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新闻传播的道德话语表征与功用——伦理语用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5-25 09:51
在伦理语用学视域下对道德话语予以界定,建构道德话语分析框架,并借助三角互证策略,从言语行为和礼貌变异入手,探求法制新闻传播中的道德话语表征。研究发现:断言类言语行为比例最高,其次为批评、质疑、赞扬和指令类,尚未发现抱怨、致歉、宣告及承诺类话语;具有批评责成意味的不礼貌用语数量最多,其次为修辞性和标记性言说,规制性和贬损性话语较少。两个维度下的道德话语具有表征方式和交际意图上的互补性,且均表现为案件类新闻的高凸显度。验证了道德之于话语的伦理普遍性,阐释了道德话语在文化价值、历史发展、应然实然等方面对于构建秩序、实施评价、规范人际、引导舆情、助益法治的伦理功用,阐明了道德建构与法制新闻传播共生共变的关系。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伦理语用学:视角及框架
(一)伦理语用学——“道德”取向的话语研究
(二)道德话语与法制新闻
(三)法制新闻中道德话语的分析框架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基于语用话题的三角互证考查
(二)对象界定及语料选取
三、法制新闻中的道德话语呈现
(一)从言语行为看道德话语呈现
(二)从礼貌变异看道德话语呈现
(三)双重维度下道德表征的互证性
1. 话语呈现与交际意图的一致性
2. 话语呈现与新闻类别的相关性
四、法制新闻道德话语的伦理功用
(一)建构道德秩序、触发道德认知
(二)实施道德评价、引发伦理思考
(三)构建伦理关系、规范人际互动
(四)辅以情理监督、促进法治正义
(五)引导舆情走向、共筑社会责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中国礼貌观城乡差异调查与分析[J]. 陈新仁,李捷. 外语研究. 2019(01)
[2]法制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以彭宇案相关报道为例[J]. 陈坚. 新闻研究导刊. 2017(21)
[3]论司法判决中道德话语的运用偏差及其校正[J]. 杜健荣. 理论导刊. 2017(10)
[4]跨学科前沿研究:伦理语用学[J]. 陈新仁. 中国外语. 2017(03)
[5]法制新闻中的修辞困境及其化解策略——以2012年至2015年《中国年度法制新闻视角》为例[J]. 冉高苒. 研究生法学. 2017(02)
[6]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与前景分析[J]. 张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7)
[7]网络语境下不礼貌语用与身份建构分析——以微博研究为例[J]. 张玮,谢朝群. 当代外语研究. 2015(05)
[8]对评价言语行为归属问题的探讨[J]. 陈希.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9]道德话语系统与压力型司法的路径选择[J]. 姜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06)
[10]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应把握的几个原则[J]. 张召国. 当代传播. 2012(06)
本文编号:3205132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伦理语用学:视角及框架
(一)伦理语用学——“道德”取向的话语研究
(二)道德话语与法制新闻
(三)法制新闻中道德话语的分析框架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基于语用话题的三角互证考查
(二)对象界定及语料选取
三、法制新闻中的道德话语呈现
(一)从言语行为看道德话语呈现
(二)从礼貌变异看道德话语呈现
(三)双重维度下道德表征的互证性
1. 话语呈现与交际意图的一致性
2. 话语呈现与新闻类别的相关性
四、法制新闻道德话语的伦理功用
(一)建构道德秩序、触发道德认知
(二)实施道德评价、引发伦理思考
(三)构建伦理关系、规范人际互动
(四)辅以情理监督、促进法治正义
(五)引导舆情走向、共筑社会责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中国礼貌观城乡差异调查与分析[J]. 陈新仁,李捷. 外语研究. 2019(01)
[2]法制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以彭宇案相关报道为例[J]. 陈坚. 新闻研究导刊. 2017(21)
[3]论司法判决中道德话语的运用偏差及其校正[J]. 杜健荣. 理论导刊. 2017(10)
[4]跨学科前沿研究:伦理语用学[J]. 陈新仁. 中国外语. 2017(03)
[5]法制新闻中的修辞困境及其化解策略——以2012年至2015年《中国年度法制新闻视角》为例[J]. 冉高苒. 研究生法学. 2017(02)
[6]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与前景分析[J]. 张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7)
[7]网络语境下不礼貌语用与身份建构分析——以微博研究为例[J]. 张玮,谢朝群. 当代外语研究. 2015(05)
[8]对评价言语行为归属问题的探讨[J]. 陈希.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9]道德话语系统与压力型司法的路径选择[J]. 姜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06)
[10]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应把握的几个原则[J]. 张召国. 当代传播. 2012(06)
本文编号:3205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0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