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官微在公共环境事件中的风险话语及传播主题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09:59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公共环境作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如今却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和玷污,我们生存的环境一直在遭受了譬如雪灾、洪涝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尤其近几年在全世界发内内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夹杂着各种社会暴动,让公共环境事件给人类社会的安全与和谐带来或轻或重的威胁,增加人们的不安全感。因此“十面霾伏”、地震、气候大会、水污染、海啸、台风等公共环境事件已经进入人们视野,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恐慌,而各种流言蜚语更加使人们紧张的神经一触即发。然而,大众传播媒介对于风险社会中的风险信息的筛选、风险内容的传播、风险意识的建构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新时期微博的广泛盛行,也使得大众传播媒介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风险事件的预警和应对传播,这是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微博分析视角,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风险传播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风险传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介绍风险社会与风险传播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第二部分介绍在风险...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家媒休微博总关注度
1%?/2%??1/層“热??图3-2四家媒体微博总关注度??■科■通?.??V?if?■人民n摸??图3-3四家媒体微博平均关注度??表3-1四家媒体微博关注度分布??‘ ̄?平均每条微博的关??媒体?总关注数?该媒体的关注度?t?平均每条微博的关注度??注数??南方周末?62896?1.20%?473?9.20%??华尔街日报?77794?1.44%?261?5.20%??新京报?271213?5.02%?404?8%??人民日报?4984793?92.40%?3913?77.50%??第一,整体关注度分析:作者将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归总为“关注度”的考??核数量,由三者相加计算得出“关注数”。由表3-1整理得出,对于媒体的关注数量??次序依次为:《人民日报》4984793人次、《新京报》271213人次、《华尔街日报》??
77794人次、《南方周末》628%人次;对于媒体的关注度次序依次为:《人民日报》??92.40%、《新京报》5.02%、《华尔街日报》1.44%、《南方周末》1.20%。??与图3-1对比得知:媒体整体的关注度排名与媒体发布微博数量排名一致,也与??微博受关注总量排序一致。??第二,平均关注度分析:将“总关注数”除以媒体微博发布数量,得出平均每条??微博的关注度排序依次为:《人民日报》3913人次、《南方周末》473人次、《新京??报》404人次、《华尔街日报》261人次。与上表对比,此次序与微博发布总量、媒体??关注度排序不同,作者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人民日报》的平均关注度依然很高得益??于它的受众量众多;《南方周末》的平均关注度增高的原因更得益于它的报道视角独??特,引发人的思考,能够将受众“深度带入”,而不是微博快速新闻消费,《南方周??末》官微继承了它报纸的优良传统。??3.?2.?4地域分布??Pi??——1卜??丄?Ii??I?iAI?—?1_i_?—iL??I?卞;I;&n??toMS?人?KFiS??图3-4四家媒体报道内容国内外分布??由统计可知:四家媒体官方微博对国内的关注明显多于国外,只有《华尔街曰报》??中文版对国内外关注度数据相当,分别是国内162条,比例56.84%,国外123条,比??例43.16%。源于该报纸的官方态度和报纸地域分布相关。??其他三家媒体是本土媒体,对于国内的关注度自然多一些。关注比例悬殊最大的??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闻传媒在风险社会中的功能定位[J]. 高石磊. 西部广播电视. 2014(18)
[2]微博时代生活新闻化与风险传播[J]. 厉国刚. 新闻知识. 2014(07)
[3]中外媒体对美国波士顿爆炸案报道的框架分析——以《纽约时报》、《人民日报》为例[J]. 薛晓薇. 新闻世界. 2014(06)
[4]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取向与引导[J]. 武鸿鸣. 新闻爱好者. 2014(04)
[5]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的角色[J]. 厉国刚. 新闻界. 2014(07)
[6]论大众传媒的风险传播责任[J]. 钱亚梅. 南都学坛. 2014(01)
[7]台湾报纸风险传播研究——以《联合报》、《自由时报》、《中国时报》、《苹果日报》关于核电安全议题的报道为例[J]. 陈小(岑鸟). 新闻界. 2013(16)
[8]风险社会下的组织与媒介关系——以风险应对组织和微博为例[J]. 曹陇华,张梦寒,张敬. 科学经济社会. 2013(02)
[9]大众媒体在风险传播中的角色探析[J]. 旷洁. 青年记者. 2013(08)
[10]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研究辨析[J]. 郭小平. 媒体时代. 2013(02)
博士论文
[1]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的大众媒介研究[D]. 全燕.华中科技大学 2013
[2]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D]. 陈潇潇.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风险传播理论研究[D]. 程宇婕.山西大学 2010
[2]我国大众传媒在环保传播中的角色研究[D]. 张丙霞.西南政法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16370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家媒休微博总关注度
1%?/2%??1/層“热??图3-2四家媒体微博总关注度??■科■通?.??V?if?■人民n摸??图3-3四家媒体微博平均关注度??表3-1四家媒体微博关注度分布??‘ ̄?平均每条微博的关??媒体?总关注数?该媒体的关注度?t?平均每条微博的关注度??注数??南方周末?62896?1.20%?473?9.20%??华尔街日报?77794?1.44%?261?5.20%??新京报?271213?5.02%?404?8%??人民日报?4984793?92.40%?3913?77.50%??第一,整体关注度分析:作者将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归总为“关注度”的考??核数量,由三者相加计算得出“关注数”。由表3-1整理得出,对于媒体的关注数量??次序依次为:《人民日报》4984793人次、《新京报》271213人次、《华尔街日报》??
