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摇滚青年亚文化的媒介传播实践与意义 ——西安“无穹俱乐部”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6 15:25
  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摇滚文化,独特的音乐形式和个性的文化内涵尤其得到青年的追捧。基于对摇滚的不同理解,他们与志同道合者组建风格各异的乐队,身体力行地投入到摇滚文化的生产中。同时,为了更好传播和倾听独立摇滚的声音,各种Live house或Live club应运而生,它们为乐队提供展演平台和社交互动的场所,因此Live house或Live club成为摇滚青年亚文化聚集发展的主要空间。鉴于笔者在西安求学,为了一手资料的便捷获得,本文以西安无穹俱乐部为研究对象,立足传播学,结合青年亚文化理论的相关内容,从媒介视角切入,分析俱乐部空间媒介和社交媒介的传播实践。考察无穹具体开展的媒介实践活动,建构了怎样的空间形象与亚文化认同,最后探讨这一过程中表达的媒介意义。本文首先阐释了涉及到的核心概念,论证了无穹俱乐部摇滚青年亚文化场景、“新部落”与媒介勾连的合理性,进而分析无穹的媒介传播实践。其次,从空间媒介考察俱乐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传播实践。通过对空间符号、空间活动、空间主体的风格描述,并且考察了虚拟文本和图像的内容传播,发现无穹俱乐部建构的空间形象呈现出混杂的特点。再次,在空间媒介探讨的...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摇滚青年亚文化的媒介传播实践与意义 ——西安“无穹俱乐部”个案分析


为无穹俱乐部门头

俱乐部,外墙


有这一摇滚亚文化群体有解开文化意义的钥匙,自动与“圈外人”或其他文化予以区分。如笔者进入无穹俱乐部摇滚场景时的陌生感,本质上是对摇滚青年亚文化意义的不理解。笔者参与观察期间,无穹俱乐部朋克乐队成员因装修右手意外受伤,用“If the kidare united”的名义组织“水滴筹”线上募捐医药费的活动,共计捐款 432 次,筹到 2810元。有人评论道:“加油,愿你早日回到热爱的舞台继续摇滚”、“对于一个乐手来说,手有多重要啊”、“快快好起来,给我寄新专”、“早日恢复,希望别影响到弹琴啊”等等。俱乐部募捐活动参与者的融入、同理心与评论,一方面表明了无穹俱乐部摇滚亚文化群体对“If the kids are united”摇滚精神地认同,进而在此次募捐活动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促成募捐活动的持续进行。“If the kids are united”并不仅是文字信息的视觉展示,并且呼吁无穹俱乐部摇滚青年亚文化在事件中形成凝聚力,它承载了无穹的摇滚精神,以及对摇滚青年亚文化的认同。

传统书法,俱乐部


第三章 场景:无穹俱乐部空间媒介传播实践所谓的现在的那些流行音乐,它就是从摇滚乐演变一步一步发展来的,你说谁传统?(MC0914)马克斯·韦伯曾说:“人是悬在他自己编织的意义网络中的动物”。[37]符号是意义的载体,意义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建构共通的理解空间。无穹俱乐部通过“无穹无尽”的毛笔字符号,编织出该群体认可和想要传达的意义网络,彰显多元开放的文化姿态。与“排斥”摇滚、恐慌摇滚亚文化的传统观念形成对比,体现着无穹包容的文化态度;此外,也包含着无穹俱乐部摇滚青年亚文化对大众主流(现代流行音乐)的价值判断,并试图从音乐的起源分类,来表达对当下摇滚文化偏见的不满情绪,渴望得到外界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事件在微信社群的传播场域与话语空间研究[J]. 郑满宁.  国际新闻界. 2018(04)
[2]当代涂鸦的亚文化解读[J]. 施千帆.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3]文化:社会符号表意活动的集合[J]. 赵毅衡.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8)
[4]解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朋克摇滚运动[J]. 李怡璇.  当代音乐. 2016(07)
[5]经由社交媒体的人际传播研究述评——以EBSCO传播学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为样本[J]. 胡春阳.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11)
[6]“社会化媒体”还是“社交媒体”?——一组至关重要的概念的翻译和辨析[J]. 赵云泽,张竞文,谢文静,俞炬昇.  新闻记者. 2015(06)
[7]颠覆、抵制与游戏——网络文字涂鸦的亚文化话语空间建构[J]. 杜丹.  国际新闻界. 2014(11)
[8]群体认同与集群行为的关系:集群效能的中介作用[J]. 茄学萍,马海林.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5)
[9]新媒体、媒介镜像与“后亚文化”——美国学界近年来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述评与思考[J]. 陈一.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4)
[10]独立·反叛·狂欢——当代中国摇滚文化的审美研究[J]. 邢龙.  新余学院学报. 2012(05)

博士论文
[1]对话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社交媒体“话题”功能研究[D]. 魏少华.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社交媒介法治研究:基于微博规制实践的考察[D]. 郭栋.复旦大学 2014
[3]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 胡疆锋.首都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中国青年报》对摇滚的媒介呈现研究(2000-2017)[D]. 李欣.暨南大学 2018
[2]被净化的摇滚乐—中国摇滚乐亚文化风格的收编研究[D]. 司昌键.广州大学 2016
[3]本土摇滚亚文化群体认同的质性研究[D]. 桂宇杉.云南师范大学 2016
[4]《南方周末》中国摇滚报道的研究[D]. 赵唯伊.苏州大学 2016
[5]新媒介视野下暴走漫画的文化分析[D]. 虞昌胜.苏州大学 2015
[6]抵抗与收编—武汉摇滚乐队SMZB(生命之饼)个案研究[D]. 赵芳芳.华中师范大学 2014
[7]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摇滚乐研究[D]. 许魏巍.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从抵抗到融合—新媒介情境下的中国摇滚传播研究[D]. 孙希洋.苏州大学 2014
[9]网络社会中的青年文化空间论[D]. 征鹏.苏州大学 2013
[10]社交媒介语境下的谣言传播[D]. 汪慧.苏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87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387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a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