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华日报》对中缅印战区报道的宣传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15:4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亚洲战区,由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组成。在这两大战场的结合部中国(滇西)、缅甸、印度之间形成了一个国际战区——中缅印战区。11942年远征军出征缅甸和美国对中国源源不断的援助,使得中国独立支撑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系在一起。共产党第一份大型机关报《新华日报》,对该战区进行了长达6年的报道。这些报道记录了中缅印战区援华通道保护与开拓,以及战区内各个战役进程,保存了大量的新闻史料。更为重要的是在《新华日报》对中缅印战区报道中发出不同了于国民党报的声音,向遥远的战区传递着群众思想和自力更生坚持抗战的呼喊。本文以1939年——1945年《新华日报》对中缅印战区的871篇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道内容进行文本分析和数据统计,拟解决以下两个问题:《新华日报》对中缅印报道内容侧重在哪些方向,《新华日报》对该战区的报道中对同盟国和国统区群众运用了怎样的宣传策略。具体研究思路如下: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中缅印战区形成的背景,在日本大东亚共荣圈政策的不断发酵,日本开始入侵东南亚各国试图彻底切断我国援华通道。为保卫滇缅路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自此中缅印战区正式形成。以及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新华日报》的发展脉络以及如何对中缅印战区的报道情况。第二部分,根据新闻议题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割成:援华通道保护和开拓、军事领域抗战报道、其他新闻报道。分版块论述《新华日报》对中缅印战区报道的具体内容和报道的侧重点。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新华日报》对中缅印战区的宣传策略。具体从国内宣传策略和与同盟国宣传策略两个层面进行论述。《新华日报》在不同时期对国统区受众和同盟国受众采取了不同的宣传策略,传播共产党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拥护抗战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疏通援华通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第四部分,在对《新华日报》在中缅印战区文本分析和宣传策略总结的基础上,对《新华日报》对中缅印战区报道进行评价。以历史贡献与局限性两个层面进行论述。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19.29
【部分图文】:

路线图,滇缅公路,路线图


图 1 滇缅公路路线图2争需要大部分壮丁都参军到前线,筑路的大部分都是妇孺老路有 20 万筑路大军摆开一条 959.4 公路的长龙,3美国人也将妇孺公路”。萧乾曾为修路场景写下过这样一段话“一边是,一边是瘴毒横生的险摊河谷,而在其间挥汗劳作的,却是果腹的没有任何现代工具的男女老幼,就是这些最普通的滇血乃至生命修成了这条连接我国西南后方与西方盟国的唯一交通史上的一个奇迹。”4根据保山县和梁河县提供的数据,

路线图,滇缅公路,战区


征攻与工价由滇省担任。希从速赶为盼。中正。马。待参京。印。”1图 1 滇缅公路路线图2由于战争需要大部分壮丁都参军到前线,筑路的大部分都是妇孺老弱,在修路高峰期全路有 20 万筑路大军摆开一条 959.4 公路的长龙,3美国人也将这条公路称之为“妇孺公路”。萧乾曾为修路场景写下过这样一段话“一边是危岩耸峙的高山陡坡,一边是瘴毒横生的险摊河谷,而在其间挥汗劳作的,却是一群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没有任何现代工具的男女老幼,就是这些最普通的滇西民众,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修成了这条连接我国西南后方与西方盟国的唯一生命线,创造了人类交通史上的一个奇迹。”4根据保山县和梁河县提供的数据,保山县因修建公路死亡人数为 1208 人,梁河县死亡人数 200 余名。1938 年 8 月底滇缅公路正式通车,云南各民族民工仅仅用了九个月就完成了滇缅公路的修建。从昆明到畹町全长 959 公里 360 公尺永久式桥梁 206 座,半永久式桥梁 271 座

地图集,滇西,远征军,集团军


6 月 25 日孟拱攻坚战胜利歼灭敌人 1600 余人。图 3 滇西缅北反攻作战图3远征军强渡怒江:5 月 11 日第二十集团军军由双虹桥以北渡过怒江,各部加强团开始攻击日军向腾冲方向进攻。5 月 22 日二十军顺利渡江以后蒋介石命令余部远征军全数渡江,改变将第十一集团军作为防守部队固守怒江东岸的计划。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卫立煌命令七十一军进攻松山4。经过三个月的鏖战我远征军 1944年 9 月 7 日克复松山。除去九人被俘虏以外,远征军消灭了松山上全部的日军,1徐康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3.2云南省档案局,抗战时期的云南档案史料汇编[M],重庆出版社 2015,第 570 页.3武月星,中国抗日战争地图集[M]中国地图出版社[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榕;蔡陈梅宝;;重庆谈判期间《新华日报》的报道策略[J];新闻前哨;2015年12期

2 吴宝璋;;抗战烽火中的青春赞歌——西南联大八百学子从军记[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5年08期

3 杨莉菊;伍婷;;《新华日报》舆论引导的艺术性研究——以“重庆谈判”为例[J];今传媒;2014年10期

4 王夫玉;;评述民主革命时期第三党的历史贡献[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韩继伟;;从抗战时期滇缅公路运输的三个阶段看中英美日等国际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6 刘咏涛;;中国驻印军、远征军反攻缅北滇西胜利的原因[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谭刚;;“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8 徐康明;援华抗日的美国“飞虎队”[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王晓岚,戴建兵;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对外新闻宣传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04期

10 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纪念滇西抗战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60周年[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嘉涵;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研究(1941-1945年)[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和冬梅;抗战时期的中国对外交通生命线[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祁长春;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奚冬梅;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反法西斯宣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李方海;议程设置理论背景下的舆论引导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6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46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