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22:57
现今移动视频直播的流量不断增大,最大的特点便是去中心化与场景化,两者共同作用衍生了全民直播的形态——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对人物身份、地点优劣、时间早晚的限制。主播数量与直播场景的全面爆发直接带来的就是直播量的迅速增长,可是在这庞大的直播数量中,却鲜有直播节目有目的性、整体性,更多的是无序的乱侃漫谈,内容质量不高、价值有限、内容吸引力不足,而这些也是个人化直播无法上升的一个重要弊端。本文主要研究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现状和发展,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直播所带来的新的互动式体验,以及直播行业的盈利模式,对直播行业在目前的发展阶段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等做了介绍。
【学位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F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直播平台的兴起和现状分析
1.1 直播平台的兴起
1.2 直播平台的现状分析
1.3 直播用户行为调查
第二章 网络直播平台的特征
2.1 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特点
1.从随时发布到现场实时发布
2.从及时交流到实时互动
3.从个性突出到个性十足
4.保证最真实的用户体验
第三章 网络直播平台的运营模式和类型探讨
3.1 粉丝消费是基本盈利模式
3.2 “直播+”模式成为新模式的探索
3.3 游戏类直播
3.4 才艺类直播
3.5 真人秀直播
3.6 购物类直播
第四章 网络直播平台存在的问题
4.1 大量资本注入造成泡沫性繁荣
4.2 平台内容低俗和主播素质低下
4.3 平台竞争陷入恶性循环
4.4 私人空间公共化
第五章 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思路
5.1 坚持直播移动化
5.2 直播平台规范化
5.3 坚持内容专业化
5.4 坚持技术创新化
5.5 坚持模式“直播+”化
5.6 坚持“草根+名人”的主播阵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3660
【学位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F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直播平台的兴起和现状分析
1.1 直播平台的兴起
1.2 直播平台的现状分析
1.3 直播用户行为调查
第二章 网络直播平台的特征
2.1 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特点
1.从随时发布到现场实时发布
2.从及时交流到实时互动
3.从个性突出到个性十足
4.保证最真实的用户体验
第三章 网络直播平台的运营模式和类型探讨
3.1 粉丝消费是基本盈利模式
3.2 “直播+”模式成为新模式的探索
3.3 游戏类直播
3.4 才艺类直播
3.5 真人秀直播
3.6 购物类直播
第四章 网络直播平台存在的问题
4.1 大量资本注入造成泡沫性繁荣
4.2 平台内容低俗和主播素质低下
4.3 平台竞争陷入恶性循环
4.4 私人空间公共化
第五章 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思路
5.1 坚持直播移动化
5.2 直播平台规范化
5.3 坚持内容专业化
5.4 坚持技术创新化
5.5 坚持模式“直播+”化
5.6 坚持“草根+名人”的主播阵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范悦龙;;互联网巨头资本追捧 在线直播迎来黄金时代[J];计算机与网络;2015年16期
2 占琦;;多媒体时代的媒介空间私人化及私人空间媒介化[J];新闻世界;2015年06期
3 常昕;李庚轩;朱莹;;媒介融合视角下的“弹幕”传播[J];传媒;2015年02期
4 裘诤;;交互式直播将推动媒体传播模式变革[J];视听纵横;2014年06期
5 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05期
6 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J];文艺研究;2010年12期
7 约翰·费斯克;陆道夫;;粉丝的文化经济[J];世界电影;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雷作声;从战旗TV看游戏直播类网站的运营之道[D];山西大学;2015年
2 周舟;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D];西南大学;2015年
3 薛雪;YY语音交流平台的传播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4 江含雪;传播学视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朱咏竹;自媒体时代网络草根名人的社会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孙斌;粉丝文化及其传播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彭晶晶;网络狂欢下的迷失[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53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5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