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13:45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如何正确应对农村地区的突发事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其中,加强农村地区的突发事件舆情预警是一个重要方面。某种意义上说,突发事件舆情是人们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变化及其应对情况的认识程度的综合反映,及时收集这些舆情信息,并开展舆情预警有助于及时、准确把握突发事件的基本态势与演化规律,有利于对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从而有效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特别是有利于制止人心恐慌、维护社会局势稳定和谐,这已成为当今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就目前来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已经配备了舆情专门人才队伍、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舆情的上报机制、预警及时发布也初见成效,尽管如此,但当前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工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监控呈随意性、舆情报送走形式化、舆情预警设施陈旧、预警管理欠规范化等等,严重影响到应对突发事件的成效。究其成因,受意识薄弱、技术落后、制度缺乏、机构混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强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应着重从优化舆情监控方法、畅通舆情上报渠道、健全舆情预报体系、完善预警保障措施等方面下功夫,其中,优化舆情监控工作,应注重增强农村地区舆情的监控意识,将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监控的主体从政府拓宽到农村地区的企业、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会性组织和民众,并构建起县(区)、乡镇(街道)、村委会、小组及家庭户等5级舆情监控网络体系;畅通舆情上报渠道,应利用村级远程设备、统一的乡镇报送专线和县区舆情平台等多渠道来上报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健全舆情预报体系,应主要从细化突发事件舆情预报规则、加快舆情预报系统建设、优化舆情预报传播手段等方面去建全;完善预警保障措施,应着重从加强农村预警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应急财政专项支持、强化农村预警工作责任机制等方面去完善。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206;D6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成果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逻辑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预期创新点
第2章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基础理论
2.1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的内涵及特征
2.1.1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的内涵
2.1.2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的特点
2.2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内容与要求
2.2.1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内容
2.2.2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要求
2.3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基本流程
2.3.1 舆情监测工作
2.3.2 舆情分析工作
2.3.3 舆情报送工作
2.3.4 舆情预报工作
第3章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基本现状
3.1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建设的成就
3.1.1 专门人才队伍初步建立
3.1.2 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3.1.3 舆情实时上报逐步形成
3.1.4 预警及时发布初见成效
3.2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
3.2.1 舆情监控呈随意性
3.2.2 舆情报送走形式化
3.2.3 舆情预警设施陈旧
3.2.4 预警管理欠规范化
3.3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困境的成因
3.3.1 意识薄弱
3.3.2 技术落后
3.3.3 制度缺失
3.3.4 机构混乱
第4章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对策研究
4.1 优化舆情监控工作
4.1.1 增强农村舆情监控意识
4.1.2 拓宽农村舆情监控主体
4.1.3 构建农村五级监控体系
4.2 畅通舆情上报渠道
4.2.1 利用村级远程设备
4.2.2 统一乡镇报送专线
4.2.3 打造县区舆情平台
4.3 健全舆情预报体系
4.3.1 细化农村舆情预报规则
4.3.2 加快舆情预报系统建设
4.3.3 优化舆情预报传播手段
4.4 完善预警保障措施
4.4.1 加强农村预警专业队伍建设
4.4.2 加大农村应急财政专项支持
4.4.3 强化农村预警工作责任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3537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206;D6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成果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逻辑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预期创新点
第2章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基础理论
2.1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的内涵及特征
2.1.1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的内涵
2.1.2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的特点
2.2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内容与要求
2.2.1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内容
2.2.2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要求
2.3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基本流程
2.3.1 舆情监测工作
2.3.2 舆情分析工作
2.3.3 舆情报送工作
2.3.4 舆情预报工作
第3章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基本现状
3.1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建设的成就
3.1.1 专门人才队伍初步建立
3.1.2 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3.1.3 舆情实时上报逐步形成
3.1.4 预警及时发布初见成效
3.2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
3.2.1 舆情监控呈随意性
3.2.2 舆情报送走形式化
3.2.3 舆情预警设施陈旧
3.2.4 预警管理欠规范化
3.3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困境的成因
3.3.1 意识薄弱
3.3.2 技术落后
3.3.3 制度缺失
3.3.4 机构混乱
第4章 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对策研究
4.1 优化舆情监控工作
4.1.1 增强农村舆情监控意识
4.1.2 拓宽农村舆情监控主体
4.1.3 构建农村五级监控体系
4.2 畅通舆情上报渠道
4.2.1 利用村级远程设备
4.2.2 统一乡镇报送专线
4.2.3 打造县区舆情平台
4.3 健全舆情预报体系
4.3.1 细化农村舆情预报规则
4.3.2 加快舆情预报系统建设
4.3.3 优化舆情预报传播手段
4.4 完善预警保障措施
4.4.1 加强农村预警专业队伍建设
4.4.2 加大农村应急财政专项支持
4.4.3 强化农村预警工作责任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冯石岗;王颖;;农村社会风险及其风险管理体系探索[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吴绍忠;李淑华;;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全球化条件下的和谐社会研究——鲍宗豪教授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07期
5 李永清;;我国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上下同构及其破解[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6期
6 杨安华;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J];江海学刊;2005年01期
7 王青;王飞成;;2008年雪灾与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0期
8 王东阳;从“非典”看中国社会:危机、机遇和挑战[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8期
9 曾润喜;徐晓林;;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指标与机制[J];情报杂志;2009年11期
10 刘高峰;王慧敏;佟金萍;;水灾害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述评[J];人民黄河;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2883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8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