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技术风险传播的社会放大机制和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00:28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但是科学技术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让社会承受了更多由技术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高发的技术灾难让由技术所导致的风险充满了我们的生活。曾经我们一直专注于对技术风险进行科学意义上的评估,并以此作为我们制定公共政策的依据。但是,科学的风险评估是以数据化和公式化的去情景方式进行的,而评估公众对风险信号的关注度却是以考虑其对信息的适应性为标准的。而这两者并不总是一致的。这就需要我们将技术风险评估从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的领域,更多的去关注为了让技术风险认知过程变得可控,个人和团体对技术风险信号流采取的干扰行为。根据谷歌趋势分析数据,2014年,全世界死于空中事故的人数为992人,而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达到了124万人。但是媒介对前者的报道力度却比后者高出43%。我们疑惑为什么一些技术风险虽然被专家认定为风险相对较低的灾害会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风险放大),而另外一些相比之下更为严重的技术风险灾害却不会受到社会的特别关切(风险弱化)。在国内,有关技术风险的传播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正逐步成为学术界的焦点,但是对技术风险传播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大多数研究...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3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技术风险放大的理论框架
    2.1 风险以及风险在SARF中的逻辑地位
        2.1.1 风险与风险的本体论
        2.1.3 风险的认知论——等级制的认知
        2.1.4 政策——本体论和认知论的桥梁
        2.1.5 技术风险的内涵和特点
    2.2 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概述
        2.2.1 技术风险放大框架的理论工具——分层理论
        2.2.2 分层方法的优势与局限
        2.2.3 技术风险放大的三种情况
        2.2.4 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范式
第3章 技术风险信号的构建
    3.1 技术风险信号的社会性构建
        3.1.1 体制失灵与风险放大
        3.1.2 共享意义的构建与信号放大
    3.2 技术风险信号的公众构建
        3.2.1 信任
        3.2.2 自我保护行为与技术风险交换
        3.2.3 认知思维与技术风险放大
    3.3 技术风险信号的媒介建构
        3.3.1 媒介的信号选择
        3.3.2 媒介的信号表述——责难与风险信号
第4章 技术风险放大后的社会效应
    4.1 政策行为
        4.1.1 技术问题的认知局限与政策失当
        4.1.2 政治分析与政策行为
    4.2 技术的污名化
第5章 技术风险放大案例分析:《追查转基因大米》所引发的转基因技术风险放大事件
    5.1 分析方法
    5.2 新闻事件梳理
    5.3 《追查转基因大米》纪录片的技术风险信号构建——媒介的技术风险信号放大
        5.3.1 研究思路
        5.3.2 《追查转基因大米》的事实呈现
        5.3.3 《追查转基因大米》中对事实的内涵界定和虚构
    5.4 转基因技术风险的社会信号放大
        5.4.1《追查转基因大米》事件的风险界定——风险是什么
        5.4.2 共享意义的多元化风险事件构建
    5.5 技术风险放大的社会结构
        5.5.1 信息来源的声望
        5.5.2 节目体制与角色制约
        5.5.3 社会放大的信号机制
    5.6 涟漪效应
        5.6.1 社会舆论的混乱——谣言
        5.6.2 对管理机构负面印象的加剧
        5.6.3 转基因产业发展受阻
        5.6.4 促成了相关立法呼吁活动
第6章 技术风险放大效应的社会应对
    6.1 技术风险的问题管理与政策意义
        6.1.1 风险管理与风险问题管理
        6.1.2 风险问题管理能力
    6.2 公众参与的科学模式探讨
        6.2.1 共识会议
        6.2.2 共识会议的缺陷性
    6.3 公众参与的技术风险社会放大,弱化案例分析
        6.3.1 固体废料管理案例
        6.3.2 噪音管理案例
    6.4 面对未来的技术风险事件:辩证对待公众参与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241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41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2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