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牛郎织女故事的过去与现在:民间传说的话语重构与记忆变迁

发布时间:2021-08-08 22:39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文化的积淀,不仅仅凝聚在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也存在于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中。民间传说作为文化记忆的一种载体,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民间传说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充满了民间的想象与智慧,是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思想文化的变迁兴衰与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变革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文学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传说自然受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大背景的影响。因此在传播过程中,民间传说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话语重构中向前发展,作为四大民间传说之首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对牛郎织女故事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中可以发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牛郎织女故事在流传中有了明显的差异。与此同时,牛郎织女故事在传播中也反向改变了民众对于其他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记忆。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思考,探讨从起源到定型再到不同话语体系下的改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内容与文本话语是如何不断重构的?牛郎织女在故事的传承与流变中从哪些方面加固了民众的文化记忆?这些记忆...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牛郎织女故事的过去与现在:民间传说的话语重构与记忆变迁


图1:牛郎石刻像

织女,牵牛,昆明,石刻


图1:牛郎石刻像?图2:织女石刻像??明池两侧竖立牵牛、织女两座石像,昆明池譬喻银河,牵牛织女隔河祈福,虽然此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但这是牵牛首次以人形出天上的星辰,不再是用来祭祀的牲牛。牵牛与织女不再只是天上的一牛一女,他们都具备了与世人无异的躯体,这种“人形化”使得牛由萌芽期进入雏形期,牵牛织女开始从天上星辰逐渐走向人间。??

牵牛


《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共四卷,卷首处题有“书林仙源余成章梓,朱名世编”,作者朱名世约明朝各则万历年间在世,生平不详,余成章印刻者。小说约两万字,五十七则,每则一个四字标题,全文皆为文言运用各种典故,又在其中创作了大量诗文,可见小说作者是一位颇具学能力的文人。鉴于小说文字较多,笔者将五十七则标题整理归纳如下表(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记忆视阈下央视春晚35年的影像表达[J]. 欧阳宏生,徐书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5)
[2]古典的遗传:日本牛郎织女传说的在地化分析——以大阪交野牛郎织女传说为个案的探讨[J]. 毕雪飞.  民俗研究. 2017(03)
[3]原创文化类节目对中国“文化记忆”的媒介重构与价值传播[J]. 张爱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5)
[4]一个线上公祭空间的生成——南京大屠杀纪念与数字记忆的个案考察[J]. 李红涛,黄顺铭.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1)
[5]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以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为中心的探讨[J]. 叶涛.  民族艺术. 2016(04)
[6]什么是“文化记忆”?[J]. 扬·阿斯曼,陈国战.  国外理论动态. 2016(06)
[7]文化记忆:兴起逻辑、基本维度和媒介制约[J]. 王蜜.  国外理论动态. 2016(06)
[8]时代诉求与作品命运——20世纪初研究与改写状态下的牛郎织女[J]. 郭俊红.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02)
[9]在线集体记忆的协作性书写——中文维基百科“南京大屠杀”条目(2004-2014)的个案研究[J]. 黄顺铭,李红涛.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01)
[10]新闻权威、职业偶像与集体记忆的建构:报人江艺平退休的纪念话语研究[J]. 白红义.  国际新闻界. 2014(06)

硕士论文
[1]文化记忆理论研究[D]. 张欣.中国海洋大学 2015
[2]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流变研究[D]. 邓未.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牛郎织女传说的影视剧改编研究[D]. 刘静.湘潭大学 2013
[4]民间传说在当代影视中的传播和改编[D]. 熊垂香.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清代女性七夕诗词研究[D]. 张晶.华东师范大学 2013
[6]传统七夕节演变历程与现代转型[D]. 邱绮.中南民族大学 2012
[7]中国古代七夕诗词的审美研究[D]. 赵妮.西北民族大学 2012
[8]《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研究[D]. 邢海阔.福建师范大学 2009
[9]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D]. 周玉娴.首都师范大学 2009
[10]小说、戏曲、曲艺中的《牛郎织女》[D]. 田有余.西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30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330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6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