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角色压力视角下青年群体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3 04:33
  用户对于社交媒体使用的热情随着环境的变化不复当初,社交媒体倦怠现象近年来逐渐被研究者们所关注。本文借鉴工作倦怠研究领域内的角色压力理论,以微信朋友圈为分析情境,结合压力源—负担—结果框架建构了本文的理论模型,探究角色压力在社交媒体情境下对于青年用户群体社交媒体倦怠及对后续隐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着较强程度的角色冲突和角色超载的角色压力、社交媒体倦怠以及隐退行为;角色压力通过影响社交媒体倦怠进而导致隐退行为的产生,社交媒体倦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用户的性别、性格向度以及分组细致度等个体特质也会对整个作用过程产生影响。 

【文章来源】:新闻界.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角色压力视角下青年群体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研究模型

理论模型,结论,模型


修正后的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朋友圈泛化下的社交媒体倦怠和网络社交自我[J]. 洪杰文,段梦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02)
[2]关系性压力下青年使用者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及其行为结果[J]. 赵启南.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06)
[3]强关系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行为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基于使能和抑能的双重视角的扎根分析[J]. 张敏,孟蝶,张艳.  现代情报. 2019(04)
[4]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J]. 石婷婷.  图书馆研究. 2019(01)
[5]社交媒体使用中的社会交往压力源与不持续使用意向研究[J]. 牛静,常明芝.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8(06)
[6]倦怠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 郭佳,曹芬芳.  情报科学. 2018(09)
[7]语境消解、隐私边界与“不联网的权利”:对朋友圈“流失的使用者”的质性研究[J]. 黄莹.  新闻界. 2018(04)
[8]社交媒体用户的负面情绪与消极使用行为研究评述[J]. 刘鲁川,李旭,张冰倩.  情报杂志. 2018(01)
[9]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  心理学报. 2004(05)

硕士论文
[1]社交媒体倦怠及其成因分析[D]. 成吉.南京大学 2018
[2]信息过载对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D]. 王佳楠.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3]新浪微博不持续使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李红云.大连理工大学 2017
[4]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的实证研究[D]. 王觅也.西南交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80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380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5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