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视域下的武汉《新华日报》评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17:16
作者关注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以武汉时期九个多月里的《新华日报》评论文章为研究对象,力图探讨这份报纸透过评论文章在传播过程中显现出的特点和逻辑。评论是报纸的精神支柱,本文首先通过对《新华日报》评论的量化统计分析,研究这一时期《新华日报》的评论工作的特点,在真实史料和客观数据的基础之上,可以看出《新华日报》在武汉时期的评论颇受重视,发表的文章数量多、质量高,并且紧扣时代主题,能够把握时机、具有敏锐的新闻意识;另外,在民族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多用正面宣传基调,以鼓励中华民族的广大民众。除了宏观上的分析研究之外,围绕“话语分析”的方法关注评论的文本分析和语境分析,即通过评论文章本身直接分析研究新闻话语的产生与表达效果。在文本分析过程中,从词汇、句式、修辞等方面,分析了评论关注的重点内容,话语表达的侧重点及表达的语气、方式问题,能够看出评论站在什么立场,代表什么观点。在语境分析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结合论著、论文成果以及历史材料可以发现,评论的逻辑既有“资料—主张”模式的诉诸理性,也有鼓动宣传的诉诸感清;还发觉在武汉时期当时当地的环境与背景下,《新华日报》特别强调责任,希望通过唤醒...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厘清“话语”及其研究方法
1.2.2 《新华日报》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抗战爆发前后武汉市新闻界之状况
2.1 抗战爆发前的武汉新闻业
2.1.1 报纸
2.1.2 通讯社
2.1.3 社会团体
2.1.4 其他
2.2 抗战爆发后的武汉新闻业
2.2.1 新创刊的报刊
2.2.2 外迁来的报刊
2.2.3 社会团体——青记
2.2.4 新闻界政策
3 武汉时期《新华日报》评论的基本特点
3.1 评论文章的数量分析——时间短、数量多
3.2 评论文章的标题类型分析——语言直接、强烈
3.3 评论文章的题材内容分析——围绕抗战、服务抗战
3.4 评论文章的基调分析——积极宣传为主
4 武汉时期《新华日报》评论的话语分析
4.1 文本分析
4.1.1 词汇的选择
4.1.2 句式结构的选择
4.1.3 修辞的选择与使用
4.2 语境分析
4.2.1 视角的选择
4.2.2 强调责任
4.2.3 共产党的辅政地位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初期的武汉报刊[J]. 彭南木子. 武汉文史资料. 2010(11)
[2]抗战时期《武汉日报》的一张“号外”[J]. 黄文建. 武汉文史资料. 2007(08)
[3]传播研究的话语分析理论述评[J]. 胡春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05)
[4]话语理论及其对新闻传播研究的价值意义[J]. 田中阳. 新闻界. 2006(03)
[5]话语分析:如何为媒介社会语言实践提供说明?——兼评《话语与社会变迁》的传播学意义[J]. 殷晓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6]深刻理解"新闻"——读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J]. 陈力丹. 新闻大学. 2004(04)
[7]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及其对批判学派的贡献[J]. 李彬. 国际新闻界. 2001(06)
[8]现代汉语祈使句的语用研究(上)[J]. 方霁. 语文研究. 1999(04)
[9]《抗战》三日刊介绍[J]. 陈杏年. 抗日战争研究. 1994(04)
[10]话语理论的诞生[J]. 赵一凡. 读书. 1993(08)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四川报业研究[D]. 李鹏涛.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899806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厘清“话语”及其研究方法
1.2.2 《新华日报》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抗战爆发前后武汉市新闻界之状况
2.1 抗战爆发前的武汉新闻业
2.1.1 报纸
2.1.2 通讯社
2.1.3 社会团体
2.1.4 其他
2.2 抗战爆发后的武汉新闻业
2.2.1 新创刊的报刊
2.2.2 外迁来的报刊
2.2.3 社会团体——青记
2.2.4 新闻界政策
3 武汉时期《新华日报》评论的基本特点
3.1 评论文章的数量分析——时间短、数量多
3.2 评论文章的标题类型分析——语言直接、强烈
3.3 评论文章的题材内容分析——围绕抗战、服务抗战
3.4 评论文章的基调分析——积极宣传为主
4 武汉时期《新华日报》评论的话语分析
4.1 文本分析
4.1.1 词汇的选择
4.1.2 句式结构的选择
4.1.3 修辞的选择与使用
4.2 语境分析
4.2.1 视角的选择
4.2.2 强调责任
4.2.3 共产党的辅政地位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初期的武汉报刊[J]. 彭南木子. 武汉文史资料. 2010(11)
[2]抗战时期《武汉日报》的一张“号外”[J]. 黄文建. 武汉文史资料. 2007(08)
[3]传播研究的话语分析理论述评[J]. 胡春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05)
[4]话语理论及其对新闻传播研究的价值意义[J]. 田中阳. 新闻界. 2006(03)
[5]话语分析:如何为媒介社会语言实践提供说明?——兼评《话语与社会变迁》的传播学意义[J]. 殷晓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6]深刻理解"新闻"——读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J]. 陈力丹. 新闻大学. 2004(04)
[7]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及其对批判学派的贡献[J]. 李彬. 国际新闻界. 2001(06)
[8]现代汉语祈使句的语用研究(上)[J]. 方霁. 语文研究. 1999(04)
[9]《抗战》三日刊介绍[J]. 陈杏年. 抗日战争研究. 1994(04)
[10]话语理论的诞生[J]. 赵一凡. 读书. 1993(08)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四川报业研究[D]. 李鹏涛.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899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99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