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电视综艺节目的突破口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慢综艺的缘起
1.2.2 关于慢综艺的文献综述
1.2.3 关于文化电视综艺、文化类电视综艺与慢综艺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慢综艺概念界定
1.3.2 慢综艺的特点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背景:慢综艺的诞生土壤
2.1 纵向分析:时代发展中慢综艺的诞生积淀
2.1.1 传统开发孕育慢综艺发展视野
2.1.2 本土改造积累慢综艺制作经验
2.2 横向分析:竞争中滋生慢综艺诞生土壤
2.2.1 同质竞争滋生慢综艺创作市场
2.2.2 引进困境唤醒慢综艺群众基础
第三章 现状:慢综艺发展历程
3.1 慢综艺发展概况
3.1.1 初期:综艺清流霸屏
3.1.2 发展:瓶颈下缓慢前进
3.2 慢综艺案例分析
3.2.1 三档慢综艺节目介绍
3.2.2 节目落点分析
3.2.3 叙事结构分析
3.2.4 视觉呈现分析
3.2.5 传播渠道分析
第四章 突破口:慢下来的成功经验
4.1 慢内容:传统灵魂与现代演绎融合
4.1.1 共享引发内在互动:传统文化的桥梁功能
4.1.2 传统孕育社会本真:现代文化的“顺风车”
4.2 慢形式:重塑本土文化核心竞争力
4.2.1 本土文化为核:综艺文化的主客之辨
4.2.2 诗意审美为要:定位本土审美深度开发
4.3 慢理念:多元文化的均衡调节
4.3.1 传统文化填充文化均衡
4.3.2 传统审美引发文化认同
4.3.3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章 瓶颈:慢综艺的不足之处
5.1 营销现代融合不足
5.1.1 渠道狭窄限制节目覆盖面
5.1.2 品牌缺乏影响营销系统化
5.1.3 周期不稳降低节目体验感
5.2 格局竞争学习匮乏
5.2.1 领域过窄下节目同质化问题
5.2.2 格局缺失下节目延续性问题
5.2.3 竞争匮乏下节目创优慢问题
第六章 展望:慢综艺未来发展反思
6.1 以整合营销塑造本土化节目品牌
6.1.1 品牌铸造彰显本土元素
6.1.2 传播延续构建文化认知
6.1.3 互动体验塑造文化自信
6.2 整体布局提升节目格局
6.2.1 拓展节目中的文化多元性
6.2.2 打造美美与共的战略格局
6.2.3 竞争中多元动态的文化交流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文泉;;大数据时代电视剧审美形态的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12期
2 漆亚林;;主流价值导向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构建[J];电视研究;2015年05期
3 张红军;朱琳;;论电视综艺节目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路径——基于“仪式观”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03期
4 施聪;;中国电视真人秀的成长轨迹和内在规律——从引进到创新的机制和前景[J];文化艺术研究;2015年01期
5 邱新有;吴佩芝;;舆论表达与协商民主——基于古代中国议政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6 陆静;;慢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和谐构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04期
7 叔翼健;;我国当代电视综艺节目娱乐文化现象解读[J];新闻界;2013年15期
8 吴毅;;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同质化发展探析[J];电视研究;2013年07期
9 张常珊;;关于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版权引进的观察与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年06期
10 张善庆;;电视艺术:引进不能代替创新——也谈综艺节目的模式引进与本土化改造[J];中国电视;2012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徐颢哲;;《朗读者》《见字如面》火了,倒也不必过分神化[N];北京日报;2017年
2 李君娜;;综艺清流:让观众释放“诗意”需求[N];解放日报;2017年
3 郭伟清;;综艺清流唤醒诗和远方[N];江西日报;2017年
4 赵敏俐;;“诗教”的发生[N];光明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洁;游戏理论视角下的综艺真人秀节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丽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互动传播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年
2 孟令杰;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马静;电视娱乐节目的娱乐性及文化价值探析[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9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2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