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争议性新闻事件中新闻框架、新闻渠道对情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21:46
  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对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及其对受众认知与情感的影响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框架效应和信息双重加工理论为主要理论资源,运用双因素组间实验法,考察新闻框架与新闻渠道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及其路径关系。研究发现,在争议性新闻事件中,新闻框架("归责司法人员"与"归责民众")分别对实验对象的责任认知与情感反应具有显著效果。同时,通过对于新闻框架、责任认知与情感之间关系的检验,新闻框架能够通过责任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实验对象的情感反应,但通过情感影响责任认知的竞争性假设未能得到支持。此外,新闻渠道对新闻框架与受众情感反应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在阅读"市场导向媒体"的报道条件下,新闻框架对受众情感反应的效果显著;在阅读党媒的报道条件下,新闻框架对受众情感反应的效果不显著。 

【文章来源】:新闻记者.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争议性新闻事件中新闻框架、新闻渠道对情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新闻渠道对于新闻框架与情感反应之间的调节作用图

模型图,新闻框架,问题,情感反应


结果显示,实验对象情感反应对于新闻框架与责任认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β=-0.13,SE=0.07,95%CI=[-0.2904,0.0002],即新闻框架不能通过实验对象情感反应这一中介变量影响他们的责任认知。因此,假设3未能得到支持(见表2)。研究问题1提出新闻框架(“归责司法人员”VS“归责民众”)对于受众情感反应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双因素协方差分析(ANCOVA)用于对该假设进行检验。其中,自变量为新闻框架与新闻渠道,协变量(Covariate)为社会身份和收入,因变量为情感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创作内容的信息加工与态度认知——基于信息双重加工理论的实验研究[J]. 牟怡,夏凯,Ekaterina Novozhilova,许坤.  新闻大学. 2019(08)
[2]公共舆论中的情绪、偏见及“聚合的奇迹”——从“后真相”概念说起[J]. 郭小安.  国际新闻界. 2019(01)
[3]“媒介化情感”的生成与表达:基于杭州保姆纵火事件报道的个案研究[J]. 白红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5)
[4]近眺异邦:批判地审视西方关于“后真相”的学术话语[J]. 於红梅,潘忠党.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08)
[5]公共舆论中的“情感”政治:一个分析框架[J]. 袁光锋.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2)
[6]后真相时代的传播——兼论专业新闻业的当下危机[J]. 胡翼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7]情感何以亲近新闻业:情感与新闻客观性关系新论[J]. 袁光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10)
[8]社会化媒体公共事件话语框架比较分析[J]. 张伦,钟智锦.  新闻记者. 2017(02)
[9]社交媒体时代党媒“重夺麦克风”现象探析[J]. 方可成.  新闻大学. 2016(03)
[10]暴力维权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冀中星事件”为例[J]. 李诚付,韩敏.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4)

博士论文
[1]网络环境下争议性事件的报道框架及框架互动机制研究[D]. 陈斌.武汉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争议性事件的媒介框架分析[D]. 殷韵.南昌大学 2018
[2]城管执法冲突议题报道的偏向性分析[D]. 魏云鹏.重庆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14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14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8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