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栏目柴静专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00:57
近年来,电视专访节目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的电视荧屏增添了不少亮色。2011年8月,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进行了新一轮升级改版,《看见》(周末版)栏目应运而生。其中的子栏目“柴静专访”以“看见新闻中的人,感觉人的存在”为节目宗旨,推出了一系列专题访谈节目,深受好评。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从新闻传播实务出发,研究如何做好电视专访节目,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基于研究现状,本篇论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首先从节目性质上对《看见》柴静专访进行了界定,明确了节目的专题性、纪实性与人文性;进而简要梳理了《看见》柴静专访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它的风格定位。接下来,本文从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出发,依次从选题、采访、叙事三个方面对《看见》柴静专访进行深度解析,对其予以宏观、中观、微观三种视角的观照。本文认为,“柴静专访”是《看见》栏目的标识形象,具有独特的品牌价值,节目内容兼具专业精度、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选题特色体现多元、民生、人本三大要点,采访风格力求提问与观察有机结合,叙事手法在稳定结构模式的基础上灵活变换,节目内涵丰富,实现了有效传播。此外,针对颇具争议的“表...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2.1 新闻传播学类期刊论文
1.2.2 学术研讨会记录摘要
1.2.3 栏目主创人员自述
1.2.4 其他媒体评介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看见》柴静专访概况
2.1 电视专访节目界说
2.1.1 专访的定义
2.1.2 电视专访节目的界定
2.1.3 电视专访节目的三要素
2.2 《看见》柴静专访的发展脉络
2.2.1 日播版《看见》
2.2.2 周末版《看见》
2.2.3 《看见》的柴静时间
2.3 《看见》柴静专访的栏目定位
2.3.1 目标定位:为时代提供精神主张
2.3.2 内容定位:探究新闻背后的故事
2.3.3 受众定位:关注社会生活的普通百姓
2.3.4 形态定位:同期采访与后期述评有机结合
第3章 《看见》柴静专访的选题特色
3.1 选题类型:体现多元视角
3.1.1 选题的分类原则与统计
3.1.2 选题的分布比重与趋势
3.2 选题内容:立足民生本位
3.2.1 发掘民间人物,发现生活中的你我
3.2.2 关注民生议题,发挥“瞭望”职能
3.2.3 倾听民众声音,扩展话语平台
3.3 选题导向:彰显人本理念
3.3.1 侧重以人为核心的微观叙事
3.3.2 展现个性人物的独特魅力
3.3.3 满足人们复杂的精神需求
第4章 《看见》柴静专访的采访风格
4.1 柴式提问
4.1.1 直接发问,一针见血
4.1.2 及时追问,步步为营
4.1.3 侧面提问,以守为攻
4.2 柴式观察
4.2.1 主动观察,捕捉独家
4.2.2 观察环境,还原人物
4.2.3 手眼并用,特写细节
4.3 关于表演性采访
4.3.1 表演性采访的由来
4.3.2 《看见》中的表演性采访
4.3.3 表演性采访的规避
第5章 《看见》柴静专访的叙事手法
5.1 《看见》柴静专访的叙事结构
5.1.1 稳定完整的常规结构模式
5.1.2 灵活多变的主体结构方式
5.2 《看见》柴静专访的叙事技巧
5.2.1 运用冲突架构故事
5.2.2 设置悬念推动情节
5.2.3 利用节奏修饰故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下解读《看见》与柴静[J]. 张祖礼. 青春岁月. 2013(08)
[2]论电视专题节目主持人的人文关怀[J]. 吴泽华. 中国传媒科技. 2013(06)
[3]论纪录片的人文纪实传统对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影响——以柴静的新闻访谈节目为例[J]. 沈爽. 电影评介. 2013(06)
[4]试论画外音在电视专题节目中的运用——以柴静《看见》栏目为例[J]. 江璇. 青年文学家. 2013(06)
[5]电视专访节目《看见》中的大众传播功能——以柴静专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和对话李永波为例[J]. 徐丹芬. 今传媒. 2013(01)
[6]论受访者心理预设障碍突破与沟通策略——以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为例[J]. 谢明香,王玥璐. 新闻爱好者. 2012(24)
[7]电视记者如何在采访中体现人文素养[J]. 沈莲莲. 青年记者. 2012(33)
