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传播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21:0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突发事件频发。无论是自然灾害或是人为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都会阻碍社会正常运行。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空前发展和公民监督意识觉醒,政府已难以完全操控话语权。政府适时而正确地发布信息,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消除突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通过新闻发布引导公众舆论,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自“非典”事件以来,新闻发布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制度,逐渐常态化。新闻发布作为政府与民众信息沟通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公众知情权保障、社会情绪稳定、正面舆论引导等问题。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专业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新闻发布的主体和责任范围逐渐明确,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然,我国新闻发布制度仍在深入探索阶段,制度层面法制保障的不完善,新闻发布的现场执行力和后续扩散力的薄弱环节,削弱了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力,甚至导致新闻发布的次生舆情危机频发。因此,如何全面、合理地评估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力,针对性地提出新闻发布传播力的优化策略十分有必要。笔者运用传播学、危机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以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概括出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力的内涵...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政府新闻发布相关研究
1.2.2 传播力相关研究
1.2.3 危机传播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政府新闻发布传播力的影响要素
2.1 发布主体:政府新闻发言人
2.1.1 发言人专业素养
2.1.2 发言人人文素养
2.2 发布内容:“议程”互动转换
2.2.1 政府议程: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2.2.2 媒体议程:内容的译码与“再编码”
2.2.3 受众议程:反作用于政策与媒体议程
2.3 发布渠道:全媒体平台
2.3.1 传统媒体的报道情况
2.3.2 新媒体传播渠道整合
2.4 发布对象:媒体与公众
2.4.1 媒体呈现反应其角色定位
2.4.2 公众的反馈是传播者的决策依据
第3章 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传播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各级指标确定及其评估方式说明
3.1.1 指标体系的构成
3.1.2 各指标的评估方式
3.2 指标体系的建构步骤
3.2.1 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3.2.2 分别计算各指标分数并加权求和
3.3 指标体系的运用构想及建构意义
3.3.1 指标体系的运用构想
3.3.2 指标体系的建构及应用价值
第4章 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传播力优化对策
4.1 顶层设计巩固发布原动力
4.1.1 新闻发布要走专业化道理
4.1.2 健全新闻发布法制建设
4.1.3 建构发布效果的评估力
4.1.4 培养机制提高发言人职业素养
4.2 统筹策划加强现场执行力
4.2.1 应急统筹机制保障发布时效与秩序
4.2.2 口径管理机制兼顾新闻发布的受制性与主导性
4.3 整合渠道推动发布扩散力
4.3.1 多维发布平台增强立体传播
4.3.2 情感共鸣扩大信息转载
4.4 塑造形象提升发布公信力
4.4.1 制度建设改善信用环境
4.4.2 信息真实促进官民信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让新闻发布不再面目冰冷——政府部门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J]. 姜雷. 青年记者. 2016(08)
[2]突发事件中政府该如何开展新闻发布——以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例[J]. 赵纪娜. 青年记者. 2016(05)
[3]新媒体舆论监督:良心自觉与责任担当[J]. 孟威. 新闻战线. 2016(03)
[4]灾难传播:为什么与怎么办[J]. 杜骏飞. 当代传播. 2015(05)
[5]微博负面舆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及其应对[J]. 袁合静,刘京晶,孟佳林. 新闻战线. 2015(07)
[6]从“附属”到“嵌入”——新闻发布在公共政策中的角色研究[J]. 周庆安,魏阳. 新闻与写作. 2015(02)
[7]记者微博新闻发布行为的法律规范思考[J]. 刘婧婧. 当代传播. 2014(06)
[8]关于完善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J]. 陈虹,高云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01)
[9]试论新闻发布中事实与解释性信息的冲突和统一[J]. 周庆安. 新闻与写作. 2014(01)
[10]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的内涵及路径[J]. 丁柏铨. 新闻与写作. 2014(01)
本文编号:3172614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政府新闻发布相关研究
1.2.2 传播力相关研究
1.2.3 危机传播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政府新闻发布传播力的影响要素
2.1 发布主体:政府新闻发言人
2.1.1 发言人专业素养
2.1.2 发言人人文素养
2.2 发布内容:“议程”互动转换
2.2.1 政府议程: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2.2.2 媒体议程:内容的译码与“再编码”
2.2.3 受众议程:反作用于政策与媒体议程
2.3 发布渠道:全媒体平台
2.3.1 传统媒体的报道情况
2.3.2 新媒体传播渠道整合
2.4 发布对象:媒体与公众
2.4.1 媒体呈现反应其角色定位
2.4.2 公众的反馈是传播者的决策依据
第3章 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传播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各级指标确定及其评估方式说明
3.1.1 指标体系的构成
3.1.2 各指标的评估方式
3.2 指标体系的建构步骤
3.2.1 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3.2.2 分别计算各指标分数并加权求和
3.3 指标体系的运用构想及建构意义
3.3.1 指标体系的运用构想
3.3.2 指标体系的建构及应用价值
第4章 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传播力优化对策
4.1 顶层设计巩固发布原动力
4.1.1 新闻发布要走专业化道理
4.1.2 健全新闻发布法制建设
4.1.3 建构发布效果的评估力
4.1.4 培养机制提高发言人职业素养
4.2 统筹策划加强现场执行力
4.2.1 应急统筹机制保障发布时效与秩序
4.2.2 口径管理机制兼顾新闻发布的受制性与主导性
4.3 整合渠道推动发布扩散力
4.3.1 多维发布平台增强立体传播
4.3.2 情感共鸣扩大信息转载
4.4 塑造形象提升发布公信力
4.4.1 制度建设改善信用环境
4.4.2 信息真实促进官民信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让新闻发布不再面目冰冷——政府部门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J]. 姜雷. 青年记者. 2016(08)
[2]突发事件中政府该如何开展新闻发布——以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例[J]. 赵纪娜. 青年记者. 2016(05)
[3]新媒体舆论监督:良心自觉与责任担当[J]. 孟威. 新闻战线. 2016(03)
[4]灾难传播:为什么与怎么办[J]. 杜骏飞. 当代传播. 2015(05)
[5]微博负面舆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及其应对[J]. 袁合静,刘京晶,孟佳林. 新闻战线. 2015(07)
[6]从“附属”到“嵌入”——新闻发布在公共政策中的角色研究[J]. 周庆安,魏阳. 新闻与写作. 2015(02)
[7]记者微博新闻发布行为的法律规范思考[J]. 刘婧婧. 当代传播. 2014(06)
[8]关于完善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J]. 陈虹,高云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01)
[9]试论新闻发布中事实与解释性信息的冲突和统一[J]. 周庆安. 新闻与写作. 2014(01)
[10]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的内涵及路径[J]. 丁柏铨. 新闻与写作. 2014(01)
本文编号:3172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7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