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村落“活化”研究 ——以广州市黄埔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07 07:42
  中华民族的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具有无法估量的重要性和异质性,在本文中,笔者以中国传统村落入选者广州市黄埔村“活化”为例,深入调查采访村民、艺术家、游客、学生等的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笔者通过与村民、艺术家等友好互动,并加入他们内部的微信群,进一步观察、探析其传播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值得业界参考和借鉴的对策。本文第一章从当前的中国传统村落的“活化”现状和手段出发,追溯了我国传统村落的国家层面“单轨—多轨”的保护制度发展历程以及作出的努力。同时,笔者梳理了“古村+旅游”这一传统村落保护的热门形式的公益新途径。在重点分析中国传统村落“活化”的“媒介化”趋势与特征中,笔者总结出包括媒介权利扩张助力村落“活化”、“读图时代”凸显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等重要特征;第二章,笔者主要分析了黄埔村“活化”的基础,分别包括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互动模式的修复作用及“文化自觉”下的动力、黄埔村文化的多元传播主体等;第三章主要阐释了新媒体时代黄埔村文化的“活化”表征及其思考,包括开启、重构、延伸这三点;第四章是黄埔村“活化”过程中传播媒介运用的不足和从各方面给出的针对性建议。为...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关键概念的解释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传统村落“活化”背景
    第一节 “古村+”的多路径“活化”选择
        一、“古村+制度”:“单轨—多轨”的保护制度
        二、“古村+旅游”:多种模式助力文化生长
    第二节 中国传统村落“活化”的“媒介化”趋势
        一、媒介权利扩张助力村落“活化”
        二、“读图时代”凸显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黄埔村的历史文化与“活化”基础
    第一节 黄埔村的历史文化
    第二节 黄埔村文化传播的动力基础
        一、旅游互动模式修复黄埔村“文化断裂”
        二、“文化自觉”延续黄埔村文明
    第三节 黄埔村文化“活化”特征
        一、文化传播主体多元化
        二、大众“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
        三、传播内容呈现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第四节 媒介建构黄埔村的“共同记忆”
        一、媒介在场:唤醒和重构黄埔村节庆文化的“集体记忆”
        二、微信的“书写”与“勾连”:艺术家与文化之间的互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黄埔村文化的“活化”表征及思考
    第一节 开启:以媒介为“突破点”,展现黄埔村文化姿态
    第二节 重构:媒介话语实践中黄埔村多元“文化符号”
        一、范例话语:呈现黄埔古港“一口通商”下的辉煌
        二、描述话语:挖掘黄埔村民俗文化和精神文明
        三、流行话语:“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表达主流思想
        四、图像话语:以传统祠堂类建筑为中心
    第三节 延伸:黄埔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一、黄埔村人文历史博物馆
        二、粤海第一关纪念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黄埔村“活化”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节 黄埔村“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符号单一,黄埔村品牌记忆模糊
        二、媒介话语失忆,难以建构集体记忆
        三、文化“数字化”建设不全,传承效率低
    第二节 黄埔村“活化”的未来展望
        一、整合传播渠道,加强黄埔文化传播力
        二、加强媒介营销,打造黄埔文化品牌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建造“数字化记忆”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传统村落空间活化的生态策略探析[J]. 赵曼丽.  贵州民族研究. 2017(12)
[2]广州黄埔村祠堂建筑使用现状调查及其改善策略[J]. 赵建华,曾梓韵,赵晓铭.  广东园林. 2017(04)
[3]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国内外发展动态及趋势研究[J]. 王晰巍,邢云菲,张柳,李师萌.  情报资料工作. 2017(04)
[4]原创文化类节目对中国“文化记忆”的媒介重构与价值传播[J]. 张爱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5)
[5]媒介话语动员:建构民族团结的一种策略——基于西北多民族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J]. 王雪晔.  新闻界. 2017(03)
[6]传统村落与旅游活化:学理与法理分析[J]. 吴必虎,徐小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1)
[7]文学与社会互动的媒体取径——以媒体报道阿来为例[J]. 操慧.  阿来研究. 2016(02)
[8]农业众筹的起源、特点与未来[J]. 张雅,孙晓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9]微信的“书写”与“勾连”——对一个普米族村民微信群的考察[J]. 孙信茹.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10)
[10]媒介、文化、身份——麦克卢汉思想映照下的当代媒介与文化转型分析[J]. 克里斯蒂娜·夏希特纳,唐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硕士论文
[1]康泽恩学派视角下广州黄埔古村形态特征及演进研究[D]. 魏志梁.华南理工大学 2016
[2]电视媒体对我国传统节日仪式的传播研究[D]. 昝豆豆.重庆大学 2012
[3]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媒介化”现象探析[D]. 商伟.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73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73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5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