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9 21:2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新媒体快速发展,新媒体用户的规模逐年扩大,致使新媒体代替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新旧媒体相互作用,新媒体环境逐渐形成。媒体环境的变化,市场的用人需求也随之变化,对传统新闻传播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模式向各行各业的推进,顺应了产业转型,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新媒体与信息网络”,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前身。2010年教育部开展“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申报工作,2012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不再设“新媒体与信息网络”,而在新闻传播类专业中特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自此,网络与新媒体与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并列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之下。自2010年起,教育部批复网络与新媒体开设的学校呈现递增趋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学专业来言,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该专业建设具有重...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网络与新媒体学校级别①
图 1-2 办学类型分布一般认为“大学”的教学资质最高,依次是“学院”、“独立学院”。由图 1-可知,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校多为“学院”,占比 52%,超出了“大学独立学院”的总合。“大学”所占比例为 26%,仅高出“独立学院”4%。从办的分布来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所占有的高校教学资源较少。3 学校类型按学科范围标准对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校进行划分,即综合类、理工类类、农林类、政法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类、旅游类等几种类型①。由图 1-3 数据可知,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校较多,涵盖了综合类学校、艺术类学校、工科类学校、师范类学校、体育类学语言类学校、财经类学校、农业类学校、民族类学校和政法类学校等十种类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建设被各种类型院校广泛接受。
图 1-3 学校类型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类型分布并不均衡,在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综合类型的学校居于首位,占比 28%,师范类学校(24%)、工科类学校(17.7经类学校(14.3%)占比较高,而艺术类学校(5.1%)、体育类学校(1.1%)、类学校(5.7%)、农业类学校(0.6%)、民族类学校(1.7%)和政法类学校(1.比较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建设,是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网络与新媒体专建设需要融合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论①,打破传统学科设置的藩篱,需要网新媒体所在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决定了网络与新媒业的跨学科建设程度。在综合类院校环境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可以享用更多学科建设资源。而非综合类院校开设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更倾向于与其学校结合,但也会受到学校特色的限制。网络与新媒体所在高校的特色资源,是其最先接触到教育资源,而且其他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微课”时代应用教学实践反思——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为例[J]. 荆丽娜. 绥化学院学报. 2017(09)
[2]媒体矩阵视角下的高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J]. 栗兴维. 新闻世界. 2017(08)
[3]关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文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刘晓琴. 电视指南. 2017(09)
[4]应用型本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 张迪. 艺术教育. 2017(Z4)
[5]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J]. 孟育耀. 传媒. 2017(06)
[6]新闻教育亟待探索的主要问题[J]. 蔡雯. 国际新闻界. 2017(03)
[7]双元协同 双院联动 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J]. 王云儿. 中国高等教育. 2017(02)
[8]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与应用[J]. 张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9)
[9]传播学面临的危机与出路[J]. 陈力丹,宋晓雯,邵楠. 新闻记者. 2016(08)
[10]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 席磊,王在宁.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2)
本文编号:3007631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网络与新媒体学校级别①
图 1-2 办学类型分布一般认为“大学”的教学资质最高,依次是“学院”、“独立学院”。由图 1-可知,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校多为“学院”,占比 52%,超出了“大学独立学院”的总合。“大学”所占比例为 26%,仅高出“独立学院”4%。从办的分布来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所占有的高校教学资源较少。3 学校类型按学科范围标准对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校进行划分,即综合类、理工类类、农林类、政法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类、旅游类等几种类型①。由图 1-3 数据可知,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校较多,涵盖了综合类学校、艺术类学校、工科类学校、师范类学校、体育类学语言类学校、财经类学校、农业类学校、民族类学校和政法类学校等十种类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建设被各种类型院校广泛接受。
图 1-3 学校类型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类型分布并不均衡,在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综合类型的学校居于首位,占比 28%,师范类学校(24%)、工科类学校(17.7经类学校(14.3%)占比较高,而艺术类学校(5.1%)、体育类学校(1.1%)、类学校(5.7%)、农业类学校(0.6%)、民族类学校(1.7%)和政法类学校(1.比较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建设,是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网络与新媒体专建设需要融合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论①,打破传统学科设置的藩篱,需要网新媒体所在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决定了网络与新媒业的跨学科建设程度。在综合类院校环境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可以享用更多学科建设资源。而非综合类院校开设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更倾向于与其学校结合,但也会受到学校特色的限制。网络与新媒体所在高校的特色资源,是其最先接触到教育资源,而且其他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微课”时代应用教学实践反思——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为例[J]. 荆丽娜. 绥化学院学报. 2017(09)
[2]媒体矩阵视角下的高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J]. 栗兴维. 新闻世界. 2017(08)
[3]关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文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刘晓琴. 电视指南. 2017(09)
[4]应用型本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 张迪. 艺术教育. 2017(Z4)
[5]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J]. 孟育耀. 传媒. 2017(06)
[6]新闻教育亟待探索的主要问题[J]. 蔡雯. 国际新闻界. 2017(03)
[7]双元协同 双院联动 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J]. 王云儿. 中国高等教育. 2017(02)
[8]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与应用[J]. 张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9)
[9]传播学面临的危机与出路[J]. 陈力丹,宋晓雯,邵楠. 新闻记者. 2016(08)
[10]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 席磊,王在宁.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2)
本文编号:3007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00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