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对摇滚的媒介呈现研究(2000-2017)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16.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
2.2 类目建构
2.3 信度检验
2.4 描述统计
3 报道主题的选择
3.1 报道主题分类
3.2 报道主题倾向
3.3 报道议程设置
4 媒介形象的呈现
4.1 摇滚人物:落魄的旧摇滚英雄
4.2 摇滚事件:积极的社会事件
4.3 摇滚时代:逝去的黄金时代
5 报道框架的建构
5.1 报道框架的分类
5.2 报道框架的意涵
5.3 报道框架的机制
6 中国摇滚媒介呈现状况原因分析
6.1 媒介定位
6.2 文化环境
6.3 政策原因
7 结论与讨论
尾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唯伊;;“过去的摇滚英雄”——以大众媒介对张楚复出的报道逻辑为中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张军芳;;“议程设置”:内涵、衍变与反思[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10期
3 陈彤旭;;后亚文化时代的流行音乐传播[J];青年记者;2014年24期
4 周裕琼;齐发鹏;;策略性框架与框架化机制:乌坎事件中抗争性话语的建构与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08期
5 陈一;;新媒体、媒介镜像与“后亚文化”——美国学界近年来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述评与思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04期
6 马莹;;从新闻标题构建看新闻生产者的框架机制[J];媒体时代;2013年06期
7 陆扬;;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周琳;;新闻报道框架“梯次模型”[J];东南传播;2011年01期
9 肖伟;;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J];国际新闻界;2010年12期
10 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J];文艺研究;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唯伊;《南方周末》中国摇滚报道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孙希洋;从抵抗到融合—新媒介情境下的中国摇滚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易蓉;亚文化的本土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屠金梅;论当代中国摇滚乐反叛性的缺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张晓莺;论框架理论与媒介形象之建构[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6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5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