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人物名誉权的限制与保护
发布时间:2020-12-02 11:27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人物名誉权与公民言论自由间冲突不断,屡屡诉诸法律。从全球范围看,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进行限制与保护,已成为各国的共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就公众人物及其名誉权进行规定,导致司法实践没有统一标准,相关案件裁决各不相同。本文总结、比较国内外的相关法律条文、判例及理念,梳理了公众人物及其名誉权的概念。公众人物不同于普通公民,是社会中具备较大知名度、影响力的人物。当涉及到公共利益、公众兴趣,公众人物负有一定程度的容忍义务,其名誉保护要为言论自由、舆论监督等价值让步。新媒体环境下,一方面,限制公众人物名誉权,有利于促进言论自由与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媒介与技术的发展,也为恶意言论、虚假事实、代号爆料、文学影射等提供了土壤,加剧名誉权侵权的形势。基于保护言论自由与舆论监督,符合公共利益与合理公众兴趣等需要,有必要对公众人物名誉权进行限制。而合理的人格权利、新闻自由的适度性、公共事务的长远需要等,又要求法律保护公众人物合理的名誉权。讨论公众人物名誉保护与公民言论自由,实质是为言论自由划定边界。通过总结国外先进经验,本文提出,在涉及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实践中,应从立法上构建特殊抗辩事由体系:...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公众人物名誉权及相关概念辨析
1.4 本文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
2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人物名誉权面对的新环境
2.1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与技术进展
2.2 “人人都有麦克风”有利言论自由、舆论监督
2.3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人物名誉权面临的新挑战
3 公众人物名誉权的限制与保护
3.1 限制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3.2 保护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3.3 公众人物名誉权的限制与保护的域内外实践
4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人物名誉权限制与保护的省思
4.1 公众人物名誉权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4.2 公众人物名誉权限制与保护的重要问题
4.3 对公众人物名誉权进行限制与保护的建议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时代下公众人物网络隐私权的保护[J]. 陈池.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01)
[2]论公众人物网络言论的注意义务[J]. 林珊珊. 福建法学. 2017(04)
[3]公众人物“表情包”的肖像权侵权问题探讨[J]. 武丽魁. 视听. 2017(07)
[4]人格权侵权中“公众人物抗辩”的裁判规则[J]. 丁宇翔. 法律适用. 2016(06)
[5]公众人物网络互骂的侵权认定[J]. 李颍,马泉福. 人民司法(案例). 2016(05)
[6]公众人物理论与真实恶意规则之检讨[J]. 郑晓剑. 比较法研究. 2015(05)
[7]网络诽谤的争议问题探究[J]. 张明楷. 中国法学. 2015(03)
[8]中、英名誉权侵权特殊抗辩事由评价、比较与中国法的完善——兼评英国《诽谤法案2013》对名誉权侵权特殊抗辩事由的改革[J]. 姜战军. 比较法研究. 2015(03)
[9]论媒体报道涉罪人员姓名的规则[J]. 高一飞. 现代法学. 2015(02)
[10]公众人物权益“克减”论可以休矣[J]. 魏永征. 新闻记者. 2015(03)
博士论文
[1]公众人物名誉权研究[D]. 刘青杨.黑龙江大学 2016
[2]英国诽谤法归责原则的二元化变革[D]. 靳羽.西南政法大学 2016
[3]公共批评与名誉保护[D]. 姚泽金.中国政法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青少年亚文化视域下的表情包研究[D]. 伦亚男.辽宁师范大学 2017
[2]论我国未成年公众人物的人格权保护[D]. 姚泽琳.海南大学 2017
[3]论非自愿公众人物隐私权和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协调[D]. 卢雯.广西师范大学 2017
[4]娱乐新闻侵犯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研究[D]. 赵丹.河北大学 2017
[5]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 魏金璐.山东大学 2017
[6]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法律保护[D]. 施大林.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
[7]论我国公众人物肖像权的民法保护[D]. 于希丹.长春理工大学 2017
[8]论公众人物的容忍义务[D]. 张义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9]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例外研究[D]. 贺珍.湖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895223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公众人物名誉权及相关概念辨析
1.4 本文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
2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人物名誉权面对的新环境
2.1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与技术进展
2.2 “人人都有麦克风”有利言论自由、舆论监督
2.3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人物名誉权面临的新挑战
3 公众人物名誉权的限制与保护
3.1 限制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3.2 保护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3.3 公众人物名誉权的限制与保护的域内外实践
4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人物名誉权限制与保护的省思
4.1 公众人物名誉权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4.2 公众人物名誉权限制与保护的重要问题
4.3 对公众人物名誉权进行限制与保护的建议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时代下公众人物网络隐私权的保护[J]. 陈池.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01)
[2]论公众人物网络言论的注意义务[J]. 林珊珊. 福建法学. 2017(04)
[3]公众人物“表情包”的肖像权侵权问题探讨[J]. 武丽魁. 视听. 2017(07)
[4]人格权侵权中“公众人物抗辩”的裁判规则[J]. 丁宇翔. 法律适用. 2016(06)
[5]公众人物网络互骂的侵权认定[J]. 李颍,马泉福. 人民司法(案例). 2016(05)
[6]公众人物理论与真实恶意规则之检讨[J]. 郑晓剑. 比较法研究. 2015(05)
[7]网络诽谤的争议问题探究[J]. 张明楷. 中国法学. 2015(03)
[8]中、英名誉权侵权特殊抗辩事由评价、比较与中国法的完善——兼评英国《诽谤法案2013》对名誉权侵权特殊抗辩事由的改革[J]. 姜战军. 比较法研究. 2015(03)
[9]论媒体报道涉罪人员姓名的规则[J]. 高一飞. 现代法学. 2015(02)
[10]公众人物权益“克减”论可以休矣[J]. 魏永征. 新闻记者. 2015(03)
博士论文
[1]公众人物名誉权研究[D]. 刘青杨.黑龙江大学 2016
[2]英国诽谤法归责原则的二元化变革[D]. 靳羽.西南政法大学 2016
[3]公共批评与名誉保护[D]. 姚泽金.中国政法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青少年亚文化视域下的表情包研究[D]. 伦亚男.辽宁师范大学 2017
[2]论我国未成年公众人物的人格权保护[D]. 姚泽琳.海南大学 2017
[3]论非自愿公众人物隐私权和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协调[D]. 卢雯.广西师范大学 2017
[4]娱乐新闻侵犯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研究[D]. 赵丹.河北大学 2017
[5]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 魏金璐.山东大学 2017
[6]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法律保护[D]. 施大林.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
[7]论我国公众人物肖像权的民法保护[D]. 于希丹.长春理工大学 2017
[8]论公众人物的容忍义务[D]. 张义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9]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例外研究[D]. 贺珍.湖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895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9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