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日报》网络问政研究
【学位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16.3
【部分图文】:
图2-1媒体、网民、政府主体关系图逡逑从媒体主体来看,媒体在网络问政中不仅需要承担网络问政平台的搭建任务,同还需要媒体把本职工作新闻宣传、舆论监督,即把“内容”做好,这就使得媒体需要备一定的独家内容、优质报道的生产能力。《河池日报》坚持以内容为王,加强新闻
逦政府逡逑反映诉求、监督政府逦,邋问政于民、接受监督逡逑图2-1媒体、网民、政府主体关系图逡逑从媒体主体来看,媒体在网络问政中不仅需要承担网络问政平台的搭建任务,同时逡逑还需要媒体把本职工作新闻宣传、舆论监督,即把“内容”做好,这就使得媒体需要具逡逑备一定的独家内容、优质报道的生产能力。《河池日报》坚持以内容为王,加强新闻策逡逑划,加重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报道分量,并以“三贴近”为报道原则,加强深度报道、逡逑监督报道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报道作品和舆论监督。如于2011年开创的特色逡逑网络问政专栏“网络问政热帖追踪”,这是河池日报社在广西最早尝试推动“媒体融合”逡逑开辟的一个以舆论监督为主要职能的融媒体专栏,共发稿1800余篇,先后荣获2012年逡逑度广西新闻奖一等奖、2013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专栏类一等奖。从“热帖追踪报道”逡逑实际产生的作用来看
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作为河池市党委机关报,《河池日报》点正位于金城江这一市辖区内,主要围绕这一地区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报社影河池市其他县区、乡镇、村屯辐射。其次囿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河池可能派出足够数量的记者到各个县份内进行新闻采写,各个县区的新闻稿件主用通讯员采写稿件并投稿,而后《河池日报》再录用的形式,但通讯员来稿形陷和不足,部分通讯员并非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有可能对于某些新闻的敏感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安;;基层党报融合转型的路径选择[J];中国报业;2015年23期
2 虞崇胜;刘远亮;;从网络问政到网络理政:中国政府的网络认知自觉[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3 吕晓阳;王会;;构建问政云平台促进政民互动与信息处理集约化——基于对奥一网及惠州网络问政平台的研究[J];电子政务;2014年12期
4 苗国厚;;互联网对政治权力的解构及民主政治建设的促进[J];人民论坛;2014年32期
5 田敏;;地市党报的“本土化”战略——以河池日报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4年08期
6 田敏;;《河池日报》:“报网融合”让舆论监督带来正效应[J];中国记者;2014年07期
7 孙立明;;互联网与中层民主的兴起——互联网与政治发展的中国实践[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李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市级党报现状与发展对策[J];前沿;2013年17期
9 张华;仝志辉;刘俊卿;;“选择性回应”:网络条件下的政策参与——基于留言版型网络问政的个案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3年03期
10 李欣;;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大众媒介与利益表达[J];新闻大学;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潘丽玲;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刘飞亚;场域理论视野中的地市级党报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谢阜康;论“网络问政”对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宛婧;网络问政初探[D];广西大学;2011年
5 马双丽;政治传播视野下的“网络问政”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7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2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