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展会中对外传播的内容研究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8 14:27
当前,国际展会已经成为中国开展对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平台。对外传播的效果取决于传播力与影响力。其中,影响力是关键。而对外传播影响力的取得,与传播的内容和相对应的传播技巧息息相关。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典型的中国国际展会。本文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运用国际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从传播内容的角度入手,分析和研究在博览会举办过程中,中国政府和广西地方政府、中方参展企业、参展参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对外传播主体在传播内容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策略。在传播内容的改进策略方面,本文提出传播时应充分考虑国际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播的内容,并最终影响他们的对华态度和行为。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参与博览会报道的东盟国家合作媒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媒体外交:发展、挑战与思考[J]. 洪帆,郭振雪.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3(04)
[2]中国—东盟博览会报道国际视野价值取向的建构[J]. 王辉,潘丽华,董良. 视听. 2013(06)
[3]略论新形势下中国与东南亚关系面临的挑战[J]. 孙晴. 商. 2013(10)
[4]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现状与前瞻[J]. 胡占凡. 电视研究. 2013(03)
[5]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及提升路径[J]. 李希光,郭晓科. 重庆社会科学. 2012(08)
[6]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搭建广西面向全球的文化传播格局的几点思考[J]. 赵克. 文化与传播. 2012(04)
[7]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J]. 叶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6)
[8]论我国志愿者协会的功能定位[J]. 唐璨.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2(02)
[9]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跨文化敏感能力的测评与培训[J]. 李冬梅,张方良. 东南亚纵横. 2011(10)
[10]开辟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渠道之探析[J]. 苏勇,文崇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博士论文
[1]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 吴立斌.中共中央党校 2011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D]. 周丽.重庆大学 2012
[2]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D]. 董蕙竹.吉林大学 2011
[3]会展传播与策划[D]. 陈冰莹.广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5726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参与博览会报道的东盟国家合作媒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媒体外交:发展、挑战与思考[J]. 洪帆,郭振雪.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3(04)
[2]中国—东盟博览会报道国际视野价值取向的建构[J]. 王辉,潘丽华,董良. 视听. 2013(06)
[3]略论新形势下中国与东南亚关系面临的挑战[J]. 孙晴. 商. 2013(10)
[4]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现状与前瞻[J]. 胡占凡. 电视研究. 2013(03)
[5]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及提升路径[J]. 李希光,郭晓科. 重庆社会科学. 2012(08)
[6]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搭建广西面向全球的文化传播格局的几点思考[J]. 赵克. 文化与传播. 2012(04)
[7]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J]. 叶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6)
[8]论我国志愿者协会的功能定位[J]. 唐璨.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2(02)
[9]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跨文化敏感能力的测评与培训[J]. 李冬梅,张方良. 东南亚纵横. 2011(10)
[10]开辟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渠道之探析[J]. 苏勇,文崇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博士论文
[1]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 吴立斌.中共中央党校 2011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D]. 周丽.重庆大学 2012
[2]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D]. 董蕙竹.吉林大学 2011
[3]会展传播与策划[D]. 陈冰莹.广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5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2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