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调查报道与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 ——以《中国青年报》民意调查报道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8 06:18
民意调查报道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处在报刊对公共领域积极重构的阶段。报纸民调报道兴起的初衷是,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上,公开报道公众较为一致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为政府决策、政策改进提供参考,许多中央及地方媒体纷纷开设了民意调查报道的专版或栏目。国内关于公共领域的研究存在一定争议,但笔者认为,讨论公共领域在中国是否存在并无实际意义,不可否认“中国狭小的公共领域空间在政治经济全方位转型的过程中正在勃然成长”。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宪政改革等的推进,网络环境下公民意识的不断勃发和成长,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拥有广阔的空间和重大的意义。民意调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基于广泛人群民意调查而形成,可以说是在民主时代,反映民意的最佳方式。本文认为民意调查报道关注民生,了解和反映民情民意,为广大公众提供了意见表达和交流的平台,使普通百姓有了表达的空间和渠道,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同时促进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对话,增进社会了解,促使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和思考,并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民意调查报道促进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沟通,有利于调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矛盾,培养了公众对公共事务、...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 文献综述
1. 民意调查报道的研究现状
2. 公共领域的研究现状
3. 关于民意调查报道对公共领域建构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 研究方法
2. 创新之处
二、民意调查报道、公共领域的概念界定
(一) 民意调查报道相关概念阐释
1. 民意的界定
2. 民意调查报道的界定
(二) 公共领域的界定与沿革
1. 西方学者关于公共领域理论的主要论述
2. 我国学者对公共领域理论的探讨
(三) 民意调查报道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1. 强化公民意识,培养公共精神
2. 促成各阶层对话,增进社会了解
3. 反映民意,进行舆论监督
4. 推动公众议程向政府议程的转换
5. 进一步发挥媒体职能,引领社会
三、《中国青年报》民意调查报道对公共领域的建构
(一) 《中国青年报》在公共事务报道中的先锋角色传统
1. 发挥舆论监督职能
2. 唤醒公民意识
(二) 《中国青年报》民意调查版基本情况
1. 《青年调查》版面的产生与发展
2. 《青年调查》的话题特色和调查方法
(三) 《中国青年报》民意调查报道对公共领域的建构
1. 打通各平台提供广阔空间
2. 设置公开讨论的议题
3. 观点具有批判性和建设性
4. 拥有较广泛的参与者
5. 呈现多元观点的交锋
6. 形成较为统一的共识
四、民意调查报道建构公共领域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 公共领域尚不成熟公众缺乏民主监督意识
1. 公共领域空间有限
2. 公众素养有待提升
(二) 传媒体制环境制约媒体作为
1. 媒介规制较强程度地存在
2. 民意调查报道选题受限
(三) 操作层面精确性仍需加强
1. 缺乏社会科学调查方法的系统学习
2. 职业素养和严谨的作风需要加强
(四) 报道影响力有限真正影响决策的议程比例小
1. 事后报道削弱价值
2. “导向报道”绑架民意
五、进一步发挥民意调查报道建构公共领域功能的对策
(一) 政府: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角色
1.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 重视且主动了解民意
(二) 媒体:强化责任意识有力推进
1. 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增强可读性
2. 加强调查的科学性
3. 继续发挥网络的作用,特别是手机客户端的推广
(三) 公众:强化参与意识承担责任
1. 增强公民意识和监督意识
2. 扩大公共知识分子的影响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时期媒介生态现状及优化[J]. 余玉.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微博公共领域特征与功能的探讨——以新浪微博“郭美美事件”为例[J]. 姚雪乔,安磊. 东南传播. 2012(08)
[3]让新闻真的“精确”起来——我国报纸精确新闻报道现状解析[J]. 章永宏. 新闻记者. 2012(06)
[4]微博传播与网络公共领域建构——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为例[J]. 韩峰,高红超. 新闻世界. 2012(04)
[5]网民的自由与边界——关于微博公共领域中言论自由的反思[J]. 郑燕. 社会科学研究. 2012(01)
[6]晚清民国时期传媒公共性的生成与演变(1815-1949)[J]. 许鑫.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05)
[7]微博影响力发生的技术关键与社会机理[J]. 喻国明. 新闻与写作. 2011(10)
[8]论微博公共领域中公共精神的缺失[J]. 李异平,赵玲. 东南传播. 2011(06)
[9]从面向“受众”到面对“用户”——试论传媒业态变化对新闻编辑的影响[J]. 蔡雯. 国际新闻界. 2011(05)
[10]表达·交流·争论·整合——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变化与反思[J]. 涂光晋,吴惠凡. 国际新闻界. 2011(05)
硕士论文
[1]论微博在当代中国公共领域构建中的作用[D]. 黄雅.南京师范大学 2013
[2]微博建构公共领域研究[D]. 韩小伟.河北大学 2013
[3]微博公共领域视角下的政务微博发展思考[D]. 崔德霞.东华大学 2013
