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学派的电视观
发布时间:2021-01-17 12:08
伯明翰学派将电视放在了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语境来研究,并纳入了符号学、意识形态等理论资源以及民族志等研究方法,形成了从电视技术到电视形式、从电视符号到电视文本、从电视制作者到电视受众等涉及电视方方面面的一个庞杂体系。它的电视观念是进入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在几十年中各自的研究成果逐渐累积中构成,这些研究成果相互独立、各有偏重,但也有承继性和相关性。因此,本文根据伯明翰学派的成员对电视研究理论的贡献程度和影响程度,按照他们进入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时间作为历时轴线,选择了雷蒙·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戴维·莫利、约翰·费斯克等四位学者的电视研究理论分别进行个案研究。在个案研究的同时,本文也关注他们彼此之间的理论联系,并从中寻找出他们的共性。从个性和共性两个角度,达到理论创新。雷蒙·威廉斯将社会的、历史的分析引入电视研究,使其遏制了技术决定论的泛滥。本文从电视的历史观、电视的效果观、电视的形式观对其电视理论做了梳理分析,指出威廉斯以政治分析学为基础,建构和发展了一个完整的、具有批判意识的电视研究框架。霍尔的“编码/解码”不仅超越传播学在传统实证主义影响下,将电视研究置于“...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伯明翰学派的界定
二、“文化研究”与伯明翰学派的关系
三、伯明翰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述
二、国内研究概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附录1
第一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研究生成语境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遗产
一、法兰克祸学派的历史渊源
二、法兰克祸学派关于电视研究的理论资源
三、从法兰克福学派到伯明翰学派
第二节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生成语境
一、伯明翰学派产生的背景
二、伯明翰学派的理论路径
第三节 伯明翰学派电视研究的生成语境
一、英国战后电视发展状况
二、英国战后电视节目概述
三、英国战后本土电视研究
四、美国经验学派的影响
第二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研究的理论奠基
第一节 电视的历史观:是技术的?还是社会的?
一、技术与社会
二、“流动的藏私”
三、对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的批评
第二节 电视的效果观:为了什么目的?
一、对拉斯韦尔模式的批评
二、电视的效果
第三节 电视的形式观:流程
一、“流程”的文本意义
二、“流程”的现实意义
三、“流程”的学术意义
小结:雷蒙·威廉斯的电视传播观
第三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第一节 电视的符号观:编码/解码
一、传播学过程模式与“编码/解码”模式
二、“编码/解码”模式的符号学来源
三、“编码/解码”模式的符号学解读
第二节 电视的意识形态观:电视话语的意义
二、霍尔关于电视意识形态观的思想溯源
二、霍尔关于电视意识形态观的实践
三、“意识形态”的再发现
第三节 电视的接受观:受众解码的三个立场
一、霍尔的电视受众的三种解码立场
二、对霍尔电视受众解码立场的进一步阐释与思考
三、霍尔模式的意义
小结 霍尔模式与媒体研究
第四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节 电视受众的民族志研究:莫利的“全国新闻”
一、受众研究的理论路径
二、伯明翰学派“民族志”方法的介入
三、莫利的“全国新闻”受众研究
四、对莫利“全国新闻”受众研究的分析
第二节 电视与性别:从莫利的“家庭电视”说开去
一、莫利的“家庭电视”研究
二、从莫利的“家庭电视”研究说开去
三、电视与性别:伯明翰学派女性主义电视研究
第三节 莫利的“后民族志”时代电视研究
一、媒体研究中的电视消费理论
二、电视:在私人与公共之间
小结:莫利的新受众研究
第五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理论整合
第一节 费斯克电视观的大众文化理论语境
一、费斯克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溯源
二、费斯克的大众文化观
第二节 电视的文本观:生产性文本
一、电视文本的多义性
二、电视文本的特征:生产者式文本
三、生产者式文本的结构
第三节 电视的经济观:两种经济
一、电视的两种经济理论
二、两种经济:两种视角
三、两种经济的符号战场
第四节 电视的受众观:积极的受众
一、受众的主体性
二、受众的快感
三、“迷”与生产力
第五节 电视的功能观:行吟诗人
小结:费斯克电视研究中的民粹主义
第六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评析
一、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特色
二、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影响
三、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局限
余论 伯明翰学派的终结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好声音》:释放正能量[J]. 赵娜,谭天. 新闻爱好者. 2012(19)
[2]不是技术能够决定的——简论雷蒙·威廉斯对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批评[J]. 王卓慧. 传媒观察. 2012(07)
[3]伯明翰学派对媒介批评理论的贡献[J]. 丁云亮. 今传媒. 2012(03)
[4]梳理、反思与借鉴:四种受众研究解读的当代价值——评位迎苏《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J]. 单正华. 中国传媒科技. 2012(04)
[5]社会哲学的现状与社会研究所的任务[J]. 霍克海默,王凤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1(05)
[6]论伯明翰学派的建立[J]. 和磊. 社科纵横. 2011(05)
[7]伯明翰学派:冰天里绽放的花[J]. 和磊.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4)
[8]在终结与重建之间: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框架分析[J]. 池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02)
[9]雅努斯神话:媒介、美学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金惠敏教授访谈[J]. 金惠敏,邹赞. 社会科学家. 2011(01)
[10]从理查德·霍加特看文化研究的跨学科学术传统[J]. 陈欣.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6)
博士论文
[1]走向文化社会学[D]. 樊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2]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与发展[D]. 徐德林.北京大学 2008
[3]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 胡疆锋.首都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的消费文化思想[D]. 王一珺.兰州大学 2011
[2]伯明翰学派早期领军人物文论研究[D]. 刘婧.江西师范大学 2011
[3]戴维·莫利的电视文化理论[D]. 张艳.新疆大学 2010
[4]论斯图亚特·霍尔对文化研究的理论贡献[D]. 邹赞.新疆大学 2008
[5]凯尔纳与英国文化研究[D]. 唐郭丽.北京语言大学 2008
[6]戴维·莫利与媒介研究[D]. 吴明靖.北京语言大学 2007
[7]论伯明翰学派的媒介文化理论[D]. 杜方伟.河南大学 2007
[8]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D]. 黄继刚.新疆大学 2006
[9]论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及其理论实践[D]. 陈静.广西师范大学 2006
[10]文化研究学派的传播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 涂颖哲.东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82855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伯明翰学派的界定
二、“文化研究”与伯明翰学派的关系
三、伯明翰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述
二、国内研究概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附录1
第一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研究生成语境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遗产
一、法兰克祸学派的历史渊源
二、法兰克祸学派关于电视研究的理论资源
三、从法兰克福学派到伯明翰学派
第二节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生成语境
一、伯明翰学派产生的背景
二、伯明翰学派的理论路径
第三节 伯明翰学派电视研究的生成语境
一、英国战后电视发展状况
二、英国战后电视节目概述
三、英国战后本土电视研究
四、美国经验学派的影响
第二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研究的理论奠基
第一节 电视的历史观:是技术的?还是社会的?
