 李敏甄;;论文化的大众媒介化特征[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3 侯亮;;智能手机:加速手机媒介化进程[A];科技引领产业、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萃[C];2011年

4 谢元森;;媒介化社会的“镜头执法”与公共权力[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5 ;来稿目录[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6 李蕾蕾;;媒介-空间辩证法:创意城市理论新解[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7 张雅;;微博中的公共领域是如何可能的——以新浪微博“温岭杀医事件”为例[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8 石义彬;;序[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9 孟建;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兼论电影电视在媒介化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孙信茹;杨星星;;少数民族村寨语境中的传媒“赋权”——云南大羊普米族村民传播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刘展;探析中国乡村社会的“媒介化”场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 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冉华;反思技术现象与媒介化的未来[N];社会科学报;2019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赵薇;刷屏狂欢是一场媒介化仪式[N];浙江日报;2018年

4 杜振秋;展示决定存在[N];东方烟草报;2017年

5 李楠;未来摄影的媒介化生存[N];中国摄影报;2015年

6 杨成;电信运营步入媒介化时代[N];人民邮电;2004年

7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 丁亚平;被建构的个体及其媒介化[N];中国文化报;2013年

8 丁亚平;电影媒介化的得失[N];人民日报;2007年

9 李林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媒介化生活的社交圈子与人际关系重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肖卫民;复旦大学建立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创新基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葵;传媒崇拜:现代人与传媒的异态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2 赵平喜;我国媒介化社会背景下价值观传播的“传媒殖民”现象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郑璐;我国媒体与化解拆迁风险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洪长晖;混合现代性:媒介化社会的传播图景[D];浙江大学;2013年

5 张梦晗;媒介时间论:信息社会经验下的媒介存在与多重时间[D];浙江大学;2015年

6 全燕;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的大众媒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赵宏丽;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数字影视媒介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郑雯;“媒介化抗争”:变迁、机理与挑战[D];复旦大学;2013年

9 马希敏;大众传媒构建的“拟态”体育环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10 王方;数字时代艺术媒介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瑾;个体事件引发公共危机:媒介化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2 印心悦;“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媒介化视域中的“讲故事”[D];安徽大学;2019年

3 于梦佳;媒介化社会下钧瓷文化传播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4 孟晨;从热门手机游戏看游戏媒介化现象[D];辽宁大学;2018年

5 姜卓然;我国网络慈善可行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8年

6 彭润;“一带一路”对欧的媒介化公共外交:政府议程与媒体议程的关系论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7 夏s

本文编号:2799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99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5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