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情识别与主动回应范式的有效建构
发布时间:2021-10-07 01:27
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朝向"物品、技术、平台、人员"趋同合一的方向生成作用机制,由于自媒体发声数量多、频率高、被搜索次数多,大学生网络舆情主动回应与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发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高校舆情新局势,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需要了解舆情生成诱因,识别舆情烈度,深刻认识大数据背景下自媒体舆情主动回应的现实挑战,掌握舆情研判方法,构建大学生网络舆情主动回应的有效途径,从而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的的实现。
【文章来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34(08)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与烈度识别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制的定义、形成阶段与作用方式
1.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制的定义与形成阶段
2.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作用方式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烈度识别
1.大学生网络舆情识别的常见方法
2.大学生网络舆情识别的要素分析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研判方法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面临的现实挑战
1.爆发瞬时难预测
2.传播迅捷难掌控
3.匿名传播难分辨
4.覆盖广泛难评估
5.发展态势难预测
6.破坏严重难修复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研判方法
1.根据舆情研判内容进行分析研判的方法
2.根据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划分的研判方法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主动回应范式的有效建构途径
(一)主动回应,抢占先机
1.快速公开信息
2.采用有效的渠道
(二)重在态度,以诚换心
1.勇担责任
2.负荆请罪
3.以情动人
4.顺水行舟
5.亲民作为
(三)找准尺度,准确处置
1.找准角色
2.有的放矢
3.责任切割
4.敏感谨慎
(四)把握信息,管理口径
1.信息对称
2.统一口径
(五)借力打力,有效释疑
1.借助媒体报道
2.善用意见领袖
3.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介入
(六)协同一致,系统应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应对等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分析[J]. 曹学艳,张仙,刘樑,方宽,段飞飞,李仕明. 中国管理科学. 2014(03)
[2]网络舆情的分级响应与处置[J]. 王娟. 人民论坛. 2012(29)
[3]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J]. 曾润喜,王国华,徐晓林.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11)
本文编号:3421108
【文章来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34(08)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与烈度识别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制的定义、形成阶段与作用方式
1.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制的定义与形成阶段
2.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作用方式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烈度识别
1.大学生网络舆情识别的常见方法
2.大学生网络舆情识别的要素分析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研判方法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面临的现实挑战
1.爆发瞬时难预测
2.传播迅捷难掌控
3.匿名传播难分辨
4.覆盖广泛难评估
5.发展态势难预测
6.破坏严重难修复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研判方法
1.根据舆情研判内容进行分析研判的方法
2.根据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划分的研判方法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主动回应范式的有效建构途径
(一)主动回应,抢占先机
1.快速公开信息
2.采用有效的渠道
(二)重在态度,以诚换心
1.勇担责任
2.负荆请罪
3.以情动人
4.顺水行舟
5.亲民作为
(三)找准尺度,准确处置
1.找准角色
2.有的放矢
3.责任切割
4.敏感谨慎
(四)把握信息,管理口径
1.信息对称
2.统一口径
(五)借力打力,有效释疑
1.借助媒体报道
2.善用意见领袖
3.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介入
(六)协同一致,系统应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应对等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分析[J]. 曹学艳,张仙,刘樑,方宽,段飞飞,李仕明. 中国管理科学. 2014(03)
[2]网络舆情的分级响应与处置[J]. 王娟. 人民论坛. 2012(29)
[3]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J]. 曾润喜,王国华,徐晓林.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11)
本文编号:3421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421108.html