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理论视域下暴漫文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狂欢理论视域下暴漫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互联网这个有别于现实社会的第二种生活空间中,借助互联网的种种技术特性,暴漫文化旗下的各种子栏目给受众呈现出狂欢的参与性、仪式性、颠覆性等特性,所形成的互联网广场使得人们拥有了一个新的管道能够互相交流沟通以及娱乐。从本质上来讲,是后现代社会背景下青年一代行使公民权利的表达形式,同样也是中国网联网娱乐节目的一次新实践,对于未来中国娱乐节目的生态发展具有参考与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巴赫金 狂欢理论 暴漫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9
- 1.1 研究缘起7-11
- 1.1.1 巴赫金和他的狂欢理论更世俗化9-10
- 1.1.2 娱乐时代语境催生全民狂欢10
- 1.1.3 暴漫文化和狂欢节内涵的关联性10-11
- 1.2 文献综述11-16
- 1.2.1 狂欢理论的文献综述11-15
- 1.2.2 暴漫文化的研究综述15-16
- 1.3 研究意义16-17
- 1.3.1 理论意义16-17
- 1.3.2 实践意义17
- 1.4 研究方法17-18
- 1.5 论文框架18-19
- 第二章 暴漫文化的“狂欢化”特征与表现形式19-31
- 2.1 暴漫文化的“狂欢化”特征19-22
- 2.1.1 暴漫文化狂欢的全民性19-20
- 2.1.2 暴漫文化狂欢的仪式性20-21
- 2.1.3. 暴漫文化狂欢的颠覆性21-22
- 2.2 暴漫文化狂欢化的表现形式22-31
- 2.2.1 暴漫文化中语言的狂欢化22-23
- 2.2.2 暴漫文化中人物形象的狂欢化23-28
- 2.2.3 暴漫文化狂欢广场的扩大28-31
- 第三章 暴漫文化走向“狂欢”原因31-38
- 3.1.社会层面的原因31-33
- 3.1.1 泛娱乐浪潮下亚文化的兴起31-32
- 3.1.2 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压抑的狂欢节与狂欢精神32-33
- 3.2. 媒介层面的原因33-35
- 3.2.1 网路信息技术的支撑是暴漫文化狂欢化的必要条件33
- 3.2.2 把关人角色的弱化使狂欢变得更加活跃33-34
- 3.2.3 经济效益的强化追求为暴漫狂欢化推波助澜34-35
- 3.3. 受众层面的原因35-38
- 3.3.1.社会转型期个人信仰的缺失35
- 3.3.2. 受众对媒介依赖异化程度的加强35-38
- 第四章 狂欢理论视域下暴漫文化的价值与反思38-44
- 4.1. 暴漫文化的价值38-41
- 4.1.1.破垄断,抵抗霸权38-39
- 4.1.2. 表达方式与民主话语的创新39-40
- 4.1.3. 自我表演与自我满足40-41
- 4.2. 对暴漫文化的反思41-44
- 4.2.1.“娱乐至死”的受众41-42
- 4.2.2. 过度狂欢化阻碍网媒的健康成长42-44
- 结束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巴赫金全集》中译六卷本首发式在京举行[J];当代外国文学;1998年03期
2 曹亮;;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紫颜色》中的体现[J];网友世界;2014年03期
3 叶虎;;巴赫金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传播[J];理论建设;2006年05期
4 刘庆华;;巴赫金狂欢理论视角下的微博现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章辉;一切历史都是接受史——曾军《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读书札记[J];学海;2004年03期
6 张杰;;巴赫金与中国文学[J];出版广角;1997年03期
7 梁佳;刘进;;从巴赫金的“广场”理论看微博空间[J];新闻界;2011年02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齐效斌;;巴赫金符号学思想初探[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姚文放;;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曾军;;问题意识的对话——关于中国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顾与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刘晗;;双重批判与反思中的理论建构——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田春凤;;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圣经诠释[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与俄罗斯文论家谈论巴赫金[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廖四平;独树一帜的巴赫金研究[N];文艺报;2009年
3 钱中文;“我们这些人实际上生活在两种现实里面”[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刘文飞;彼岸的巴赫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钱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是可以常青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钱中文;巴赫金研究的新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狂欢理论是“想像催生”的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季水河 刘中望;学术对话·学理诠释·学科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马剑;中国成就举世瞩目[N];人民日报;2001年
10 张开焱;学会在开放中封闭[N];文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3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5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济远;试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程军;巴赫金“对话”美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3 文浩;巴赫金主体性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瑞煊;巴赫金主体建构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力浠;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视角下的《十日谈》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6 王均会;巴赫金外位性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帕列依·安娜;从语言层级角度看《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的汉译俄问题[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侯春林;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圣经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严静;[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10 王安捷;狂欢理论视域下暴漫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狂欢理论视域下暴漫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