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九一八”集体记忆的历史流变研究(1946-2016)
发布时间:2021-08-28 07:35
本文将“九一八”从抗战纪念中剥离出来,以《人民日报》数据库(1946-2016)为史料来源,系统、全面梳理了《人民日报》“九一八”集体记忆的建构。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由一份中共地方党报变成中共中央机关报,而前一阶段却很少有人提及。笔者在“建构了什么九一八记忆”、“如何来建构九一八记忆”、“为什么这样建构九一八记忆”的思路框架下展开,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1946-1949)、低潮期(1949-1978)、高发期(1978-2005)、新时期(2006-2016)。具体而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九一八”纪念将矛头直指“出卖东北人民”的蒋介石,使其成为夺取革命政权的有利武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处在“大跃进”、“大炼钢”、“三面红旗”等高歌猛进的毛泽东时代,“国耻”、“创伤”等词汇与该时代形成强烈反差,“九一八”纪念进入了低潮期;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关系摩擦不断,如“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购岛闹剧”等敏感行为,“九一八”纪念进入高发期。2006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九一八”的纪念已经进入制度化和常规化的阶段,对“九一八”精神和价值的传承趋于主流。而每...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人民日报》“九一八”记忆高频词汇统计(1946-1949)??“人民日报的每一篇文章均处于一个被精心建构和熟练运用的话语规则系统”
?第二章?《人民曰报》“九一八”集体记忆的低潮期(1949-1978)???在这一阶段,含有“九一八”?一词的文章总篇数为291篇,平均一年10篇,最高值为51??篇(1950年),最低值为0篇,包括4个年份(1967年、1968年、1969年、1972年),此外,??1953?年,1956?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72?年至?1978?年均低于??平均水平。其中,九一八纪念文章23篇(1951年6篇、1961年5篇、1971年7篇;此外1950??年3篇、1958年2篇),嵌入式文章268篇(作为历史语境、历史类比,不是文章的主体,居??于边缘地位)。新中国成立二十年是“九一八”记忆的第二个阶段,出现三次小高峰,分别是??1951年、1958年和1971年。媒体对“九一八”记忆的激活通常有三种方式:周年纪念、历??史语境和历史类比。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迅速发展,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置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历史语境下也是一种重要记忆方式。??总体来讲,在这一时期,含有“九一八”一词的历年报道篇数呈现出下降趋势。??“一”?一
?第二章《人民日报》“九一八”集体记忆的低潮期(1949-1978)???国主义”出现的高频率1182次是与当时的时事形势紧密相关的,因此,“反抗日本军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宣传主流。为了激发民众的力量,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振奋民族??精神,这里所说的“人民”不仅包括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除外的广大爱??好和平的人们。“人民”一词出现的频数位于首位,高达1785次,平均每篇文章26.25次,??着重凸显“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正如勒庞所言,“极为重要的修辞法只有一个,那就??重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符号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意指实践与隐喻机制[J]. 刘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集体记忆的重建与文化自信的生成[J]. 王蜜. 阅江学刊. 2017(01)
[3]内地网民情绪记忆中的香港澳门回归[J]. 钟智锦,林淑金,温仪,廖雯.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1)
[4]一个线上公祭空间的生成——南京大屠杀纪念与数字记忆的个案考察[J]. 李红涛,黄顺铭.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1)
[5]抵抗与创伤:抗日战争历史的媒介记忆偏向[J]. 黄月琴,王文岳. 当代传播. 2016(03)
[6]集体记忆研究的传播学取向[J]. 陈振华. 国际新闻界. 2016(04)
[7]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的集体记忆建构[J]. 付晓光,袁月明. 传媒. 2016(01)
[8]受难与国耻建构:“重庆大轰炸”集体记忆的媒介话语策略[J]. 贺建平,王永芬,马灵燕. 国际新闻界. 2015(12)
[9]记者作为阐释性记忆共同体:“南都口述史”研究[J]. 白红义. 国际新闻界. 2015(12)
[10]传统再造与模范重塑——记者节话语中的历史书写与集体记忆[J]. 李红涛,黄顺铭. 国际新闻界. 2015(12)
博士论文
[1]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D]. 邵鹏.浙江大学 2014
[2]历史记忆:《东南日报》中的南京大屠杀[D]. 何扬鸣.浙江大学 2013
[3]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 艾娟.南开大学 2010
[4]历史记忆研究[D]. 赖国栋.复旦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人民日报》如何建构“慰安妇”集体记忆(1962-2016)[D]. 施佳琦.浙江大学 2017
[2]自媒体视阈下的集体记忆建构[D]. 王晓晴.渤海大学 2016