77794人次、《南方周末》628%人次;对于媒体的关注度次序依次为:《人民日报》??92.40%、《新京报》5.02%、《华尔街日报》1.44%、《南方周末》1.20%。??与图3-1对比得知:媒体整体的关注度排名与媒体发布微博数量排名一致,也与??微博受关注总量排序一致。??第二,平均关注度分析:将“总关注数”除以媒体微博发布数量,得出平均每条??微博的关注度排序依次为:《人民日报》3913人次、《南方周末》473人次、《新京??报》404人次、《华尔街日报》261人次。与上表对比,此次序与微博发布总量、媒体??关注度排序不同,作者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人民日报》的平均关注度依然很高得益??于它的受众量众多;《南方周末》的平均关注度增高的原因更得益于它的报道视角独??特,引发人的思考,能够将受众“深度带入”,而不是微博快速新闻消费,《南方周??末》官微继承了它报纸的优良传统。??3.?2.?4地域分布??Pi??——1卜??丄?Ii??I?iAI?—?1_i_?—iL??I?卞;I;&n??toMS?人?KFiS??图3-4四家媒体报道内容国内外分布??由统计可知:四家媒体官方微博对国内的关注明显多于国外,只有《华尔街曰报》??中文版对国内外关注度数据相当,分别是国内162条,比例56.84%,国外123条,比??例43.16%。源于该报纸的官方态度和报纸地域分布相关。??其他三家媒体是本土媒体,对于国内的关注度自然多一些。关注比例悬殊最大的??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闻传媒在风险社会中的功能定位[J]. 高石磊. 西部广播电视. 2014(18)
[2]微博时代生活新闻化与风险传播[J]. 厉国刚. 新闻知识. 2014(07)
[3]中外媒体对美国波士顿爆炸案报道的框架分析——以《纽约时报》、《人民日报》为例[J]. 薛晓薇. 新闻世界. 2014(06)
[4]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取向与引导[J]. 武鸿鸣. 新闻爱好者. 2014(04)
[5]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的角色[J]. 厉国刚. 新闻界. 2014(07)
[6]论大众传媒的风险传播责任[J]. 钱亚梅. 南都学坛. 2014(01)
[7]台湾报纸风险传播研究——以《联合报》、《自由时报》、《中国时报》、《苹果日报》关于核电安全议题的报道为例[J]. 陈小(岑鸟). 新闻界. 2013(16)
[8]风险社会下的组织与媒介关系——以风险应对组织和微博为例[J]. 曹陇华,张梦寒,张敬. 科学经济社会. 2013(02)
[9]大众媒体在风险传播中的角色探析[J]. 旷洁. 青年记者. 2013(08)
[10]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研究辨析[J]. 郭小平. 媒体时代. 2013(02)
博士论文
[1]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的大众媒介研究[D]. 全燕.华中科技大学 2013
[2]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D]. 陈潇潇.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风险传播理论研究[D]. 程宇婕.山西大学 2010
[2]我国大众传媒在环保传播中的角色研究[D]. 张丙霞.西南政法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16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1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