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21:10
   民国时期,新闻职业与医生、律师、审计师等一样,经历了职业化的发展过程。胡政之的新闻生涯与民国历史相始终,而且他所主持的报刊和通信社,无论是业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因此考察他的新闻职业观,可以管窥民国新闻职业的发展历程;而在具体的考察思路上,应该结合职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新闻职业的特殊属性,重点探讨胡政之的新闻职业性质观、新闻职业功能观,新闻媒介经营观、新闻职业人才观、新闻职业伦理观等。 胡政之新闻职业观的发展与演变,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从1911年到1916年,胡政之在律师、教师、法官、记者、政府官员等多种职业中徘徊,最终选择了新闻业;1916年到1926年,他的新闻职业观因为“报道真确公正之新闻”和“铸造稳健切实之舆论”观念的提出而初步形成;1926年到1937年,他的新闻职业观在《大公报》天津版、上海版的实践中得到了发展;1937年到1949年,其新闻职业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考验中趋于成熟。 胡政之认为,新闻职业的性质是“代表国民说话”,而“代表国民说话”就要求新闻职业从业者与政府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还要反对不合理的新闻检查;新闻职业的功能,则主要表现在真实报道、还原现实,引导民众、提高素养,客观述评、监测环境,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引领社会、共同发展等方面。 在中国新闻史上,胡政之以重视媒介的经营管理而著称,但其经营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赢利,而是为了保障新闻职业的独立自主。他的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操作、荣誉股激励等经营管理措施,未必是新闻业的首创;但是在兼顾企业经营管理和凸显新闻职业的规律性特征方面,他无疑代表了民国新闻业的最高水平。 胡政之的新闻职业伦理观,在新闻报道方面表现为坚持公开的采访和真确的报道,坚决反对虚假报道和保护消息来源;在新闻评论方面则表现为不媚强梁和不媚世俗。他认为合格的新闻职业人才的基本条件是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遵守新闻职业操守和热爱新闻工作;而对于新闻职业人才的养成,他主张以自我培养为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严把入口关、狠抓业务训练和以事业、待遇与感情留住人才的自我培养体系,这也是大公报社人才辈出和群星璀璨的根本原因。 历史的考察胡政之,可以发现他不仅是新闻职业功能从政治工具到新闻媒介转换的推动者,而且还是新闻职业自主意识的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新闻职业声望的获取从外部给予转向内部授予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219.2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创新点及难点
2 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形成的背景
    2.1 中国近代新闻业的职业化历程
    2.2 中国近代新闻业职业化发展的表现
3 胡政之新闻职业观的发展历程
    3.1 1911-1916年:选择新闻业
    3.2 1916-1926年:胡政之新闻职业观的初步形成
    3.3 1926-1937年: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在践行中发展
    3.4 1937-1949年: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在考验中成熟
4 胡政之的新闻职业性质观:"代表国民说话"
    4.1 "代表国民说话"要求与政府保持一定的距离
    4.2 不合理的新闻检查干扰"代表国民说话"
5 胡政之的新闻职业功能观:报道新闻与铸造舆论
    5.1 真实报道,还原现实
    5.2 引导民众,提高素养
    5.3 客观述评,监测环境
    5.4 记载历史,传承文化
    5.5 引领社会,共同发展
6 胡政之的媒介经营观及其实践:为新闻职业的独立自主而做营业
    6.1 从依靠津贴到注重经营管理
    6.2 刚性的制度管理明确新闻职业岗位的责权利
    6.3 荣誉股激发新闻职业人才的主人翁精神
    6.4 因势变更报社的组织结构以适应新闻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6.5 经营管理实践的特色:凸显新闻职业的规律性特征
7 胡政之的新闻职业伦理观及其实践:以"不媚"为中心
    7.1 公开的采访真确的报道
    7.2 不媚强梁不媚世俗
    7.3 新闻职业伦理和史家修养
8 胡政之的新闻人才观及其实践:职业培训模式与自我培养
    8.1 新闻职业人才的基本条件
    8.2 新闻职业人才的养成策略:以自我培养为主
    8.3 留住新闻人才的保障体系:事业、待遇和感情
    8.4 用人不疑:给予新闻人才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
    8.5 重用且宽容左派新闻人才
9 结论
    9.1 新闻职业功能从政治工具到新闻媒介转换的推动者
    9.2 新闻职业自主意识的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
    9.3 新闻职业声望的获取从外部影响转向内部授予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大丽;张季鸾与托马斯·巴恩斯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郄怡君;新记《大公报》的经营管理之道[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马娜;郭步陶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7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37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1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