[3]纪念性报道的历史呈现及记忆建构研究[D]. 胡瑾娟.山西大学 2016
[4]新世纪以来《人民日报》对抗日战争的媒介再现研究(2000-2015)[D]. 王文岳.湖北大学 2016
[5]《人民日报》的国家公祭日报道研究[D]. 李杰.西南交通大学 2016
[6]民族家国记忆的媒体再现[D]. 张晓蕾.苏州大学 2016
[7]抗战胜利纪念报道的框架分析[D]. 周鹏程.暨南大学 2016
[8]关于春晚建构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研究[D]. 马路平.陕西师范大学 2015
[9]传媒对雷锋集体记忆的建构[D]. 赵淼.中山大学 2014
[10]媒体纪念中的“抗日战争”记忆[D]. 袁慧.复旦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68098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人民日报》“九一八”记忆高频词汇统计(1946-1949)??“人民日报的每一篇文章均处于一个被精心建构和熟练运用的话语规则系统”
?第二章?《人民曰报》“九一八”集体记忆的低潮期(1949-1978)???在这一阶段,含有“九一八”?一词的文章总篇数为291篇,平均一年10篇,最高值为51??篇(1950年),最低值为0篇,包括4个年份(1967年、1968年、1969年、1972年),此外,??1953?年,1956?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72?年至?1978?年均低于??平均水平。其中,九一八纪念文章23篇(1951年6篇、1961年5篇、1971年7篇;此外1950??年3篇、1958年2篇),嵌入式文章268篇(作为历史语境、历史类比,不是文章的主体,居??于边缘地位)。新中国成立二十年是“九一八”记忆的第二个阶段,出现三次小高峰,分别是??1951年、1958年和1971年。媒体对“九一八”记忆的激活通常有三种方式:周年纪念、历??史语境和历史类比。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迅速发展,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置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历史语境下也是一种重要记忆方式。??总体来讲,在这一时期,含有“九一八”一词的历年报道篇数呈现出下降趋势。??“一”?一
?第二章《人民日报》“九一八”集体记忆的低潮期(1949-1978)???国主义”出现的高频率1182次是与当时的时事形势紧密相关的,因此,“反抗日本军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宣传主流。为了激发民众的力量,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振奋民族??精神,这里所说的“人民”不仅包括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除外的广大爱??好和平的人们。“人民”一词出现的频数位于首位,高达1785次,平均每篇文章26.25次,??着重凸显“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正如勒庞所言,“极为重要的修辞法只有一个,那就??重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符号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意指实践与隐喻机制[J]. 刘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集体记忆的重建与文化自信的生成[J]. 王蜜. 阅江学刊. 2017(01)
[3]内地网民情绪记忆中的香港澳门回归[J]. 钟智锦,林淑金,温仪,廖雯.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1)
[4]一个线上公祭空间的生成——南京大屠杀纪念与数字记忆的个案考察[J]. 李红涛,黄顺铭.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1)
[5]抵抗与创伤:抗日战争历史的媒介记忆偏向[J]. 黄月琴,王文岳. 当代传播. 2016(03)
[6]集体记忆研究的传播学取向[J]. 陈振华. 国际新闻界. 2016(04)
[7]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的集体记忆建构[J]. 付晓光,袁月明. 传媒. 2016(01)
[8]受难与国耻建构:“重庆大轰炸”集体记忆的媒介话语策略[J]. 贺建平,王永芬,马灵燕. 国际新闻界. 2015(12)
[9]记者作为阐释性记忆共同体:“南都口述史”研究[J]. 白红义. 国际新闻界. 2015(12)
[10]传统再造与模范重塑——记者节话语中的历史书写与集体记忆[J]. 李红涛,黄顺铭. 国际新闻界. 2015(12)
博士论文
[1]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D]. 邵鹏.浙江大学 2014
[2]历史记忆:《东南日报》中的南京大屠杀[D]. 何扬鸣.浙江大学 2013
[3]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 艾娟.南开大学 2010
[4]历史记忆研究[D]. 赖国栋.复旦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人民日报》如何建构“慰安妇”集体记忆(1962-2016)[D]. 施佳琦.浙江大学 2017
[2]自媒体视阈下的集体记忆建构[D]. 王晓晴.渤海大学 2016
[3]纪念性报道的历史呈现及记忆建构研究[D]. 胡瑾娟.山西大学 2016
[4]新世纪以来《人民日报》对抗日战争的媒介再现研究(2000-2015)[D]. 王文岳.湖北大学 2016
[5]《人民日报》的国家公祭日报道研究[D]. 李杰.西南交通大学 2016
[6]民族家国记忆的媒体再现[D]. 张晓蕾.苏州大学 2016
[7]抗战胜利纪念报道的框架分析[D]. 周鹏程.暨南大学 2016
[8]关于春晚建构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研究[D]. 马路平.陕西师范大学 2015
[9]传媒对雷锋集体记忆的建构[D]. 赵淼.中山大学 2014
[10]媒体纪念中的“抗日战争”记忆[D]. 袁慧.复旦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68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368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