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倦怠及用户转移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30 12:04
《2018年腾讯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财务报告》中的经营数据显示,QQ月活跃账户数为8.03亿,比去年同期下降5.5%;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0.58亿,比去年同期增长9.9%。在整体网络大环境及网民数量变化不大的情形下,QQ用户数量的下降和微信用户的迅猛增长反映出QQ用户的不持续使用行为以及用户转移到微信的现实状况。本文以社交媒体用户从使用QQ软件转移到使用微信软件为研究线索,基于扎根理论对25名社交媒体高频使用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将访谈数据经过开放式编码形成23个范畴,依据各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经过主轴编码后将其归纳为6个主范畴,分别为:个人因素、外界环境因素、推力因素、拉力因素、社交媒体倦怠和用户转移。通过选择性编码采用开发“故事线”的方式将6个主范畴串联组成关系结构,从而形成六个理论框架,分别为:个人因素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环境因素对个人认知的影响、推力因素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拉力因素对用户转移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用户转移的影响、社交媒体倦怠对用户转移的影响,探究并解释了腾讯QQ用户不持续使用该软件并转换使用微信的机理,进而阐述社交媒体倦怠与用户转移...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努力-奖励不平衡模型??
图 2 压力-紧张-结果模型统的角度来看,以社交媒体特征为代表的社交媒压力,从而导致负面后果。在社交媒体领域的 SSO为任何对社交媒体用户来说令人感到讨厌或具有破
扎根理论五阶段程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媒体平台UGC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 顾润德,陈媛媛.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03)
[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我国社交媒体热点主题研究[J]. 顾润德.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9(01)
[3]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特征研究[J]. 贾若男,王晰巍. 图书馆学研究. 2018(17)
[4]倦怠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 郭佳,曹芬芳. 情报科学. 2018(09)
[5]社会化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卢珈璟,唐可月,闵庆飞. 情报科学. 2018(08)
[6]碎片化的枷锁: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交媒体使用研究[J]. Jhony Choon Yeong Ng,乔何,谭清美. 宜宾学院学报. 2018(07)
[7]在线用户社区成员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视角[J]. 原欣伟,窦天苗,李延,李雨萌. 现代情报. 2018(05)
[8]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和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代宝,邓艾雯. 情报科学. 2018(05)
[9]认知负荷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倦怠及消极使用行为研究——以微信为例[J]. 李旭,刘鲁川,张冰倩. 图书馆论坛. 2018(11)
[10]社交媒体用户的负面情绪与消极使用行为研究评述[J]. 刘鲁川,李旭,张冰倩. 情报杂志. 2018(01)
博士论文
[1]理解博客用户向微博的转移[D]. 曹雄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2]舆论引导论[D]. 刘春波.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社交媒体倦怠及其成因分析[D]. 成吉.南京大学 2018
[2]社交媒体惓怠的量表编制[D]. 张庆芳.厦门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7712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努力-奖励不平衡模型??
图 2 压力-紧张-结果模型统的角度来看,以社交媒体特征为代表的社交媒压力,从而导致负面后果。在社交媒体领域的 SSO为任何对社交媒体用户来说令人感到讨厌或具有破
扎根理论五阶段程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媒体平台UGC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 顾润德,陈媛媛.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03)
[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我国社交媒体热点主题研究[J]. 顾润德.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9(01)
[3]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特征研究[J]. 贾若男,王晰巍. 图书馆学研究. 2018(17)
[4]倦怠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 郭佳,曹芬芳. 情报科学. 2018(09)
[5]社会化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卢珈璟,唐可月,闵庆飞. 情报科学. 2018(08)
[6]碎片化的枷锁: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交媒体使用研究[J]. Jhony Choon Yeong Ng,乔何,谭清美. 宜宾学院学报. 2018(07)
[7]在线用户社区成员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视角[J]. 原欣伟,窦天苗,李延,李雨萌. 现代情报. 2018(05)
[8]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和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代宝,邓艾雯. 情报科学. 2018(05)
[9]认知负荷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倦怠及消极使用行为研究——以微信为例[J]. 李旭,刘鲁川,张冰倩. 图书馆论坛. 2018(11)
[10]社交媒体用户的负面情绪与消极使用行为研究评述[J]. 刘鲁川,李旭,张冰倩. 情报杂志. 2018(01)
博士论文
[1]理解博客用户向微博的转移[D]. 曹雄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2]舆论引导论[D]. 刘春波.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社交媒体倦怠及其成因分析[D]. 成吉.南京大学 2018
[2]社交媒体惓怠的量表编制[D]. 张庆芳.厦门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7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5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