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1: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种类的社交网络空间、网络平台,社交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移动设备快捷的网络接入,使得网络舆情的传播十分迅捷,民众对热点话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得到很大的提升。了解广大网民网络舆情特点对政府部门防控网络舆情、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和谐,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管理学视角对庄河市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在解构网民网络舆情关键要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以庄河市网民为调查对象,针对庄河市网络舆情特点设计问卷,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庄河市网络舆情特点。首先,在国内外网络舆情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网络舆情主体,包括网络舆情主体年龄特点、上网时间段、学历结构、对网络舆情的参与程度;网络舆情客体,包括网络舆情客体的类型、庄河市网民关注的话题事件;网络舆情载体,包括经常使用的网络载体工具、经常访问的网络社区、经常访问的网络新闻媒体、微信使用特点等。其次,通过对网络舆情主体、客体、载体三方面调查研究得出庄河市网络舆情多元化特点及其多方面影响因素。论文最后从学习先进经验改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完善舆情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健全舆情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互联网舆情紧急事件预防和处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网络舆情的对策建议,以实现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和健康发展。本文虽然重点研究的是庄河市网络舆情问题;但是正如《世说新语·方正》所言:“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论文所分析的网络舆情现象在辽宁省其他地方以及国内其他省市普遍存在着,因而,论文选题及所阐述的解决对策有着较为普适性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D66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相关概念界定
2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及调查设计
2.1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概述
2.1.1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和舆情主体
2.1.2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客体
2.1.3 庄河市网络舆情载体管理
2.2 调查目的与方法
2.2.1 调查目的
2.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3 访谈调查过程
2.3.1 对庄河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访谈
2.3.2 对庄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负责人访谈
2.4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2.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4.2 问卷受访者来源
2.4.3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2.4.4 抽样与样本容量
3 庄河市网络舆情调查结果分析
3.1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分析
3.1.1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的人口特征
3.1.2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上网时间段及时长统计
3.1.3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的网络舆情参与度分析
3.1.4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网络素养分析
3.1.5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的舆情管理满意度统计
3.2 庄河市网络舆情客体分析
3.2.1 网络舆情客体特征
3.2.2 庄河市网络热点舆情
3.3 庄河市网络舆情载体分析
3.3.1 常用网络社交平台
3.3.2 常访问的网络社区
3.3.3 常访问的网络媒体
3.3.4 微信使用特点分析
3.4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4.1 网络舆情管理观念待更新
3.4.2 网络舆情管理方法单一
3.4.3 网络舆情综合服务功能不足
3.4.4 网络舆情规制及法律规范执行难
3.5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问题成因
3.5.1 职能部门对互联网舆情重视程度不够
3.5.2 舆情管理机制缺失
3.5.3 网络舆情综合服务体系不健全
3.5.4 网络舆情法律体系不完善
4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建议与对策
4.1 学习先进经验改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
4.1.1 借鉴国内具有“网络舆情经验”的省市经验
4.1.2 转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
4.2 完善舆情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
4.2.1 规范网络舆情工作方式
4.2.2 政务公开落实到位
4.2.3 丰富舆情管理方法
4.3 健全舆情综合服务功能
4.3.1 打造畅通的百姓意愿诉求渠道
4.3.2 提高互联网执政能力
4.4 加强互联网舆情紧急事件预防和处理体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庄河市网络舆情调查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2528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D66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相关概念界定
2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及调查设计
2.1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概述
2.1.1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和舆情主体
2.1.2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客体
2.1.3 庄河市网络舆情载体管理
2.2 调查目的与方法
2.2.1 调查目的
2.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3 访谈调查过程
2.3.1 对庄河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访谈
2.3.2 对庄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负责人访谈
2.4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2.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4.2 问卷受访者来源
2.4.3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2.4.4 抽样与样本容量
3 庄河市网络舆情调查结果分析
3.1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分析
3.1.1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的人口特征
3.1.2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上网时间段及时长统计
3.1.3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的网络舆情参与度分析
3.1.4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网络素养分析
3.1.5 庄河市网络舆情主体的舆情管理满意度统计
3.2 庄河市网络舆情客体分析
3.2.1 网络舆情客体特征
3.2.2 庄河市网络热点舆情
3.3 庄河市网络舆情载体分析
3.3.1 常用网络社交平台
3.3.2 常访问的网络社区
3.3.3 常访问的网络媒体
3.3.4 微信使用特点分析
3.4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4.1 网络舆情管理观念待更新
3.4.2 网络舆情管理方法单一
3.4.3 网络舆情综合服务功能不足
3.4.4 网络舆情规制及法律规范执行难
3.5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问题成因
3.5.1 职能部门对互联网舆情重视程度不够
3.5.2 舆情管理机制缺失
3.5.3 网络舆情综合服务体系不健全
3.5.4 网络舆情法律体系不完善
4 庄河市网络舆情管理建议与对策
4.1 学习先进经验改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
4.1.1 借鉴国内具有“网络舆情经验”的省市经验
4.1.2 转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
4.2 完善舆情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
4.2.1 规范网络舆情工作方式
4.2.2 政务公开落实到位
4.2.3 丰富舆情管理方法
4.3 健全舆情综合服务功能
4.3.1 打造畅通的百姓意愿诉求渠道
4.3.2 提高互联网执政能力
4.4 加强互联网舆情紧急事件预防和处理体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庄河市网络舆情调查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亚慧;;加强政府网络舆情的应对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年35期
2 喻国明;;当前社会舆情的结构性特点与分析性发现——基于2014年中国社会网络舆情的大数据分析[J];江淮论坛;2015年05期
3 马哲坤;涂艳;;国内外网络舆情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分析[J];情报探索;2015年07期
4 李昊青;兰月新;侯晓娜;张琦;;网络舆情管理的理论基础研究[J];现代情报;2015年05期
5 李庆林;张超;吴芳菲;;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研究[J];编辑之友;2014年11期
6 李纲;陈璟浩;;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4年02期
7 钟云华;余素梅;喻丽霞;;网络舆情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8 康伟;;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社会网络结构测度与分析——基于“11·16校车事故”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年07期
9 刘晔;;关于网络舆论传播的主体及客体分析[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2年05期
10 ;依法监督和管理网络舆情,防范社会危机[J];民主;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远威;我国政府网络舆情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2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4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