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哲学引论 ——网络时代人类存在方式的变革
发布时间:2021-05-09 00:0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关注时代命运、把握时代脉搏,展望未来前景,是哲学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也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人类正在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或者说人类正在经历从A到B或D,即从原子(atom)时代向比特(bit)时代或数字(digital)时代的变革。而这一切应当归功于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互联网(Internet)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革命。与历史上其他技术革命相比,这一次的变革范围更广——不限于技术层面,影响更深——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前景更加难以预测。这场变革有哪些具体方面,它以怎样的方式和程度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迎接它的挑战,如何看待和评价这场变革……以上诸多问题决不只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课题,更是每一个当代人应当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因为网络的浪潮正在且必将把世界上每一个人(如果他不会拒绝当代文明的话)和每一个角落卷入其中。总之,网络和网络化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现实,它正在导致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在内的人类整个存在方式的全面而深远的变革。另一方面,当代哲学本身也面临着主题的转换和形态的转变。传统哲...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2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中文提要
英文摘要
导言:网络与哲学的亲缘
一、 网络时代,哲学何为
1. 网络时代扫描
2. 网络的哲学化与哲学的网络化
3. 网络哲学的现状
4. 网络哲学的意义
二、 网络哲学的建构原则
三、 网络哲学的哲学定位
四、 网络哲学的当代追求
1. 网络哲学的时代品格
2. 网络哲学的问题意识
3. 网络哲学的当代主题
五、 网络哲学的结构与内容
1. 网络哲学的概念论与实体论
2. 网络哲学的存在论与本质论
3. 网络哲学的文化论与价值论
六、 网络哲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网络哲学的概念论与实体论
第一章 网络的概念15-
第一节 网络的哲学本质
一、 网络概念的三层次
二、 网络作为技术概念
三、 网络作为社会文化概念
四、 网络作为哲学概念
第二节 网络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网络与其他相关概念
第二章 网络的主体
第一节 网络主体的社会学考察
一、 网络主体概况
二、 网络主体分层
三、 网络主体间的冲突与互动
四、 网络主体的行为特征
第二节 网络主体的哲学考察
一、 网络主体性
二、 网络主体间性与主客体间性
三、 网络主体的自我反思与评价
第三节 网络主体的价值评价
一、 网络主体的矛盾与困境
二、 网络主体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 网络的客体与中介
第一节 网络的客体
一、 网络的客体结构
二、 网络的硬件
三、 网络的协议和软件
第二节 网络的中介系统:信息
一、 信息的本质
二、 信息技术
三、 信息的运动过程
第三节 网络的客体与中介的价值评价
第二编 网络哲学的存在论与本质论
第四章 网络生存方式
第一节 生存方式的哲学与历史界定
一、 生存方式范畴的哲学界定
二、 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变革
三、 生存方式变革的特征与趋势
第二节 网络生产方式
一、 网络生产力
二、 网络生产关系
三、 网络经济
四、 网络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网络生活方式
一、 网络生活方式
二、 网络生活方式的具体样式
三、 网络生活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网络生存方式的价值评价
一、 网络生存方式的现实困境
二、 网络生存方式的深层悖论
三、 网络生存方式的前景
第五章 网络交往方式
第一节 交往方式的哲学与历史界定
一、 交往方式范畴的哲学界定
二、 人类交往方式的历史变革
三、 交往方式变革的特征与趋势
第二节 网络交往方式的结构与过程
一、 网络交往方式的结构
二、 网络交往方式的工具
三、 网络交往方式的过程
四、 网络交往的具体模式
第三节 网络交往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网络交往方式的价值评价
一、 网络交往方式的正面价值
二、 网络交往方式的负面价值
三、 网络交往方式的困境与出路
第六章 网络组织方式
第一节 组织方式的哲学与历史界定
一、 组织方式范畴的哲学界定
二、 人类组织方式的历史变革
三、 组织方式变革的特征与趋势
第二节 网络组织的现状与前景
一、 传统组织的网络化
二、 新型网络组织
三、 虚拟社区(网络共同体
四、 网络组织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 网络组织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网络组织方式的价值评价
一、 网络组织方式对政治结构的二重性意义
二、 网络组织方式对经济结构的二重性意义
三、 网络组织方式对社会结构的二重性意义
四、 网络组织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二重性意义
第七章 网络思维方式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哲学与历史界定
一、 思维方式范畴的哲学界定
二、 人类思维方式的历史变革
三、 思维方式变革的特征与趋势
第二节 网络思维方式的结构与过程
第三节 网络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网络思维方式的价值评价
一、 网络思维方式的正面价值
二、 网络思维方式的负面价值
三、 网络思维方式的前景
第三编 网络哲学的文化论与价值论
第八章 网络文化
第一节 网络的文化与文化的网络
一、 文化与网络文化概念
二、 网络的文化特性
三、 文化的网络形态
四、 网络文化的二重性价值
第二节 网络语言
