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时代与碎片化生存
发布时间:2020-11-18 21:05
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短小且清晰的文字进行信息传递,新媒体的诞生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新媒体中各类新兴体裁的出现,使网络传播的碎片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在网络碎片化的影响下,我们进入了一个以时间的碎片化为特点的微时代。 本文从碎片化的概述出发,分别介绍了碎片化的定义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梳理网络碎片化的表现,归纳了网络碎片化信息精简迅速、阅读思考浅层化以及非线性、非逻辑非确定性的特点,进一步归纳微时代下碎片化生存的表现,阐述了微时代碎片化生存对人的深层次影响,包括关注持久度的变化、思考深度的变化以及非线性非逻辑的思维模式变化。最后,本文说明了微时代中碎片化生存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碎片化生存给予我们的启示。
【学位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2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选题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创新点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碎片化概述
第一节 碎片化的定义
第二节 碎片化的产生及时代背景
第三节 网络碎片化的表现
一、 搜索浏览链接的交互方式——信息的碎片化
二、 微博——表达的碎片化
三、 移动互联——时空的碎片化
四、 微电影——艺术作品的碎片化
第四节 网络碎片化的特征
一、 信息的任意切割与无限的排列组合
二、 注意力的快速转换和浅层次阅读
三、 目标与过程的非线性、非逻辑性和非确定性
四、 时间与空间的多重分割、重合与交叉
第二章 微时代的碎片化生存
第一节 微时代与碎片化生存的关系
第二节 碎片化生存的典型表现
一、 碎片化的接受与表达
二、 碎片化的社交
三、 碎片化的游戏娱乐
四、 碎片化的谋生方式
五、 碎片化的“长尾”营销模式
第三节 微时代中碎片化生存对人的深层次影响
一、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二、 网络群体的日趋理性化
三、 思维、学习模式的变化
第三章 微时代中碎片化生存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微时代中碎片化生存的机遇
一、 信息量的增加与个体时间的放大
二、 交流环境中的孤独感降低了
三、 精英与大众以及各群体间的鸿沟缩小
第二节 微时代中碎片化生存的挑战
一、 拾取“碎片”造成了认识的偏差
二、 浅尝辄止阻塞了思考的持久与深入
三、 过度的追求娱乐化的集体狂欢
第三节 碎片化生存给予我们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89199
【学位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2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选题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创新点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碎片化概述
第一节 碎片化的定义
第二节 碎片化的产生及时代背景
第三节 网络碎片化的表现
一、 搜索浏览链接的交互方式——信息的碎片化
二、 微博——表达的碎片化
三、 移动互联——时空的碎片化
四、 微电影——艺术作品的碎片化
第四节 网络碎片化的特征
一、 信息的任意切割与无限的排列组合
二、 注意力的快速转换和浅层次阅读
三、 目标与过程的非线性、非逻辑性和非确定性
四、 时间与空间的多重分割、重合与交叉
第二章 微时代的碎片化生存
第一节 微时代与碎片化生存的关系
第二节 碎片化生存的典型表现
一、 碎片化的接受与表达
二、 碎片化的社交
三、 碎片化的游戏娱乐
四、 碎片化的谋生方式
五、 碎片化的“长尾”营销模式
第三节 微时代中碎片化生存对人的深层次影响
一、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二、 网络群体的日趋理性化
三、 思维、学习模式的变化
第三章 微时代中碎片化生存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微时代中碎片化生存的机遇
一、 信息量的增加与个体时间的放大
二、 交流环境中的孤独感降低了
三、 精英与大众以及各群体间的鸿沟缩小
第二节 微时代中碎片化生存的挑战
一、 拾取“碎片”造成了认识的偏差
二、 浅尝辄止阻塞了思考的持久与深入
三、 过度的追求娱乐化的集体狂欢
第三节 碎片化生存给予我们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晖;;“微”时代图书馆[J];经营管理者;2013年03期
2 许欣;;微时代媒体的责任与措施[J];新闻传播;2013年11期
3 王义全;;“微时代”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和现实行为方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年30期
4 文海良;孙金艳;;微制作:音乐生产的新方式[J];视听;2013年10期
5 李冰玉;;微时代媒介信誉管理的新命题[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程驰;杨亚坤;;传统媒体试水“微时代”[J];新闻前哨;2013年12期
7 陶侃;;微时代视域中期刊编辑的碎片化学习[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邹建波;;微时代下的网络“草根”舆论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明;“微时代”党的群众基础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许欣;浅析微时代与碎片化生存[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889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8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