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新闻共同体:新记《大公报》职业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23:02
在当代中国,作为一份近现代报刊,《大公报》引发了包括新闻界、政府官方、文化界等各方的持续性关注,由此形成了值得研究的新闻职业现象。而正是围绕着中国这样一份报纸形成的“文化”现象,触发了笔者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也构成了写作本论文的动机、逻辑起点、分析框架和方法。 本论文从新闻职业共同体角度切入,在考察中国近现代新闻业的复杂关系中探究了新记《大公报》的职业意识表现手段及其形式。如此做法,为从媒介功能、职业角色、职业理念与追求等职业意识层面研究《大公报》提供了新的分析角度。具体而言,这篇论文主要关注《大公报》一直以来所讲述的有关自身的职业故事、新闻同行讲述的有关《大公报》的职业故事,以及这些故事被讲述的具体方式。笔者在描述《大公报》相关故事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讲述有关中国新闻界的故事,讲述他们对自己职业和身份的认知和理解。 本论文讨论了中国新闻共同体中《大公报》的职业意识,主要观点是《大公报》职业意识论述在中国新闻职业过渡时代充当了新闻共同体形成的话语资源。该报通过一系列的新闻实践和话语展示在重塑自身及新闻共同体职业形象的同时,将自己的新闻职业意识(职业理念、职业形象、职业权威感、职业角色和身份认知)成功地进行了“符号”化并转化为这一职业群体共享的象征性符号。由此也在当代成为中国新闻职业的“集体记忆’ 通过考察新闻共同体与职业意识的互动关系,从传播的“仪式观”关照作为一种职业现象的新记《大公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报与现当代中国新闻界及各方的复杂关系,是换一个视角研究《大公报》的有益尝试。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G219.2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作为新闻职业现象的《大公报》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从当代中国的《大公报》热现象谈起
二、基于职业意识和新闻共同体的问题追问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一、有关《大公报》的研究
二、有关新闻共同体、新闻职业意识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路径及章节安排
一、现实关切与研究创新
二、分析方法与资料收集
三、篇章结构安排及介绍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第一章 1920、30年代新闻职业的期许与想象
第一节 被视为文化教育领域的新闻业
一、不能承受之重的使命:被赋予文化角色的新闻业
二、都市“罪恶”与报纸角色
三、准能代表“舆论”?定期刊物对报纸的发难
第二节 职业角色冲突下的“津贴”与“生意经”
一、“京派”与“海派”:新闻业的两种办报模式
二、立场与背景:面对外界质疑的新闻界
三、私营、公营与国营:新闻业所有权的讨论
第三节 记者职业角色的自我期许与困惑
一、“无冕帝王”与“无魂之鬼”:当记者成为职业经历
二、新闻共同体的职业自尊心:记者眼中的“受辱”事件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第二章 职业意识的重塑:确立“第三种”办报模式
第一节 重树标准:“四不”社训里的职业定位
一、“舆论亡矣”:“四不”方针与职业自反性
二、“难言”:讲述权力压迫下新闻职业的故事
三、超越“津贴”与“生意”的第三种新闻业
第二节 话题与运动:建立负责任的职业形象
一、在民众与强权者之间:发起社会与政治议题
二、“可见”的读者群:制造读者共同体
三、模范的建立:新闻界对运动的反应与认同
第三节 中国与外国:“全国报”眼中的现实与新闻真实
一、都市之外的乡村:展现别样的“现实中国”
二、新闻真实与“新闻主权”:对外媒“造谣”的态度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第三章 职业权威的维护:“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话语论述
第一节 “善意”批评与消极抵抗:“敢言”传统的现实重塑
一、如何才能权威?与消息源互动中形成职业角色
二、“善意”的批评:官方“尊重”中的积极回馈
三、以“新闻自由”为名:言论统制下的职业“抵抗”
第二节 历史事件中的“缺席”与“在场”:纪念日的历史回溯
一、赋予时事以意义:作为象征符号的纪念日
二、“亲历”历史:职业历程与关键事件的勾连与脱勾
第三节 1941年热点事件中的职业地位获得
一、新闻学会中的位置:官方定调与职业使命的“统一
二、“国难”中的奖章:来自密苏里的荣誉加冕
三、报人之死:成为新闻职业精神象征符号的张季鸾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第四章 被质疑的职业角色:面对各方挑战的“言论老生”
第一节 被调侃的“言论老生”:小报刊物眼中的“大报”
一、“一个污秽的海”:精英报刊眼中的黄色刊物
二、新闻同行的“谈论”:方型小报笔的“言论老生”
三、重构的共同体:政府介入下“大报”与“小报”角色的自我反观
第二节 普遍与独享:世界“新闻自由”潮流中的言论空间
一、交往中的想象:国际新闻自由运动下的职业展望
二、现实中的话语策略:面对新闻检查制度的调适
三、新闻“不自由”缝隙中的“投机”?言论压迫环境下的同行印象
第三节 宣传战的卷入:来自“党报”同业的指责
一、“国特”与“尾巴”:党派宣传战中的“人民”立场
二、“谜”一样的报纸:“笔墨官司”中的多重形象
三、“后台”的独白:党报指责压力下的自我疏解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第五章 “新生”后的旧梦:一份中国报纸的“历史三调”
第一节 “招魂”与“阴魂”:作为个人职业经历的大公报
一、从“招魂”到“阴魂”:党报观念批判下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
二、个人经历的变调:各种回忆文本中的大公报印象
第二节 断裂中的重构:作为新闻界记忆共同体的大公报
一、为了忘却的纪念:新闻界百年报纸的“神话”塑造
二、追寻逝去的传统:市场化时代的新闻职业价值观
第三节 变换的面孔:被重新叙事与书写的大公报
一、从“争取”对象到爱国报刊:革命史叙事框架中的《大公报》
二、知识分子的言说:自由主义书写脉络中的《大公报》
三、中国式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改革中《大公报》的职业资鉴面孔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结语 符号、职业意识与新闻共同体:《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9817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G219.2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作为新闻职业现象的《大公报》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从当代中国的《大公报》热现象谈起
