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民间沟通中的两岸刻板印象研究 ——基于南京大学赴台交换学生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4-06 15:04
  本文以大陆赴台湾交换学生为切入点,对大陆学生与台湾民众的交往互动过程及效果展开调查和分析,从学理的角度聚焦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偏见与刻板印象重构,探索跨文化沟通中的人际沟通对于刻板印象的消解效果。总体上发现,交换生与台湾民众通过个体、群体、媒介三个层面的交流互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岸认知偏见中的沟通与印象的重构。从沟通过程来看,在个体接触层而,作为说服者的大陆赴台交换生通过自身的实力与努力获得了台湾师生的认可与肯定,用开放和友善的态度与之交往、建立友情,创造了和谐的沟通情境,开诚布公地分享彼此的观点与看法,最终使被说服者摒弃了由于以往片面的信息与沟通的不畅所致的刻板印象。在群体接触层面,交换生投身于校园社团、义工组织等活动中,与台湾学生建立出超越“陆”“台”身份的深厚情感,为沟通带来更多的理解,从而建立起共同认知与信任关系。在媒介接触层面,盛行于年轻人中的社交网站为两岸学生的理性沟通提供了空间与平台,也对双方感情的促进与维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沟通的结果来说,交换生通过与台湾民众的交往与交流,显著地改变了台湾人眼中大陆贫困落后的印象,此外,沟通双方所建立的“同根同源”的认知显著地改变了...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两岸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
    一、历史和社会文化根源
    二、个体与社会环境因素
    三、两岸信息传播的影响
第三章 从个体到媒介:两岸刻板印象的沟通渠道
    一、个体接触:说服与态度的改变
    二、群体接触:互动与印象的重建
    三、媒介接触:网络与人际的延伸
第四章 承认亦或回避:沟通后的两岸刻板印象
    一、“直面发展”:社会层面的承认
    二、“寻根中国”:文化层面的共鸣
    三、“不谈政治”:政治层面的回避
第五章 结语
    一、从“认知”到“认同”:艰难的路程
    二、未来的沟通:“可能”与“可为”
附录一 主要访谈对象背景资料
附录二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杜鹃花开到凤凰花开——“交换生”有话要说[J]. 白洋.  两岸关系. 2009(08)
[2]差异与共通:两岸报纸媒体台海时政新闻报道解析[J]. 马凓.  新闻大学. 2009(02)
[3]“非亲非客”的赴台大陆交换生[J]. 潘晓凌,卢丽涛.  政府法制. 2009(06)
[4]传播地理和两岸关系[J]. 颜纯钧.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2)
[5]台湾大学生接触大陆新闻的情形与对大陆事务的认知初探[J]. 陈东旭.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4(02)
[6]两岸隔绝的历史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复杂心态[J]. 陈孔立.  台湾研究集刊. 2004(01)
[7]台湾学者与台湾研究[J]. 张文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6)
[8]台湾“去中国化”的文化动向[J]. 陈孔立.  台湾研究集刊. 2001(03)
[9]从内隐态度研究到双重态度模型[J]. 李德忠,于广涛.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3)
[10]台湾媒体的大陆新闻及其报道队伍[J]. 童兵.  新闻界. 1997(02)

博士论文
[1]两岸电视观众收视行为之研究[D]. 黄聿清.复旦大学 2006
[2]两岸大学生接触对方新闻的现况与实效研究[D]. 陈东旭.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从雾里看花到管中窥豹[D]. 黄君如.福建师范大学 2010
[2]从台湾受众的角度探索电视领域的对台宣传工作[D]. 周建国.厦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1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21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e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