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从“谋为畔逆”到“城市名片”淮南对刘安形象的媒介建构

发布时间:2020-11-13 03:50
   在城市发展中,以城市形象为代表的软实力愈加重要,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离不开城市文化符号的推广,因此作为城市文化符号的重要代表——历史文化名人,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名人争夺战以及滥用名人资源的现象,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名人资源去更新重塑城市形象就成了当前很多城市的发展困境。淮南自建城以来,煤炭资源小城的形象根深蒂固,自从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建设生态城市以来,淮南转型发展就变得势在必行。刘安作为淮南的重要文化符号,可在城市形象的二次再造中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刘安的复杂历史评价,因此淮南在利用刘安进行城市形象重塑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刘安的形象是如何被利用与重塑的,并且刘安的形象重构与淮南的城市形象传播有着怎样的联系,探究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把握自身的文化资源,找准自身的特点,精准定位,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形象传播。城市形象的传播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主要选取在大众媒介、城市空间媒介和文化媒介这三个层面,去探讨对于刘安形象的重构。大众媒介主要涉及到纸媒、影像与网络空间三个部分,其中网络空间的政府官方网站中有关刘安形象的报道,主要来自于纸媒《淮南日报》,笔者通过对有关刘安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淮南在大建设中,方方面面的发展都会联系到刘安,并且呈现出的刘安形象都是博学多才的形象,且非常具有创新创造的精神,呈现出完全正面的刘安形象。在影视作品方面,《淮南子传奇》与《豆宝传奇》传递了神化的、良善正义的刘安形象,而且主角光环较为明显,甚至于上升为时代英雄,以拯救天下苍生为使命,突出了刘安的正义感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与以往的影视作品如《大汉天子》、《汉武大帝》、《卫子夫》等有很大区别。以往的影视作品更多地是以“小人刘安”的侧面形象去烘托主角的正义与高尚等。淮南市还联系刘安的形象,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制作出轻松易懂的法治教育片。此外,以《淮南发布》为首的微信和以“淮南帮”为首的微博,都用丰富的形式重塑了一个智者与时代英雄的刘安形象。在实体空间中,笔者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有关刘安的景点——汉淮南王宫、淮南王刘安墓、淮南子文化园等进行分析。空间是进行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方式,从一系列有关刘安的实体空间建设与开发,可以管窥淮南市对于刘安这一文化资源的开发逐渐重视。另一方面,雕塑等地标建筑也是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而有关刘安的雕塑比如火车站的刘安雕像,都让市民及游客感受到了博学创新的刘安形象。文化媒介层面,刘安的发明物豆腐及其衍生出的豆制品成了淮南的特产,特产作为礼物在人际交往中,一次次的在传递着刘安创新、创造与智慧的形象,刘安作为家乡的骄傲,作为城市名片被推荐给外乡人。豆腐文化节也作为一种仪式感的节庆活动,在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更好地传播了刘安与淮南的形象。淮南逐渐重视刘安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是由于刘安谋反案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讨论,为其正名者络绎不绝,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淮南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急需一个新的突破口,借助刘安形象的重塑,呈现出更为多元的淮南城市形象。但目前淮南对刘安形象的开发,还停留于较浅的层次上,应结合寿县归来的大背景,做深做好这一篇有关“刘安”的大文章。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127;G2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二、媒介
        三、有关淮南王刘安的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文献研究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深度访谈法
    第五节 创新点以及特色
第一章 “刘安”形象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刘安其人历史转折时期的悲剧人物
    第二节 以“谋反”事件为中心
        一、《史记》盖棺“谋为畔逆”
        二、因循太史公之“专挟邪僻之计”
        三、八十年代谋反还是冤案?
第二章 因何而变淮南城市转型困境与文化资源热
    第一节 黑金城市的经济腾飞与发展阵痛
        一、丰富矿产资源带来的经济腾飞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阵痛
        三、小结
    第二节 文化资源从被动保护到主动利用
        一、城市形象与城市定位
        二、煤炭小城再定位
        三、文化资源塑造城市灵魂
        四、文化资源热
    第三节 寿春归来
第三章 大众媒介中的“刘安”被重塑的大师与时代英雄
    第一节 网络空间多渠道宣传
        一、政府网站宣传主导下的重塑
        二、微信公众号多层次的正面形象建构
        三、微博多种呈现形式的“讲述”
    第二节 影像文本中的刘安
        一、影像记忆中的刘安从乱臣贼子到拯救苍生的英雄
        二、被重塑的时代英雄形象
        三、被强调的坚守的修仙传道者
        四、被重新解读的城市代言人
第四章 城市实体空间中的“刘安”被强调的博学创新的智者
    第一节 多方重视的刘安遗址扩建
        一、汉淮南王宫博学的强调与凸显
        二、淮南王墓根源与传承
        三、人文广场儒雅的智者
    第二节 雕塑等地标式符号的建造
        一、淮南火车站的刘安雕塑城市名片
        二、淮南子文化园气宇轩昂的大家
        三、二十四节气图继承与创新的发明家
第五章 文化媒介中的“刘安”被再造的城市名片
    第一节 延伸产品的媒介呈现
        一、发明家与美食家
        二、特产礼物的交往
    第二节 仪式塑造下的刘安形象呈现淮南豆腐文化节
        一、追本溯源:文化符号
        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竣程;;一个关于“城市”的另类理论[J];时代建筑;2017年02期

2 袁晓玲;;浅析呼和浩特地区地域文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J];建设科技;2017年09期

3 曹西强;;低碳生态城市形态结构的规划途径分析[J];安徽建筑;2017年03期

4 胡楠;李雄;;浅析城市形态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大连城市的形态结构变化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年11期

5 Mark Swilling;左昌;;城市庞杂扩张的祸害:城市如何发展,无序状态为何必须改变[J];英语文摘;2016年11期

6 王建伟;;探解近代北京城市变革的基本线索——《民国北京(北平)城市形态与功能演变》读后[J];城市史研究;2016年02期

7 张圻彬;林圣捷;;华北城市形态与雾霾分布耦合研究——基于PM 2.5浓度的分析[J];城市地理;2017年14期

8 胡婷;罗大万;游宇;;镜头守候城市成长[J];今日重庆;2017年06期

9 凌晓红;;从理论模型到设计概念——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解读[J];城市建筑;2014年16期

10 李慧芳;;论中国城市人口关系的聚集与分离——在新型城市形态的视阈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玉琴;基于SAR图像的城市形态时空变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2 熊国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3 李旭;西南地区城市历史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李亮;分形梳理[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5 陈岚;基于生态准则的成都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王晓荣;轨道交通与大城市形态互动演化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张毅;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及量化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周爽;中国殖民规划下的城市平面形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9 许剑峰;基于政策法规体系下的城市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苏毅;结合数字化技术的自然形态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坦;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宏观尺度城市形态建模及城市微气候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2 王哲;基于CFD的微尺度城市形态气候响应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董晶晶;基于剖面视角的城市形态量化分析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4 江梦蝶;从“谋为畔逆”到“城市名片”淮南对刘安形象的媒介建构[D];安徽大学;2019年

5 陈思思;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旧城工业生活区空间格局演进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6 毛瑞;历史城市形态与城市景观的共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万军卫;郑韩故城城市形态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8 李欣;基于土地利用模型的城市形态对雾霾影响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9 邱鲤鲤;公共地界时期鼓浪屿城市形态演变句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10 冉小刚;重庆城市形态特征识别与传承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1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81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0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