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项目治理社会网络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17:32
   项目治理研究正日益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该研究都强调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关联关系是项目治理成功的关键,将项目利益相关方治理关系的风险控制视为项目治理的核心。然而,现有研究并没有形成能够适用于不同项目特点的分析利益相关方之间治理关系风险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也没有就如何降低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风险提出统一的(unified)策略选择理论和方法。寻求新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置项目治理中利益相关方治理关系网络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网络分析主要研究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所构成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被视为关于社会关系研究的新范式。该方法正好契合了本研究的目的,因此本研究将以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就如何分析项目治理社会网络风险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当前项目治理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项目利益相关方关系风险是项目治理研究的核心,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治理关系实际是上是一种社会网络关系,可以从网络的视角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研究问题界定为如何分析项目治理社会网络风险,然后通过文献分析,决定从构建项目治理社会网络、分析个体在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中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分析项目治理社会网络整体风险状况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的展开对该问题的研究,并根据研究途径明确了各个部分的研究方法。该部分还对社会网络分析、利益相关方理论、风险描述方法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为论文主体部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对项目治理社会网络风险的整个分析过程进行研究。该部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首先分析了项目治理社会网络的功能与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滚雪球”方法为指导,设计了项目治理社会网络结点搜寻过程,明确了项目利益相关方关系网络的表达方式。最后,从信任、关系承诺、合作性和接触时间四个方面设计了项口利益相关方关系强度测量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关系强度的计算方法。(2)在网络视角的项目治理结构观指导下,首先对个体网络风险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了个体网络风险产生的根源,提出了从个体在网络中具有的影响力和受到的限制两个方面来描述个体网络风险。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影响力以及网络限制的度量方法。最后,从以上两个维度界定了四种个体网络风险状态,并就每一种风险状态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3)分析了整体网络风险的内涵,指出从网络有效性和网络可靠性两个方面考察整体网络风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借鉴信息熵理论构建了项目治理社会网络有效性度量方法,以可靠性理论为指导构建了项日治理社会网络可靠性度量方法。最后,以提升网络密度和降低网络中心势为指导原则,提出了整体网络风险应对策略。 第三部分,基于项目治理社会网络的构建过程及项目治理社会网络风险分析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应用演示,并对最终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项目治理社会网络能有效表达项目治理中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网络关系,项目治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有效分析个体网络风险及整体网络风险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本文基于网络视角的项目治理结构观对项目治理社会网络风险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基于网络视角的项目治理结构观体现了互动、主动等特点,建立了个体行为和治理结构的连接,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在动态中谋求在个体的理性选择与整体网的制约之间建立沟通桥梁的互动过程。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风险是项目治理研究的核心,可管理性是这种关系风险的重要属性,与风险概率及影响程度有密切的联系。从可管理性的角度对项目治理关系风险进行分析能把握其本质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2.从项目治理社会网络构建的研究中发现,基于过程视角来识别项目利益相关方是有效的,理论上能够保证识别出所有项目利益相关方;从信任、关系承诺、合作性以及接触时间四个维度来度量利益相关方关系强度是有效的:以无向多值网络图来展现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治理关系能从整体上把握项目治理结构。 3.从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个体网络风险分析的研究中发现,从影响力和限制两个方面来描述利益相关方在项目治理中面临的网络风险是有效的。以社会网络分析中现有中心度指标的设计思想为指导而构建的流量中介中心度能有效表达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中利益相关方具有的影响力;个体网络密度能有效表达利益相关方在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中受到的限制。 4.从项目治理社会网络整体网络风险分析的研究中发现,从有效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来分析项目治理社会网络整体风险是全面的。以信息熵理论为指导,从网络时效和质效两个维度构建的项目治理社会网络有效性度量方法是有效的,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可应用与简单网络、有向网络和有向多值网络:以网络中边的可靠性为基本元素,以边的流量中介中心度为权重构建的项目治理社会网络可靠性度量方法是有效的。 项目治理理论的完善与促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而且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文军;谢守美;;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8期

2 兰丽辉;孙英慧;鞠时光;;社会网络发布中敏感边的隐私保护[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程慧平;孙建军;;社会网络与知识网络之比较[J];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1期

4 赵呈晨;;城市融入中的代际差异:一种人际传播视角——基于长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实证调查[J];东南传播;2011年07期

5 张延林;肖静华;李礼;谢康;;基于社会网络的IT与业务匹配多主体仿真[J];系统工程;2011年06期

6 周弘;;网络自由化成为希拉里·克林顿对外政策的“新教条”[J];共产党人;2011年06期

7 王莉军;杨炳儒;翟云;谢永红;;动态社区发现算法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9期

8 张星;蔡淑琴;夏火松;侯德林;;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年05期

9 东方;邓灵斌;;以社会关系为视角研究社会知识转移的障碍[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0年02期

10 马陆俊;;我国社会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典全;黄朝阳;;基于位置的社会网络(LBSN)研究及其产业化[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李莉;武邦涛;陈忠;;社会网络作为双刃剑:交易网络的摩擦、中介可能性与结构洞[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3 刘丹;潘煜;谈j;;ICT技术对信息扩散网络的影响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丁邡;张学宏;陶星;蓝颖杰;;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IT决策模式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燕飞;张铭;谭裕韦;唐建;邓志鸿;;综合社会行动者兴趣和网络拓扑的社区发现方法[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10年

6 罗晓光;;顾客口碑传播网络特点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国霞;鲁亿方;徐银梅;;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视角看实验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陈忠卫;王志成;;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衣伟婧;张淑华;白涛;;企业科技人员社会网络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彭晖;;四川北路购物中心对地方社会网络的影响[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连洁;吉林油田3年隐患项目治理进展顺利[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贾利强;人物研究须重视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记者沈剑威;市纪委 加强项目治理 打造“放心”工程[N];鹤岗日报;2011年

4 通讯员 张国奇;红山农场依托项目治理土地[N];兵团日报(汉);2009年

5 余桂玲 天津社会科学院现代企业研究所;社会网络:中小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王翌;社会网络、搜索引擎和客户端[N];计算机世界;2005年

7 冯丽俐;昆明滇池重点项目治理成效显著[N];中国建设报;2010年

8 薛海滨;SNS找到人际关系“长尾”[N];计算机世界;2007年

9 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稽察办 吴秋艳 周国栋;从项目管理到项目治理[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罗可可邋罗华炳;湄潭县土地项目治理给农民带来实惠[N];贵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洋;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危机传播机理与治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倪顺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传染病动力学建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刘兴智;项目治理社会网络风险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袁晓婷;企业R&D团队内部社会网络与团队知识创造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淑娟;吴景濂与民国政治:1916~1923[D];复旦大学;2007年

6 徐峰;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中社团特征演化分析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7 苏春艳;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D];上海大学;2005年

8 王小明;社会资本的经济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9 邓学军;企业家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春;社会关系网络紧密性测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李磊;社会网络与金融危机[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高吉;社会网络对集群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4 沈金波;基于社会网络的竞争情报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旭;基于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陈曦;多元化企业管理者的社会网络对知识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瑾;基于情境感知和社会网络的移动旅行助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索利娜;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扩散与服务创新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莹;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庄佳婧;拓展人脉还是维护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2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22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5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