[8]“看见”新闻中的人——以央视《看见》周末版为例[J]. 张颖. 今传媒. 2012(08)
[9]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看见》中的符号互动分析——以《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为例[J]. 王文雨. 东南传播. 2012(06)
[10]《看见》: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J]. 马骏. 电视研究. 2012(05)
硕士论文
[1]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与叙事技巧的研究[D]. 徐从芬.山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40426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2.1 新闻传播学类期刊论文
1.2.2 学术研讨会记录摘要
1.2.3 栏目主创人员自述
1.2.4 其他媒体评介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看见》柴静专访概况
2.1 电视专访节目界说
2.1.1 专访的定义
2.1.2 电视专访节目的界定
2.1.3 电视专访节目的三要素
2.2 《看见》柴静专访的发展脉络
2.2.1 日播版《看见》
2.2.2 周末版《看见》
2.2.3 《看见》的柴静时间
2.3 《看见》柴静专访的栏目定位
2.3.1 目标定位:为时代提供精神主张
2.3.2 内容定位:探究新闻背后的故事
2.3.3 受众定位:关注社会生活的普通百姓
2.3.4 形态定位:同期采访与后期述评有机结合
第3章 《看见》柴静专访的选题特色
3.1 选题类型:体现多元视角
3.1.1 选题的分类原则与统计
3.1.2 选题的分布比重与趋势
3.2 选题内容:立足民生本位
3.2.1 发掘民间人物,发现生活中的你我
3.2.2 关注民生议题,发挥“瞭望”职能
3.2.3 倾听民众声音,扩展话语平台
3.3 选题导向:彰显人本理念
3.3.1 侧重以人为核心的微观叙事
3.3.2 展现个性人物的独特魅力
3.3.3 满足人们复杂的精神需求
第4章 《看见》柴静专访的采访风格
4.1 柴式提问
4.1.1 直接发问,一针见血
4.1.2 及时追问,步步为营
4.1.3 侧面提问,以守为攻
4.2 柴式观察
4.2.1 主动观察,捕捉独家
4.2.2 观察环境,还原人物
4.2.3 手眼并用,特写细节
4.3 关于表演性采访
4.3.1 表演性采访的由来
4.3.2 《看见》中的表演性采访
4.3.3 表演性采访的规避
第5章 《看见》柴静专访的叙事手法
5.1 《看见》柴静专访的叙事结构
5.1.1 稳定完整的常规结构模式
5.1.2 灵活多变的主体结构方式
5.2 《看见》柴静专访的叙事技巧
5.2.1 运用冲突架构故事
5.2.2 设置悬念推动情节
5.2.3 利用节奏修饰故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下解读《看见》与柴静[J]. 张祖礼. 青春岁月. 2013(08)
[2]论电视专题节目主持人的人文关怀[J]. 吴泽华. 中国传媒科技. 2013(06)
[3]论纪录片的人文纪实传统对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影响——以柴静的新闻访谈节目为例[J]. 沈爽. 电影评介. 2013(06)
[4]试论画外音在电视专题节目中的运用——以柴静《看见》栏目为例[J]. 江璇. 青年文学家. 2013(06)
[5]电视专访节目《看见》中的大众传播功能——以柴静专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和对话李永波为例[J]. 徐丹芬. 今传媒. 2013(01)
[6]论受访者心理预设障碍突破与沟通策略——以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为例[J]. 谢明香,王玥璐. 新闻爱好者. 2012(24)
[7]电视记者如何在采访中体现人文素养[J]. 沈莲莲. 青年记者. 2012(33)
[8]“看见”新闻中的人——以央视《看见》周末版为例[J]. 张颖. 今传媒. 2012(08)
[9]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看见》中的符号互动分析——以《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为例[J]. 王文雨. 东南传播. 2012(06)
[10]《看见》: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J]. 马骏. 电视研究. 2012(05)
硕士论文
[1]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与叙事技巧的研究[D]. 徐从芬.山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40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4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