[4]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研究[D]. 李波.东北财经大学 2012
[5]微博:公共领域崛起的新契机[D]. 陈样平.西北大学 2012
[6]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及其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D]. 黄健.新疆大学 2012
[7]评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D]. 张瀛予.河南大学 2012
[8]微博客传播对我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影响[D]. 谭梦娜.中南大学 2012
[9]微博的公共领域幻象—网络公共事务讨论中的扭曲沟通[D]. 刘梦泽.清华大学 2012
[10]微博公共领域研究[D]. 陈冬梅.辽宁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17842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 文献综述
1. 民意调查报道的研究现状
2. 公共领域的研究现状
3. 关于民意调查报道对公共领域建构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 研究方法
2. 创新之处
二、民意调查报道、公共领域的概念界定
(一) 民意调查报道相关概念阐释
1. 民意的界定
2. 民意调查报道的界定
(二) 公共领域的界定与沿革
1. 西方学者关于公共领域理论的主要论述
2. 我国学者对公共领域理论的探讨
(三) 民意调查报道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1. 强化公民意识,培养公共精神
2. 促成各阶层对话,增进社会了解
3. 反映民意,进行舆论监督
4. 推动公众议程向政府议程的转换
5. 进一步发挥媒体职能,引领社会
三、《中国青年报》民意调查报道对公共领域的建构
(一) 《中国青年报》在公共事务报道中的先锋角色传统
1. 发挥舆论监督职能
2. 唤醒公民意识
(二) 《中国青年报》民意调查版基本情况
1. 《青年调查》版面的产生与发展
2. 《青年调查》的话题特色和调查方法
(三) 《中国青年报》民意调查报道对公共领域的建构
1. 打通各平台提供广阔空间
2. 设置公开讨论的议题
3. 观点具有批判性和建设性
4. 拥有较广泛的参与者
5. 呈现多元观点的交锋
6. 形成较为统一的共识
四、民意调查报道建构公共领域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 公共领域尚不成熟公众缺乏民主监督意识
1. 公共领域空间有限
2. 公众素养有待提升
(二) 传媒体制环境制约媒体作为
1. 媒介规制较强程度地存在
2. 民意调查报道选题受限
(三) 操作层面精确性仍需加强
1. 缺乏社会科学调查方法的系统学习
2. 职业素养和严谨的作风需要加强
(四) 报道影响力有限真正影响决策的议程比例小
1. 事后报道削弱价值
2. “导向报道”绑架民意
五、进一步发挥民意调查报道建构公共领域功能的对策
(一) 政府: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角色
1.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 重视且主动了解民意
(二) 媒体:强化责任意识有力推进
1. 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增强可读性
2. 加强调查的科学性
3. 继续发挥网络的作用,特别是手机客户端的推广
(三) 公众:强化参与意识承担责任
1. 增强公民意识和监督意识
2. 扩大公共知识分子的影响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时期媒介生态现状及优化[J]. 余玉.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微博公共领域特征与功能的探讨——以新浪微博“郭美美事件”为例[J]. 姚雪乔,安磊. 东南传播. 2012(08)
[3]让新闻真的“精确”起来——我国报纸精确新闻报道现状解析[J]. 章永宏. 新闻记者. 2012(06)
[4]微博传播与网络公共领域建构——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为例[J]. 韩峰,高红超. 新闻世界. 2012(04)
[5]网民的自由与边界——关于微博公共领域中言论自由的反思[J]. 郑燕. 社会科学研究. 2012(01)
[6]晚清民国时期传媒公共性的生成与演变(1815-1949)[J]. 许鑫.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05)
[7]微博影响力发生的技术关键与社会机理[J]. 喻国明. 新闻与写作. 2011(10)
[8]论微博公共领域中公共精神的缺失[J]. 李异平,赵玲. 东南传播. 2011(06)
[9]从面向“受众”到面对“用户”——试论传媒业态变化对新闻编辑的影响[J]. 蔡雯. 国际新闻界. 2011(05)
[10]表达·交流·争论·整合——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变化与反思[J]. 涂光晋,吴惠凡. 国际新闻界. 2011(05)
硕士论文
[1]论微博在当代中国公共领域构建中的作用[D]. 黄雅.南京师范大学 2013
[2]微博建构公共领域研究[D]. 韩小伟.河北大学 2013
[3]微博公共领域视角下的政务微博发展思考[D]. 崔德霞.东华大学 2013
[4]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研究[D]. 李波.东北财经大学 2012
[5]微博:公共领域崛起的新契机[D]. 陈样平.西北大学 2012
[6]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及其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D]. 黄健.新疆大学 2012
[7]评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D]. 张瀛予.河南大学 2012
[8]微博客传播对我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影响[D]. 谭梦娜.中南大学 2012
[9]微博的公共领域幻象—网络公共事务讨论中的扭曲沟通[D]. 刘梦泽.清华大学 2012
[10]微博公共领域研究[D]. 陈冬梅.辽宁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17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1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