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演化及政府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0-11-02 14:5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促进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效率,通过互联网传送的网络舆情包含大量直接、快速反应民意的诉求或建议。互联网舆情也是社情民意在网络媒体上最直白、最全面、最尖锐的表达,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网民的整体组成偏年轻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对政府的执政能力评估还不够全面,甚至存在极端言论煽动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出现,网络空间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一些错误的、极端的、片面的舆情在网络空间中更容易吸引读者注意,对政府的合理决策产生压力。面对互联网社区民意活动的日渐频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由于其特殊快速性、紧迫性、破坏性对政府应对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本人从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宗旨出发,以文本情感分析为主要方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的真实诉求表达和情感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如下:首先,作者对网络舆情,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进行总体梳理,并对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体分析;其次,作者对网络舆情的内涵与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和舆情要素进行深入探讨,对网民、媒体、政府,意见领袖等网络舆情要素进行分析;再次,作者对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演化和政府应对舆情的策略进行总体梳理,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揭示政府在舆情应对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最后,本文在情报学、心理学的综合运用下,确定以情感分析为考核尺度的政府舆情应对效果评估,以“长生疫苗”事件为实例,评估网民在官方媒体中评价言论的情绪特征,分析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施策对网民现实心理需要的真实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对策略从宏观走向微观的可行路径。本文基于微博评论的政府舆情应对能力评估和策略探讨,为舆情研究领域向跨学科角度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对情报学和心理学的融合使用提供了实践经验,有助于后续学者继续从文本情感分析角度探讨政府舆情应对机制,从情感需要角度提出网络舆情的科学应对策略,增强执政水平和抵御未知风险的能力。同时,建立了从单一情感脉络分析入手解析舆情周期的模式,有助于揭示网络舆情互动的微观内容。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06;D63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论文,舆情,文本


第 1 章 绪论模型研究法,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应对策略优化为目标,以“长生疫苗”事件为蓝本,通过数据采集方式获取此次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数据,然后利用文本情感分析软件对舆情应对模式和效果进行评估。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网民在文本中体现出来的情绪变化,考察民众的真实诉求是否被尊重和了解,评估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实际效果。1.4.3 技术路线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如下图 1.3 所示。

舆情,网民,手机,年度


图 2.1 2014-2018 年度我国手机网民的用户比例情况2.1.3 网络舆情的内涵在王来华老师看来,舆情的实质是社情民意表达,与舆论的多主体特征不同,舆情集中反映、关注的是民意部分,舆情研究与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网络舆情主要是指网络使用者的社会政治态度[11]。张克生老师认为舆情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基础,舆情是群众路线的真实反映,研究国家决策与舆情的关系问题,应当从中国国情出发,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在网络上的反应[12]。曾润喜认为网络舆情是基于互联网信息传播途径下,人们对各种事件的态度、行为、情感与认知倾向的集合[13]。本文认为,王来华老师对舆论实质的概括更符合当下网络舆情研究的客观需要,舆情研究工作需要关注、分析、研判民众社会政治态度,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关注民生、民主问题为主的情绪和认知波动。网络舆情的研究能够促进我国民主协

示意图,等级,舆情,示意图


图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示意图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相关理论2.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构成的要素1967 年,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在连锁信件实验中发现,现代社会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俗称“六度空间”理论。借鉴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连铁;郑雪芳;周姣;;秦皇岛网络舆情监测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年08期

2 葛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38期

3 葛秀芳;;探析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9年38期

4 李政;;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破解之道——以陕西省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16期

5 李璟;;网络舆情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07期

6 沈阳;吴荆棘;;基于复杂因子的网络舆情推演研究[J];情报学报;2013年12期

7 王珊;;如何写好网络舆情报告[J];应用写作;2019年08期

8 张明;;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年12期

9 舒宪章;;网络舆情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探析[J];传媒论坛;2019年18期

10 白黎;;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监督机制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诗悦;网络舆情事件治理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高唯;基于链路相似的虚拟空间与对应交易空间融合度研究分析[D];上海大学;2018年

3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王根生;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高俊峰;网络舆情场形成机理及信息受众观点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7 万源;基于语义统计分析的网络舆情挖掘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蕾;网络舆情信息与现实交易行为的映射关系研究与应用[D];上海大学;2016年

9 于淼;社交网络舆情传播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10 刘泉;基于个体社会属性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志霞;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应对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2 文婧;基于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3 张烨;心理效应视阈下的网络舆情反转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4 吴婷婷;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5 杨绪娟;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6 徐烨;多媒体网络舆情衰退期形成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舒靖丹;网络舆情演变的要素及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8 肖维泽;基于知识图谱的多媒体网络舆情语义识别案例库构建[D];吉林大学;2019年

9 杨丽颖;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涉医网络舆情演化博弈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10 冯浩;网络舆情与中国房地产市场行为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67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67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