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网络辟谣信息如何影响受众的感知可信度——信息介入度的调节效应

发布时间:2021-04-02 17:10
  辟谣是消除网络谣言影响的重要手段,但辟谣并不一定有效,有些情况下甚至出现逆火效应。组织辟谣需要提高辟谣信息可信度,现有研究对影响辟谣信息可信度的机制还缺乏探讨。本文从信息受众感知视角建立了辟谣信息可信度模型,并通过2个研究予以验证。研究结果发现信息质量、信息源可信度、原有态度是影响辟谣信息可信度的主要因素,此外信息介入度对各因素影响起着调节作用,对于高介入度用户信息质量的影响大,而信息源可信度和原有态度影响不大,对于低介入度用户信息质量影响不大,但信息源可信度和原有态度影响大。 

【文章来源】:国际新闻界. 2020,42(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2 页

【部分图文】:

网络辟谣信息如何影响受众的感知可信度——信息介入度的调节效应


研究假设的理论模型

路径图,路径,模型,可信度


分析模型的路径,其效果可以通过路径系数来表示。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路径标准化系数及p值可以看出,信息质量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β1=0.42,p<0.01)是显著的,假设H1成立,辟谣质量感知越高则辟谣信息就越可信。当用户对信息源可信度的感知越高,对辟谣信息可信度的评估越高(β2=0.56,p<0.01)假设H2成立。受测对象对隐形眼镜的原有态度对辟谣信息可信度的影响显著(β3=0.23,p<0.05),对隐形眼镜越持有好感越信任辟谣信息,相反对隐形眼镜持有不喜欢态度的用户对辟谣信息可信度评估不高,假设H3成立。(2)介入度的调节效应检验。用户对辟谣信息的介入程度会对辟谣信息可信度感知产生调节作用,为了检验这一假设使用SPSS19.0建立层次回归模型进行验证。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各变量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同时以性别、年龄、学历、网络经验作为控制变量。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从模型2可以看出辟谣质量与信息介入度的交互项显著,说明信息介入度对辟谣信息质量的调节作用显著(β=0.28,p<0.05),假设H4得到了数据支持。模型3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源可信度与信息接入度的交互项显著(β=-0.15,p<0.05),信息介入度对信息源可信度的调节作用显著,假设H5成立。模型4的数据结果同样显示信息介入度与原有态度之间交互项显著(β=-0.17,p<0.01),假设H6得证。

质量图,质量,信息源,信息


层次回归证明了信息介入度的调节效应显著,但不能说明具体的影响效果。应进一步分析信息介入度如何对各因变量作用产生影响,由于是连续变量本研究采用简单斜率法,将调节变量信息介入度按照均值(M=3.03)加标准差(St=1.02)和均值减标准差分为高、低两个状态来考察信息介入度与辟谣质量、信息源可信度、原有态度的交互作用。图4:信息源可信与介入度交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突发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谣言的辟谣策略研究——以太伏中学事件为例[J]. 唐雪梅,赖胜强.  情报杂志. 2018(09)
[2]政务微博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 陈娟,刘燕平,邓胜利.  情报科学. 2018(01)
[3]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网络谣言治理研究[J]. 赖胜强,唐雪梅.  现代情报. 2017(12)
[4]双面信息对辟谣效果的影响及辟谣者可信度的调节作用[J]. 刘中刚.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11)
[5]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谣言传播公式的改进及其验证:基于东北虎致游客伤亡事件的新浪微博谣言分析[J]. 王倩,于风.  国际新闻界. 2017(11)
[6]基于情景危机沟通理论的网络舆情回应研究——以患癌教师被开除事件为例[J]. 唐雪梅,赖胜强.  情报杂志. 2017(07)
[7]实名认证能遏制社交媒体谣言么?——来自新浪微博的证据[J]. 宗乾进,黄子风,李乐,沈洪洲.  情报资料工作. 2017(03)
[8]网络口碑传播要素对浏览者信任感知的影响研究[J]. 谭春辉.  兰州学刊. 2017(01)
[9]在线社会网络中的谣言与辟谣信息传播效果:探讨网络结构因素与社会心理过程的影响[J]. 刘于思,徐煜.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11)
[10]基于ELM的在线旅游网站消费者使用行为研究[J]. 甘哲娜.  管理学报. 2016(06)



本文编号:3115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15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