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21:40
   本文以全球化浪潮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为背景,结合我国电视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试图为我国电视业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理论框架,并使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 为达到这个目标,本文遵循了这样一个研究顺序:中国电视业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什么是电视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证电视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由此,本文的八个章节可以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国电视业生存和发展的背景。通过考察全球化浪潮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电视业所产生的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笔者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电视业的重要出路的主张,为此,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理论内涵。 第二部分从新闻传播学意义上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结合我国电视业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给出了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界定,并对概念中涉及的运行机制和利益相关方等重要内容进行了简略的介绍,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全文框架。 第三部分论述了如何保证电视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抓住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创建了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此后,以电视台为例,对运行机制的实施进行了详细地论述。首先,论述了专门的机构和优秀的人力资源是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其次,从收集、确定、列出、分组和评级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开始,结合本电视台的使命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出战略目标;再次,把战略目标与电视台内部关键环节和过程相对应,通过对指标的追踪和分析,确定出改进措施;最后,对实施后的改进措施进行绩效评审,结合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变化趋势和变化了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进行下一轮的改进。 第四部分对电视业可持续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再说明。指出满足受众的期望并不是无限度的,而是满足受众健康的需求和期望。对于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要维持一个平衡,从而实现电视业价值最大化。 本文首次界定了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结合我国电视业的实际,创建了我国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第一次把电视业的内部过程与外部表现结合起来;提出了平衡满足利益相关方期望的主张。这几项创新对我国电视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G229.2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全球化浪潮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一节 全球化浪潮及其对电视业的影响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及其理论意义
第二章 中国电视业可持续发展概论
    第一节 电视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相关方
    第三节 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第五节 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第三章 组织结构与优秀的人力资源
    第一节 成立专门的机构
    第二节 优秀的人力资源
    第三节 高水平企业文化的建构
第四章 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研究
    第一节 利益相关方期望的来源
    第二节 利益相关方期望的收集(一)
    第三节 利益相关方期望的收集(二)-样本调查研究
    第四节 利益相关方期望的确定
    第五节 列出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第六节 利益相关方期望的分组和评级
第五章 中国电视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
    第一节 战略目标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第二节 电视业战略目标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第三节 电视业战略目标的建立
第六章 战略目标的实施
    第一节 关键过程及其对应的指标
    第二节 指标的数据资料管理
    第三节 改进措施的确定
第七章 绩效评审和持续改进
    第一节 绩效评审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绩效评审的实施
    第三节 持续改进
第八章 结束语:对满足利益相关方期望的再说明
    第一节 满足受众健康的需求和期望
    第二节 平衡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需求
    第三节 电视业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普适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宝生;;学习《讲话》 激活创新[J];电视研究;2011年08期

2 刘燕南;;从“低俗之风”到问罪“收视率”:热话题冷思考[J];中国电视(纪录);2009年07期

3 庞井君;;新时期电视发展研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J];电视研究;2011年08期

4 石屹;;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双刃剑”——简评朱景和新著《电视功过论》[J];中国电视(纪录);2009年03期

5 李舒东;;合作·创新·发展——在2011年首届中国电视发展年会闭幕式上的讲话[J];电视研究;2011年08期

6 解辉;;《中国人》的情感探寻[J];中国电视(纪录);2009年04期

7 陈思羽;姜东波;;论影视媒体的新媒体化转型[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8 李滨;王云峰;;项目定制:“量体裁衣”式的节目创新机制[J];电视研究;2011年08期

9 朱景和;;浅析我国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模式[J];中国电视(纪录);2009年07期

10 张颖;;浅谈电视纪实化背景下主持人的“叙述”价值[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金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曹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旭东;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选择[D];暨南大学;2001年

5 赵书茂;基于GIS的区域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6 邓旭;四川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教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关涛;中国土地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8 李文;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邱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华;我国蔗糖业竞争力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杨恺钧;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3 吴定玉;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龚克;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D];湖南大学;2002年

5 付宏安;陕西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6 苏青;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素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宋志红;创新与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一个引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汤萱;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魏敏;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与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10 陈小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代经济法保障[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855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55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f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