二、基于职业意识和新闻共同体的问题追问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一、有关《大公报》的研究
二、有关新闻共同体、新闻职业意识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路径及章节安排
一、现实关切与研究创新
二、分析方法与资料收集
三、篇章结构安排及介绍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第一章 1920、30年代新闻职业的期许与想象
第一节 被视为文化教育领域的新闻业
一、不能承受之重的使命:被赋予文化角色的新闻业
二、都市“罪恶”与报纸角色
三、准能代表“舆论”?定期刊物对报纸的发难
第二节 职业角色冲突下的“津贴”与“生意经”
一、“京派”与“海派”:新闻业的两种办报模式
二、立场与背景:面对外界质疑的新闻界
三、私营、公营与国营:新闻业所有权的讨论
第三节 记者职业角色的自我期许与困惑
一、“无冕帝王”与“无魂之鬼”:当记者成为职业经历
二、新闻共同体的职业自尊心:记者眼中的“受辱”事件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第二章 职业意识的重塑:确立“第三种”办报模式
第一节 重树标准:“四不”社训里的职业定位
一、“舆论亡矣”:“四不”方针与职业自反性
二、“难言”:讲述权力压迫下新闻职业的故事
三、超越“津贴”与“生意”的第三种新闻业
第二节 话题与运动:建立负责任的职业形象
一、在民众与强权者之间:发起社会与政治议题
二、“可见”的读者群:制造读者共同体
三、模范的建立:新闻界对运动的反应与认同
第三节 中国与外国:“全国报”眼中的现实与新闻真实
一、都市之外的乡村:展现别样的“现实中国”
二、新闻真实与“新闻主权”:对外媒“造谣”的态度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第三章 职业权威的维护:“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话语论述
第一节 “善意”批评与消极抵抗:“敢言”传统的现实重塑
一、如何才能权威?与消息源互动中形成职业角色
二、“善意”的批评:官方“尊重”中的积极回馈
三、以“新闻自由”为名:言论统制下的职业“抵抗”
第二节 历史事件中的“缺席”与“在场”:纪念日的历史回溯
一、赋予时事以意义:作为象征符号的纪念日
二、“亲历”历史:职业历程与关键事件的勾连与脱勾
第三节 1941年热点事件中的职业地位获得
一、新闻学会中的位置:官方定调与职业使命的“统一
二、“国难”中的奖章:来自密苏里的荣誉加冕
三、报人之死:成为新闻职业精神象征符号的张季鸾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第四章 被质疑的职业角色:面对各方挑战的“言论老生”
第一节 被调侃的“言论老生”:小报刊物眼中的“大报”
一、“一个污秽的海”:精英报刊眼中的黄色刊物
二、新闻同行的“谈论”:方型小报笔的“言论老生”
三、重构的共同体:政府介入下“大报”与“小报”角色的自我反观
第二节 普遍与独享:世界“新闻自由”潮流中的言论空间
一、交往中的想象:国际新闻自由运动下的职业展望
二、现实中的话语策略:面对新闻检查制度的调适
三、新闻“不自由”缝隙中的“投机”?言论压迫环境下的同行印象
第三节 宣传战的卷入:来自“党报”同业的指责
一、“国特”与“尾巴”:党派宣传战中的“人民”立场
二、“谜”一样的报纸:“笔墨官司”中的多重形象
三、“后台”的独白:党报指责压力下的自我疏解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第五章 “新生”后的旧梦:一份中国报纸的“历史三调”
第一节 “招魂”与“阴魂”:作为个人职业经历的大公报
一、从“招魂”到“阴魂”:党报观念批判下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
二、个人经历的变调:各种回忆文本中的大公报印象
第二节 断裂中的重构:作为新闻界记忆共同体的大公报
一、为了忘却的纪念:新闻界百年报纸的“神话”塑造
二、追寻逝去的传统:市场化时代的新闻职业价值观
第三节 变换的面孔:被重新叙事与书写的大公报
一、从“争取”对象到爱国报刊:革命史叙事框架中的《大公报》
二、知识分子的言说:自由主义书写脉络中的《大公报》
三、中国式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改革中《大公报》的职业资鉴面孔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结语 符号、职业意识与新闻共同体:《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
本章参考文献及注释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冬女;;论新闻专业主义引入中国的现实土壤和内在需求[J];东南传播;2007年03期
2 刘泱育;;方汉奇先生与《大公报》相关研究的继思[J];国际新闻界;2010年01期
3 李时新;;不只是“小骂大帮忙”——对《质疑新记<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的质疑[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张丽萍;;新记《大公报》:从“文人论政”到“新闻专业主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方汉奇;;我的学术之路——方汉奇八十自述[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傅国涌;“文人论政”:一个已中断的传统[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5期
7 黄宗智;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J];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01期
8 刘怀丕;;大公报“四不”方针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J];青年记者;2010年14期
9 赵云泽;涂凌波;;“文人论政”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区隔与认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10 向翠林;《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及其对于今天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本文编号:2839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3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