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论新兴媒体的公共传播

发布时间:2020-08-24 12:55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短短几年中诸多被称为新兴媒体的媒体形态不断涌现。本文以新兴媒体的公共传播为中心论题,从公共传播与人类交往行为、新兴媒体公共传播的实现空间、理性公众与新兴媒体公共传播、新兴媒体议程设置与公共传播实现及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制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较为系统、科学的研究。 本文首先明确了公共传播的概念,指出公共传播是各类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利用各种媒介进行的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公共信息的公开传播活动,其核心价值是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它对政治民主参与、培育社会共同体和个体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众传播时代,公共传播是单向的,并且受到政治权力和商业权力的宰制而被异化,公众缺乏参与公共传播的机会和意识。而新兴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本质特性是交互性。通过交互,公众不再是消极的受众,而是积极的媒体使用者和公共传播参与者。新兴媒体为公共传播提供了新兴空间,新兴媒体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又为公众参与(交互性)提供了前提条件。新兴媒体要实现公共传播,关键是发展和培育交往理性。因为新兴媒体中公民以个体身份参与传播,交往理性成为公共传播顺利实现的保障。公众理性与公共传播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互作用。 议程设置是新兴媒体公共传播维护公共利益的效果体现。新兴媒体议程设置分为四个阶段:分众议程、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也就是在传统的议程设置三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分众议程。当前,新兴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离不开传统媒体的参与,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个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议程互动。 随着新兴媒体互动特性的深化和公众交往理性的提高,新兴媒体的“把关人”正处于成长过程中。这种把关可以被称为“共同把关”,是公众参与公共传播过程之后自然沉淀的结果。目前存在着影响新兴媒体公共传播的负面因素,虚假信息、侵权信息和消费主义横行等等是新兴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相信这些负面影响会随着新兴媒体自身特性的不断完善、“把关人”的成长和公众交往理性的不断提高而淡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206
【图文】:

对博,公众,可信度,新兴媒体


图4一1公众对博客可信度图相信和完全相信网络内容的比例为36%,持怀疑为16%。‘在2008年,澳门接近七成的民众对互媒体的较低信任度无疑影响了新兴媒体成为公是媒体所具有的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主要标尺。新兴媒体要进行有效的公共传播,必能发挥新兴媒体时代公共传播主渠道的作用。首束主要包括个体道德修养、媒介素养等方面的要中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比在现实世界困难得多。那样有形可感的边界,上网者又独处“暗室”,在不由自主地越过界限,进入禁区。但是应该认同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季为民;张宪春;聂双;;维基解密的新闻传播学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吉卫华;微博客的媒介生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谢丽;手机媒介大众传播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02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02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b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