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媒介话语,现代传播中的个体呈现

发布时间:2020-11-15 00:57
   本文以大众媒介的话语中媒介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媒介话语在现代 传播形态中不断涌现的现象,系统地思考现代传播形态下媒介传播者与媒介接 受者的关系。这个关系正在由施拉姆所认定的传者——受者、编码——解码的 线性结构向互动的多元结构转变。现代媒介主观上不再将受众置放于被动的接 受者的位置,媒介也希望受众更多地参与到媒介的传播形为当中;对于受众而 言,在主观愿望上,也希望能参与到媒介传播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和生存体验。这种传受者之间的意愿,在现代媒介发展的客观形势下,在现代 传播技术条件下,在现代传播的多元化竞争的需求下,逐渐成为一种强势的传 媒文化现象。而且这种传媒文化现象,加强了现代传媒与人的价值关系,特别 是媒介与大众个体的价值关系。 大众媒介的话语是媒介充分大众化之后的话语表达。大众媒介的话语是经 过现代媒介进行传播和言说的表达方式。因此,呈现在各种媒介形式上的各种 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无论是纸质媒介还是电子媒介,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商业 信息,无论是舆论宣传还是副刊专栏文章与节目,无论是生活类服务信息还是 个体式的观点表达,都属于媒介的话语。 大众媒介的话语从传播与言说所呈现出的表达类型上,有三种明显的话语 类型,即新闻话语、服务话语和媒介话语。新闻话语,侧重于所发生事实过程 的事态性信息的传播,体现出强烈的传播组织性特点。服务话语,是侧重于向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206.3
【文章目录】:
综述
绪论 文化话语,媒介话语历史与现实的背景
    一、文化话语的“文学性”
    二、文化话语的消解与媒介话语的涌现
第一章 媒介话语,现代媒介语境下的个体呈现
    一、大众媒介的话语类型
        1、新闻话语
        2、服务话语
        3、谋介话语
    二、媒介话语历时状态中的特定个体言说──副刊
        1、报纸副刊的起源
        2、现代报纸副刊转向的现实状态
    三、“公众言说”中的媒介话语
        1、话语成为大众个体呈现的方式
        2、大众个体媒介实践的形态
        3、大众的媒介参与呈现多样态
第二章 媒介话语的文本形态和媒介形态
    一、消费文化与个体自觉意识的复苏
    二、媒介话语的“公众性”
        1、媒介话语的“公众性”特征
        2、媒介话语的“媒介性”特征
    三、媒介话语的文本状态
        1、文本的显性状态
        2. 文本的隐性状态
    四、媒介话语的媒介形态
        1、报刊媒介话语的媒介形态
        2、电视媒介话语的媒介形态
        3、广播媒介话语的媒介形态
第三章 媒介话语的议题呈现
    一、媒介话语关注什么
    二、“碎片化”社会身份中媒介话语的言说
    三、媒介话语的人文内涵和现实精神
        1、强烈的自我色彩
        2、当下的现实精神
        3、世俗的精神自足
        4、生活化人文关怀
第四章 媒介话语言说者的身份
    一、身份“缺场”与媒介话语
        1、自然的身份与社会性存在
        2、身份“缺场”的言说
        3、言说、体验与生活的细节
    二、身份“在场”与媒介话语
        1、公众知识分子与角色言说
        2、身份“在场”的言说
        3、角色言说的媒介话语
    三、身份“出场”与媒介话语
        1、身份“出场”的言说
        2、媒介话语确立身份
        3、身份言说的媒介话语
第五章 媒介话语的“生产性”
    一、媒介话语的“生产力”
    二、经济产出
        1、效益生产的媒介话语
        2、两种生产收益形式
    三、文化认同
        1、媒介话语与文化认同
        2、差异化话语认同
    四、关系构建
        1、多媒体阅读,在影像中互为的大众
        2、现代传播境况中的关系构建
        3、关联性的多元关系构建
结束语
参考书目
科研成果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哲;韩凝玉;;媒体时空下的城市景观盛宴[J];建筑与文化;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2884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84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