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符号与空间:陕西袁家村民俗文化的美学体验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K8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雯;;从钻石到旅行——广告传播中的爱情消费符号建构[J];长江丛刊;2017年34期
2 郑佳斯;;消费符号——读王宁《消费社会学》[J];世纪桥;2012年05期
3 李建波;朱黎明;刘河旺;;体育商品消费符号化的社会学认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4 ;集思[J];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05期
5 张维;;关于互联网吉祥物“刘看山”的符号学解析[J];大观(论坛);2018年11期
6 刘燕;;《贫民富翁》:写实中的文化消费符号[J];电影文学;2009年23期
7 王一舒;;浅议价值观念在山寨文化中的嬗变[J];才智;2014年11期
8 张寒;;胡蓉:用色彩切割时尚[J];中国西部;2010年Z3期
9 陈华敏;;消费符号化——消费文化构建的消费行为[J];企业导报;2010年08期
10 张耀珍;黄卫东;;大学生网络虚拟商品消费符号化过度现象的分析及思考[J];青年探索;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余佐赞;图书消费符号化现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陆绮雯;七夕商战还需消费符号[N];解放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沈山;来自8世纪的消费符号[N];华夏时报;2012年
4 陈翼若;奢侈穿戴显摆“身份”有风险[N];工人日报;2012年
5 丁国旗;文学在消费时代的突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杨晓华;“地上”工作何享“天价”片酬?[N];中国文化报;2016年
7 赵霞;《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童年是我们“步履缓慢的灵魂”[N];文艺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立清;消费社会人的价值观的偏失与重建[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莹;消费符号与空间:陕西袁家村民俗文化的美学体验[D];西北大学;2018年
2 徐迟玉;网购狂欢节的消费符号建构[D];上海大学;2017年
3 陈蓦;探寻丽江古城文化生命力[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4 常静;基于符号消费视角的服饰时尚解读以及媒体效应分析[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5 刘慧娟;王朝的话语[D];山西大学;2011年
6 汪丽红;民国广告女性形象元素设计潮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7 陈文懿;环境空间设计的情境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郭晓;消费文化视域下的大陆青春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9 吴娟;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10 李煌;从生活方式看视觉传达设计[D];清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0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1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