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小戏骨》系列剧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20:09
   影视剧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呈现方式之一。新世纪以来,我国影视剧行业发展迅速,为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中国现代化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有部分作品存在内容浅薄,注重娱乐性而缺乏深度等问题,亟待影视剧创作进行创新。《小戏骨》系列剧是湖南电视剧频道近几年来推出的品牌节目,它通过对经典影视作品的灵活演绎既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又获得了受众的广泛认可与喜爱。《小戏骨》的意外走红已成为一个特殊的影视文化传播现象,值得学界与业界的研究与反思。《小戏骨》系列剧在传播内容上,通过翻拍中国古典名著和“红色经典”,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进行二次创作,在主题性上突显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通过“小”人物与“大”剧情的直接碰撞,对经典影视剧作品进行“微型”整理,对演员角色重新设定,体现出了该系列剧对经典影视剧作新的解读方式,同时唤醒了受众的怀旧情怀。在传播策略上,《小戏骨》系列剧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将传统的意见领袖、议程设置与“互联网+”模式相结合。通过意见领袖营造良好的宣传口碑,提升知名度,经过议程设置的编排引导受众兴趣,利用网台联动模式扩大了宣传力度,对其进行多渠道宣传,拓宽营销路径,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模式。从传播效果上,《小戏骨》系列剧把握受众对娱乐和文化的双重需求。一方面在演员选择上,挑选儿童担当主演,迎合“成人儿童化”心理,给受众带来了身体和情感上的双重感受,娱乐大众;另一方面,在影视文本的选择上,该系列剧选取受众喜闻乐见且影响力较高的影视作品,契合社会主流价值,符合大众追忆经典的情怀,使得受众在观看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视觉体验。然而,为满足受众猎奇的心理,《小戏骨》系列剧也存在迎合大众需求而追求娱乐性的问题,导致无法深刻体现出现实意义;在内容表达上也缺乏一定创意等缺陷。因此,《小戏骨》系列剧在传播上应把握猎奇心理与人文内涵的平衡,创作者应提升文学素养,创造更好的文艺作品,肩负起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同时应加强影视剧创作的本土化特征与原创性,还应该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受众建立长效互动机制,以期开拓影视文化市场。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22
【部分图文】:

曹雪芹,艺术文化,演员


广受世人关注。《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典片段之一---《刘姥姥进大观园》。在翻拍的过程中,基于《小戏骨》编剧将《红楼梦》原著改编成九集短剧。在正式拍专业老师对小演员们进行系统培训,帮助小演员理解剧情,梳此外,剧组还带领小演员参加了“第八届曹雪芹艺术文化节小演员们在各位老师们面前试演了《红楼梦》经典片段,红学以及欧阳奋强老师分别对小演员进行演技点评及情感指导,并如图 1-1 所示)《小戏骨》剧组此举,一是心怀敬意,向经致敬;二是让小演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红楼梦》这部巨作良好的基础。由于该系列剧的特殊性,带着小演员亲赴前辈面值得肯定,同时也是以往儿童类影视剧所没有的举动,对今后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姥姥,扮演者


图 1-2 《小戏骨》“刘姥姥”扮演者罗熙怡潮的背后,剧组也是功不可没。为了高度还原原著的细仪团队为小演员们上课,从茶艺到古代礼仪,从坐姿到各自饰演的人物鲜明的肢体语言特性。茶礼有缘,古已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小戏骨》团队用心体会,与小演传统的重任(如图 1-3 所示)。孔令顺也曾在《中国电中国电视应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作为己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意义。

茶道,演员,传统文化,团队


图 1-2 《小戏骨》“刘姥姥”扮演者罗熙怡潮的背后,剧组也是功不可没。为了高度还原原著的细仪团队为小演员们上课,从茶艺到古代礼仪,从坐姿到各自饰演的人物鲜明的肢体语言特性。茶礼有缘,古已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小戏骨》团队用心体会,与小演传统的重任(如图 1-3 所示)。孔令顺也曾在《中国电中国电视应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作为己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龙飞;;档案文化传播,语态、体系与构建——上海市档案文献遗产与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中评述略[J];上海档案;2013年07期

2 李嘉嘉;;抖音短视频中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23期

3 萨日娜;;新时代乌兰牧骑如何更好地发挥民族文化传播的作用[J];传播力研究;2019年34期

4 李婧怡;张萌;;乡村旅游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年04期

5 ;2019征订 上海中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J];中国自行车;2019年03期

6 李云峰;;新时代网络文化传播的伦理诉求与体系重建[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7 ;2019征订 上海中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J];中国自行车;2019年05期

8 杨冬梅;;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影视文化传播的问题和出路[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11期

9 王恒亮;;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的机遇、问题及策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10 刘昆鹏;;档案文化传播的轨迹、转向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档案;201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朝洛门;13-14世纪东西方眼中的蒙元驿站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2 王海飞;文化传播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变迁[D];兰州大学;2008年

3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玉胜;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侯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6 周立;意义生产与社会行动[D];复旦大学;2010年

7 蒋茜;1700-1840年中英贸易背景下的设计交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8 赵跃;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游滔;新世纪中、法与非洲关系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陈晓华;跨媒介使用中的女性文化传播[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歆;《小戏骨》系列剧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2 孟礼琴;布依族文化传播基础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3 阿帅;贝宁中国文化传播及其活动现状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4 王月;《中国访谈》“茶文化传播助力一带一路”口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9年

5 王文才;WZ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马蓉;媒介变迁视域下甘肃省肃南县裕固族民族文化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7 曾琢;青年群体“丧”文化传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8 李聪;明清时期东南亚的客家人与中国文化传播[D];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陈曦;“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课堂文化传播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10 苏铁柱;谈《有色的冬》系列作品创作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67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67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7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