一、技术与社会
二、“流动的藏私”
三、对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的批评
第二节 电视的效果观:为了什么目的?
一、对拉斯韦尔模式的批评
二、电视的效果
第三节 电视的形式观:流程
一、“流程”的文本意义
二、“流程”的现实意义
三、“流程”的学术意义
小结:雷蒙·威廉斯的电视传播观
第三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第一节 电视的符号观:编码/解码
一、传播学过程模式与“编码/解码”模式
二、“编码/解码”模式的符号学来源
三、“编码/解码”模式的符号学解读
第二节 电视的意识形态观:电视话语的意义
二、霍尔关于电视意识形态观的思想溯源
二、霍尔关于电视意识形态观的实践
三、“意识形态”的再发现
第三节 电视的接受观:受众解码的三个立场
一、霍尔的电视受众的三种解码立场
二、对霍尔电视受众解码立场的进一步阐释与思考
三、霍尔模式的意义
小结 霍尔模式与媒体研究
第四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节 电视受众的民族志研究:莫利的“全国新闻”
一、受众研究的理论路径
二、伯明翰学派“民族志”方法的介入
三、莫利的“全国新闻”受众研究
四、对莫利“全国新闻”受众研究的分析
第二节 电视与性别:从莫利的“家庭电视”说开去
一、莫利的“家庭电视”研究
二、从莫利的“家庭电视”研究说开去
三、电视与性别:伯明翰学派女性主义电视研究
第三节 莫利的“后民族志”时代电视研究
一、媒体研究中的电视消费理论
二、电视:在私人与公共之间
小结:莫利的新受众研究
第五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理论整合
第一节 费斯克电视观的大众文化理论语境
一、费斯克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溯源
二、费斯克的大众文化观
第二节 电视的文本观:生产性文本
一、电视文本的多义性
二、电视文本的特征:生产者式文本
三、生产者式文本的结构
第三节 电视的经济观:两种经济
一、电视的两种经济理论
二、两种经济:两种视角
三、两种经济的符号战场
第四节 电视的受众观:积极的受众
一、受众的主体性
二、受众的快感
三、“迷”与生产力
第五节 电视的功能观:行吟诗人
小结:费斯克电视研究中的民粹主义
第六章 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评析
一、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特色
二、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影响
三、伯明翰学派电视观的局限
余论 伯明翰学派的终结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好声音》:释放正能量[J]. 赵娜,谭天. 新闻爱好者. 2012(19)
[2]不是技术能够决定的——简论雷蒙·威廉斯对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批评[J]. 王卓慧. 传媒观察. 2012(07)
[3]伯明翰学派对媒介批评理论的贡献[J]. 丁云亮. 今传媒. 2012(03)
[4]梳理、反思与借鉴:四种受众研究解读的当代价值——评位迎苏《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J]. 单正华. 中国传媒科技. 2012(04)
[5]社会哲学的现状与社会研究所的任务[J]. 霍克海默,王凤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1(05)
[6]论伯明翰学派的建立[J]. 和磊. 社科纵横. 2011(05)
[7]伯明翰学派:冰天里绽放的花[J]. 和磊.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4)
[8]在终结与重建之间: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框架分析[J]. 池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02)
[9]雅努斯神话:媒介、美学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金惠敏教授访谈[J]. 金惠敏,邹赞. 社会科学家. 2011(01)
[10]从理查德·霍加特看文化研究的跨学科学术传统[J]. 陈欣.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6)
博士论文
[1]走向文化社会学[D]. 樊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2]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与发展[D]. 徐德林.北京大学 2008
[3]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 胡疆锋.首都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的消费文化思想[D]. 王一珺.兰州大学 2011
[2]伯明翰学派早期领军人物文论研究[D]. 刘婧.江西师范大学 2011
[3]戴维·莫利的电视文化理论[D]. 张艳.新疆大学 2010
[4]论斯图亚特·霍尔对文化研究的理论贡献[D]. 邹赞.新疆大学 2008
[5]凯尔纳与英国文化研究[D]. 唐郭丽.北京语言大学 2008
[6]戴维·莫利与媒介研究[D]. 吴明靖.北京语言大学 2007
[7]论伯明翰学派的媒介文化理论[D]. 杜方伟.河南大学 2007
[8]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D]. 黄继刚.新疆大学 2006
[9]论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及其理论实践[D]. 陈静.广西师范大学 2006
[10]文化研究学派的传播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 涂颖哲.东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82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98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