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环境变革背景下经典电视节目再播出的成功之道——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为例
【文章目录】:
1 科技前沿为电视节目助力
1.1 节目自身科技创新
1.2 选手自带科技成果
1.3 科技成果建立新型传受关系
2 立足节目优势特色,反映时代诉求
2.1 保留节目优势特色,激活受众记忆回想
2.2 把握时代发展脉动,找准当今受众诉求
2.3 经典节目相互助力,传承发扬创新经典
3 竞赛类经典电视节目的常见问题分析
3.1 优秀主持人标准如何评判
3.2 比赛赛制如何体现比赛目的
4 经典电视节目再播出的思考
5 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熙敏;;论新媒介环境中儿童电视节目的功能[J];中国报业;2016年16期
2 关学伟;;试析关于当前媒介环境和电视节目策划制作问题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年04期
3 陈硕;;论电视媒介环境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南京为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王春莉;;电视媒介环境与青少年成长[J];新闻传播;2005年07期
5 王一鸣;;多元媒介环境下的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09期
6 吴中强;;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的影响[J];新闻前哨;2011年02期
7 李增玮;;多元媒介环境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传播;2016年24期
8 王杰文;;新媒介环境下的日常生活:兼论数码时代的民俗学[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08期
9 薛中军;;从媒介环境学“升级”谈起[J];新闻战线;2015年23期
10 王彤;王纯菲;;媒介生态学与媒介环境学的碰撞与涵容[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蓓;;在社会化媒介环境下博物馆文化传播者的责任及方法[A];百年传承 创新发展: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John Hartley;;创意产业:新媒介环境下一个概念的演变(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单鹏;;媒介环境学视角下的新媒体艺术传播[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高昊;薛宝琴;;新媒介环境中灾难事件舆论危机的特点与成因[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新媒介环境下公共行政实践的新形式:微博破案[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6 郑维东;佟菁菁;;复合媒介环境下的受众行为洞察[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7 施琳玲;;论新媒介环境下的媒体情绪与科学精神——基于对泉州“婴儿被烤死事件”的分析[A];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8 谢清果;王昀;;特权现象与媒介环境关系的历史演进脉络——从“混沌”到“制衡”的结构视角[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施琳玲;;论新媒介环境下的媒体情绪与科学精神——基于对泉州“婴儿被烤死事件”的分析[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10 王艳玲;;浅析媒介环境下影视文化的生存与发展[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唐远清 河北大学一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 梁颐;新媒介环境中信息提取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何道宽;下一个世纪的朋友[N];科学时报;2011年
3 蒋原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媒介环境改变舆论的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陈靖 郭颖;媒介环境的失衡和平衡[N];中华新闻报;2004年
5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高宪春;新媒介环境下舆情事件的生成及扩散[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6 周丽锦 尹振宁;定位抑或追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山西经济日报社 王佳丽;新时代媒介环境下如何做好新闻报道[N];发展导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虞宝竹;洞察复合媒介环境下的受众行为[N];中华新闻报;2009年
9 文卫华;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收视特点探析[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记者 王春梅;第十三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系列活动在江苏溧水举办[N];中国艺术报;202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琦;多元媒介环境下的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瑶;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数字阅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陈晓洁;媒介环境学视阈下文学与媒介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王春鸣;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赵利亭;我国中央电视台军事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王玉坤;戏曲电视节目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黄若涛;绘本书的传播功能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8 苏加斯(SUGATH MAHINDA SENARATH);印度电视节目对斯里兰卡观众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9年
9 肖钧;全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与创新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10 宋连莲;模拟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的观赏行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兵;新媒介环境下电视节目传播形态的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3年
2 周闻杰;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网络社区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3 樊巍;媒介环境学视野下媒介公信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熊汗语;新媒介环境中相声艺术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5 于洋;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社交媒介探析[D];中原工学院;2014年
6 秦渭博;莱文森媒介环境学和媒介技术思想及评析[D];中原工学院;2014年
7 张小波;当前我国媒介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舒娜;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杨京儒;媒介环境视阈下的台湾民宿发展[D];厦门大学;2019年
10 李梦娣;微信公益的媒介环境建构效果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3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3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