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事件中影像传播的对抗性话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06:41
随着电视等媒体提供的影像大量流入网络以及技术门槛的降低,使得影像不仅成为人们记录生活、传播行为的一种日常生活实践,更是成为网络空间中大众进行话语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公众的主动性提高,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解放,公众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观点、表达意见。话语权利结构被重置,形成了“官方话语——民间话语”的双重话语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草根阶层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但是主导性话语的表达权依然掌握在权威机构手中。西方传播学者罗伯特.考克斯认为,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存在主导性话语,就会有对主导性话语进行反抗的另一种话语形式,并将其称之为“对抗性话语”。在对抗性话语的表达过程中,影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草根阶层话语表达的有力武器。影像的逼真鲜活、直观刺激、不证自明的特殊说服力成为制造社会矛盾、激活公众情绪和话语表达的启动器,成为公众进行对抗性话语表达的一种最简单有力的手段。本文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新媒体事件中影像传播的对抗性话语。第一章首先厘清了新媒体事件的概念,阐述了对抗性话语的来源以及对新媒体事件中对抗性影像的特点及呈现类别进...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重庆最牛钉子户”图片①??1.3.?2新媒体事件中对抗性影像文本的特点??
賴???顆??图2.1?“重庆最牛钉子户”图片①??1.3.?2新媒体事件中对抗性影像文本的特点??当前“视觉化”、“图像化”己经成为时代重要的标签,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视觉??影响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视觉传达已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导因素,大有超越??文字的态势。新媒体事件作为一种新型的集体抗争事件,新媒体事件的参与者或相??关者利用影像来进行社会动员和“对抗性话语表达”,它背后所依赖的就是与语言??和文字相比,影像所具有的特殊性。去政治化的表现手法、隐藏文本下的非正式反??抗、影像狂欢下的冲突释放,是对抗性影像文本的三个特点。??1.3.2.?1去政治化的表现手法??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和文字表现方式,影像传播是一种去政治化的传播方式。??从影像的来源来说
图3.2会理县领导“悬浮照”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次元亚文化的“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J]. 何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10)
[2]浅谈新媒体时代的影像传播[J]. 吴传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8)
[3]符号互动论视角下新媒体事件的多元化互动[J]. 王芳. 新媒体研究. 2018(09)
[4]弱者的武器:基层群众的仪式表演与抗争[J]. 刘奕. 探索与争鸣. 2018(02)
[5]图像传播媒体的意义场域研究[J]. 韩丛耀. 当代传播. 2017(05)
[6]图像传播媒体的生态学研究[J]. 韩丛耀.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4)
[7]新媒体语境下影视传播研究的范式转向[J]. 李红秀. 当代传播. 2017(02)
[8]新媒体事件中“媒介话语格局”的变化[J]. 苗艳,陈佳钰. 新闻界. 2017(02)
[9]竞争性的图像行动主义: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一种视觉传播视角[J]. 周逵,苗伟山. 国际新闻界. 2016(11)
[10]网络影像传播伦理的失范与重构[J]. 施威,杨琼,金洁怡. 青年记者. 2016(17)
博士论文
[1]民间话语与政府话语的互动与博弈[D]. 卞清.复旦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社会转型期下的新媒体事件研究[D]. 刘晓.广西师范学院 2017
[2]当代图像传播的特征与影响研究[D]. 王勤富.辽宁大学 2016
[3]新闻图像的对抗性解读研究[D]. 代晓利.安徽师范大学 2016
[4]民间话语抗争:解读新媒体事件的一种视角[D]. 杭羽.苏州大学 2015
[5]自媒体影像的视觉表达与功能研究[D]. 于洁.浙江农林大学 2014
[6]新媒体事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关系之探讨[D]. 韩笑.湘潭大学 2012
[7]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研究[D]. 申金鑫.西南政法大学 2012
[8]“新媒体事件”传播中的受众角色研究[D]. 龙佳.湖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43988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重庆最牛钉子户”图片①??1.3.?2新媒体事件中对抗性影像文本的特点??
賴???顆??图2.1?“重庆最牛钉子户”图片①??1.3.?2新媒体事件中对抗性影像文本的特点??当前“视觉化”、“图像化”己经成为时代重要的标签,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视觉??影响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视觉传达已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导因素,大有超越??文字的态势。新媒体事件作为一种新型的集体抗争事件,新媒体事件的参与者或相??关者利用影像来进行社会动员和“对抗性话语表达”,它背后所依赖的就是与语言??和文字相比,影像所具有的特殊性。去政治化的表现手法、隐藏文本下的非正式反??抗、影像狂欢下的冲突释放,是对抗性影像文本的三个特点。??1.3.2.?1去政治化的表现手法??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和文字表现方式,影像传播是一种去政治化的传播方式。??从影像的来源来说
图3.2会理县领导“悬浮照”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次元亚文化的“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J]. 何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10)
[2]浅谈新媒体时代的影像传播[J]. 吴传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8)
[3]符号互动论视角下新媒体事件的多元化互动[J]. 王芳. 新媒体研究. 2018(09)
[4]弱者的武器:基层群众的仪式表演与抗争[J]. 刘奕. 探索与争鸣. 2018(02)
[5]图像传播媒体的意义场域研究[J]. 韩丛耀. 当代传播. 2017(05)
[6]图像传播媒体的生态学研究[J]. 韩丛耀.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4)
[7]新媒体语境下影视传播研究的范式转向[J]. 李红秀. 当代传播. 2017(02)
[8]新媒体事件中“媒介话语格局”的变化[J]. 苗艳,陈佳钰. 新闻界. 2017(02)
[9]竞争性的图像行动主义: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一种视觉传播视角[J]. 周逵,苗伟山. 国际新闻界. 2016(11)
[10]网络影像传播伦理的失范与重构[J]. 施威,杨琼,金洁怡. 青年记者. 2016(17)
博士论文
[1]民间话语与政府话语的互动与博弈[D]. 卞清.复旦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社会转型期下的新媒体事件研究[D]. 刘晓.广西师范学院 2017
[2]当代图像传播的特征与影响研究[D]. 王勤富.辽宁大学 2016
[3]新闻图像的对抗性解读研究[D]. 代晓利.安徽师范大学 2016
[4]民间话语抗争:解读新媒体事件的一种视角[D]. 杭羽.苏州大学 2015
[5]自媒体影像的视觉表达与功能研究[D]. 于洁.浙江农林大学 2014
[6]新媒体事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关系之探讨[D]. 韩笑.湘潭大学 2012
[7]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研究[D]. 申金鑫.西南政法大学 2012
[8]“新媒体事件”传播中的受众角色研究[D]. 龙佳.湖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43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04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