一、 网络语言的现实状况
二、 网络语言的分类
三、 网络语言的特点
四、 网络语言的前景
第三节 网络文化时空
一、 网络时空的哲学意蕴
二、 网络文化的时间嬗变
三、 网络文化的空间嬗变
四、 网络文化时空嬗变的原因及前景
第九章 网络的价值与规范
第一节 网络的价值
一、 价值与网络价值概念
二、 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
三、 网络价值的十大悖论
第二节 网络的伦理规范
一、 网络对现有伦理规范的冲击与挑战
二、 网络的伦理困境
三、 网络伦理规范的建构
第三节 网络的法律规范
一、 网络对现有法律规范的冲击与挑战
二、 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
三、 网络法律规范的建构
结语:网络与人类的未来
一、 网络哲学的现在与未来
二、 网络与人类的未来
三、 网络与共产主义理想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176229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2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中文提要
英文摘要
导言:网络与哲学的亲缘
一、 网络时代,哲学何为
1. 网络时代扫描
2. 网络的哲学化与哲学的网络化
3. 网络哲学的现状
4. 网络哲学的意义
二、 网络哲学的建构原则
三、 网络哲学的哲学定位
四、 网络哲学的当代追求
1. 网络哲学的时代品格
2. 网络哲学的问题意识
3. 网络哲学的当代主题
五、 网络哲学的结构与内容
1. 网络哲学的概念论与实体论
2. 网络哲学的存在论与本质论
3. 网络哲学的文化论与价值论
六、 网络哲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网络哲学的概念论与实体论
第一章 网络的概念15-
第一节 网络的哲学本质
一、 网络概念的三层次
二、 网络作为技术概念
三、 网络作为社会文化概念
四、 网络作为哲学概念
第二节 网络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网络与其他相关概念
第二章 网络的主体
第一节 网络主体的社会学考察
一、 网络主体概况
二、 网络主体分层
三、 网络主体间的冲突与互动
四、 网络主体的行为特征
第二节 网络主体的哲学考察
一、 网络主体性
二、 网络主体间性与主客体间性
三、 网络主体的自我反思与评价
第三节 网络主体的价值评价
一、 网络主体的矛盾与困境
二、 网络主体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 网络的客体与中介
第一节 网络的客体
一、 网络的客体结构
二、 网络的硬件
三、 网络的协议和软件
第二节 网络的中介系统:信息
一、 信息的本质
二、 信息技术
三、 信息的运动过程
第三节 网络的客体与中介的价值评价
第二编 网络哲学的存在论与本质论
第四章 网络生存方式
第一节 生存方式的哲学与历史界定
一、 生存方式范畴的哲学界定
二、 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变革
三、 生存方式变革的特征与趋势
第二节 网络生产方式
一、 网络生产力
二、 网络生产关系
三、 网络经济
四、 网络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网络生活方式
一、 网络生活方式
二、 网络生活方式的具体样式
三、 网络生活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网络生存方式的价值评价
一、 网络生存方式的现实困境
二、 网络生存方式的深层悖论
三、 网络生存方式的前景
第五章 网络交往方式
第一节 交往方式的哲学与历史界定
一、 交往方式范畴的哲学界定
二、 人类交往方式的历史变革
三、 交往方式变革的特征与趋势
第二节 网络交往方式的结构与过程
一、 网络交往方式的结构
二、 网络交往方式的工具
三、 网络交往方式的过程
四、 网络交往的具体模式
第三节 网络交往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网络交往方式的价值评价
一、 网络交往方式的正面价值
二、 网络交往方式的负面价值
三、 网络交往方式的困境与出路
第六章 网络组织方式
第一节 组织方式的哲学与历史界定
一、 组织方式范畴的哲学界定
二、 人类组织方式的历史变革
三、 组织方式变革的特征与趋势
第二节 网络组织的现状与前景
一、 传统组织的网络化
二、 新型网络组织
三、 虚拟社区(网络共同体
四、 网络组织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 网络组织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网络组织方式的价值评价
一、 网络组织方式对政治结构的二重性意义
二、 网络组织方式对经济结构的二重性意义
三、 网络组织方式对社会结构的二重性意义
四、 网络组织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二重性意义
第七章 网络思维方式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哲学与历史界定
一、 思维方式范畴的哲学界定
二、 人类思维方式的历史变革
三、 思维方式变革的特征与趋势
第二节 网络思维方式的结构与过程
第三节 网络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网络思维方式的价值评价
一、 网络思维方式的正面价值
二、 网络思维方式的负面价值
三、 网络思维方式的前景
第三编 网络哲学的文化论与价值论
第八章 网络文化
第一节 网络的文化与文化的网络
一、 文化与网络文化概念
二、 网络的文化特性
三、 文化的网络形态
四、 网络文化的二重性价值
第二节 网络语言
一、 网络语言的现实状况
二、 网络语言的分类
三、 网络语言的特点
四、 网络语言的前景
第三节 网络文化时空
一、 网络时空的哲学意蕴
二、 网络文化的时间嬗变
三、 网络文化的空间嬗变
四、 网络文化时空嬗变的原因及前景
第九章 网络的价值与规范
第一节 网络的价值
一、 价值与网络价值概念
二、 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
三、 网络价值的十大悖论
第二节 网络的伦理规范
一、 网络对现有伦理规范的冲击与挑战
二、 网络的伦理困境
三、 网络伦理规范的建构
第三节 网络的法律规范
一、 网络对现有法律规范的冲击与挑战
二、 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
三、 网络法律规范的建构
结语:网络与人类的未来
一、 网络哲学的现在与未来
二、 网络与人类的未来
三、 网络与共产主义理想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176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7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