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大众传播视域下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的传播新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03:50
   传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与人类共生共灭的一种社会现象。所有的传播都由“人”而起,演员作为一个由人组成的职业群体,其工作本质就是传播。这种传播是由演员扮演角色进行当众表演,融合文学、语言、表演、歌舞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的一种综合艺术传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层面的需求增加,文化产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表演艺术作品的要求随之提高,在大众传播视域下演员所承载的信息越来越丰富,演员在其传播过程中的标准也越来越严苛。根据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传播过程中能够以人为主体的三个传播要素分别是“传播者”“媒介”和“受传者”,演员在其传播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扮演着这三个传播要素,与表演艺术理论中的演员是“创作者”又是“创作工具和材料”还是“创作成果”的“三位一体”理论不谋而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和新的科学技术使媒介发展延伸,也将人与媒介的融合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新特点成为了表演艺术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关键。本文旨在研究大众传播视域下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与大众传播的融合,挖掘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与大众传播之间的关系,力图勾勒出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在大众传播视域下呈现的新特点,探讨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在大众传播视域下的发展和趋势。文章总共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个部分在传播学的视域下论述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个部分对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和大众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第三个部分着重论述了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在大众传播视域下所呈现出的“多元互动”“符号化”“扁平化传播”“病毒式传播”“强反馈”的新特点,以及对大众传播中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的传播价值、不稳定因素和发展的探讨。目前国内外对“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的传播”并无确切的分析与定论,因此本课题不拘泥于传统的文献和书本理论研究,而是从现实的表演艺术内容、观演感受的终端、传播学知识架构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将其置于整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现状和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剖析。在大众传播视域下研究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传播的新特点,同时具备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理论价值在于通过运用传播学的科学框架和知识理论,跨学科分析研究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传播的新特点,挖掘它与大众传播之间的关系,寻找更多的传播学研究方法,尝试在这一领域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现实价值在于我国正在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从大众传播的视域来研究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体”传播的新特点,能够向文化产业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地从传播的角度把握受众的需求和传播的方法。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812.1;G206
【部分图文】:

凯文,演员,创作者,创作过程


表演艺术演员“三位一体”理论中的“创作者”“创作工具和材料”和“创作结果”三个元素在不同阶段所面对的对象有所不同。简单地说,“三位一体”理论中的三个元素是在不同的创作阶段而赋予演员的这三个身份:在创作初期和创作过程中,演员拿到剧本,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社会认知来创造人物的过程使演员本身成为一个创作者;演员在创作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外部形象、肢体动作、语言表达、情感体验来塑造角色,又在“导演中心制”的原则下,服从编

演员,创作者,“三位一体”,创作工具


表演艺术演员“三位一体”理论中的“创作者”“创作工具和材料”和“创作结果”三个元素在不同阶段所面对的对象有所不同。简单地说,“三位一体”理论中的三个元素是在不同的创作阶段而赋予演员的这三个身份:在创作初期和创作过程中,演员拿到剧本,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社会认知来创造人物的过程使演员本身成为一个创作者;演员在创作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外部形象、肢体动作、语言表达、情感体验来塑造角色,又在“导演中心制”的原则下,服从编

汉密尔顿,海报


的表演由面对面的传播成为了有载体的,能够进行远距离传播的的纵向来看,演员的传播因为新的媒介能够将其记录、保存并了更多的受众,弥补了演员传统的传播过程中只能实时地进行员传统的传播只能是在彼时彼刻,而今天的我们依然能够通过技术欣赏到近一百年前的表演艺术,这是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技播活动的一个巨大的转变。外一个层面来说,大众传播除了直接对演员艺术表演“三位一记录和扩散以外,还能够通过多媒体对其进行宣传和推广间接演“三位一体”的传播活动进行扩散。如今每一个表演作品无影视剧都会进行宣发和推广,通过广告和评论、推荐等多种形进行宣传。例如,2015 年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作品《汉密尔顿报设计、符号设计(图 3-1)、纪念品设计(图 3-2,图 3-3)、,还将自己的演出片段通过影像资料的方式放在互联网上,吸剧迷和戏剧迷的关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劲松;;现代传播中的人与媒介融合[J];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8期

2 丁颖;;人际传播理论研究[J];丝绸之路;2013年24期

3 魏景霞;;意见领袖对微博舆论的影响机制——基于社会网模型的分析[J];新闻界;2013年07期

4 方艳;;论人际关系媒介化[J];国际新闻界;2012年07期

5 马牧原;王安霞;;浅谈当代艺术传播与艺术产业[J];大众文艺;2012年04期

6 范龙;;“主体间性”视域中的人媒交互与共生——麦克卢汉“冷热媒介”学说新解[J];国际新闻界;2011年07期

7 苗艳;;消费社会“名人符号”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王娜;;浅谈戏剧的概念和表演形态[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年07期

9 马诗远;;走近国家形象传播的“人媒介”——旅游传播语境中的新观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单永军;;艺术传播学的对象和方法[J];艺术学界;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悦彤;论模特演绎传播与大众媒介传播的结合特征[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2 吴岳;舞台传播:论以角色为媒介[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陶雪玉;新媒体文化特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8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78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6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