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视角下的公民网络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4:16
研究参与式民主的学者卡罗尔·佩特曼先生认为:“真正的民主应该是所有公民直接地、充分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民主,从政策议程的设定到政策的执行,都应该有所有公民的参与。只有在公民普遍参与的氛围中,才有可能实现民主所欲实现的基本价值如负责、妥协、个体的自由发展、人类的平等等”。因此,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今时代,公民参与进一步地被人们所认可并追求。20世纪末期,在西方政治学领域兴起了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近年来,协商民主理论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重点关注。他们力图挖掘协商民主的精髓,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以及时代特点有力的结合起来。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公民参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后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与环境:开辟了公民参与的新机制、拓宽了公民参与的渠道、发挥了公民参与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公民参与能力、使公民参与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论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核心概念。第一章为基本理论概述部分,阐述了协商民主和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内容、理论基础。第二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民网络参与的现状,总结出目前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第三章,也是文章的落脚点,从美国、韩国等国的治理经验与启示入手,探讨解决现阶段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D621.5;G2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民主
(二) 协商民主
(三) 公民参与
(四) 公民网络参与
第一章 基本理论概述
一、协商民主和公民网络参与的特征分析
(一) 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
(二) 公民网络参与的要素和基本特征
二、公民网络参与的具体方式
(一) 网络舆论
(二) 电子政府
(三) 政治博客
(四) 网络论坛
(五) 网络签名和网络公祭
三、协商民主与公民网络参与的辩证关系
(一) 协商民主是公民网络参与的理论依据
(二) 公民网络参与是协商民主理论在虚拟空间的新应用和新形式
第二章 协商民主下的公民网络参与的影响分析
一、公民网络参与对协商民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
(二)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三)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推动公民民主建设
(四)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二、现阶段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 公民网络参与加剧了“数字鸿沟”,进而导致网络民意的非代表性
(二) 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了公民网络参与的非理性,进而造成了道德失范
(三) 无序的公民网络参与引发了“群体极化”,进而造成了“网络暴力”
(四) 公民网络参与导致了信息过量,进而引起决策者“盲目决策”
(五) 政府电子政务不完善,信息公开不充分,对公民网络参与的回应率低
(六) 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机制与规章制度不健全,且缺乏法律基础
第三章 完善协商民主,促进公民网络参与发展的措施
一、国外的治理经验与启示
(一) 美国的治理经验
(二) 其他国家的治理经验
(三) 国外治理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二、完善协商民主,促进公民网络参与发展的对策
(一) 消除“数字鸿沟”,平等参与机会,提高网络民意的代表性
(二) 实行实名制,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减少公民的非理性网络参与
(三) 加强信息过滤,发挥“把关人”作用,预防群体极化和网络暴力
(四) 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完善现有的信息搜集体系
(五) 政府权威引导,及时信息公开,提高对公民网络参与的回应率
(六) 健全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完善公民网络参与的制度和法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829834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D621.5;G2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民主
(二) 协商民主
(三) 公民参与
(四) 公民网络参与
第一章 基本理论概述
一、协商民主和公民网络参与的特征分析
(一) 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
(二) 公民网络参与的要素和基本特征
二、公民网络参与的具体方式
(一) 网络舆论
(二) 电子政府
(三) 政治博客
(四) 网络论坛
(五) 网络签名和网络公祭
三、协商民主与公民网络参与的辩证关系
(一) 协商民主是公民网络参与的理论依据
(二) 公民网络参与是协商民主理论在虚拟空间的新应用和新形式
第二章 协商民主下的公民网络参与的影响分析
一、公民网络参与对协商民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
(二)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三)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推动公民民主建设
(四)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二、现阶段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 公民网络参与加剧了“数字鸿沟”,进而导致网络民意的非代表性
(二) 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了公民网络参与的非理性,进而造成了道德失范
(三) 无序的公民网络参与引发了“群体极化”,进而造成了“网络暴力”
(四) 公民网络参与导致了信息过量,进而引起决策者“盲目决策”
(五) 政府电子政务不完善,信息公开不充分,对公民网络参与的回应率低
(六) 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机制与规章制度不健全,且缺乏法律基础
第三章 完善协商民主,促进公民网络参与发展的措施
一、国外的治理经验与启示
(一) 美国的治理经验
(二) 其他国家的治理经验
(三) 国外治理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二、完善协商民主,促进公民网络参与发展的对策
(一) 消除“数字鸿沟”,平等参与机会,提高网络民意的代表性
(二) 实行实名制,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减少公民的非理性网络参与
(三) 加强信息过滤,发挥“把关人”作用,预防群体极化和网络暴力
(四) 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完善现有的信息搜集体系
(五) 政府权威引导,及时信息公开,提高对公民网络参与的回应率
(六) 健全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完善公民网络参与的制度和法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政治冲突的催化剂还是缓冲带[J];党政论坛;2008年04期
2 曹会超;;网络政治参与的新特点及功能研究[J];华商;2008年20期
3 钱振明;网络时代的政治学和网络政治学[J];江海学刊;2000年04期
4 彭明春;试论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制约因素及其治理对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05期
6 郑曙村;互联网给民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政治学研究;2001年02期
7 李斌;;网络政治参与的机理初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8期
本文编号:2829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2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